-
人民幣貶值 農產品供需格局或有巨大調整
2015/8/20 8:34: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8月11日起連續三天大幅下跌。所觸發的“蝴蝶效應”,不僅影響了全球股市、匯市、大宗商品市場,農產品也出現劇烈波動。那么,人民幣貶值,會對大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8月11日起連續三天大幅下跌。所觸發的“蝴蝶效應”,不僅影響了全球股市、匯市、大宗商品市場,農產品也出現劇烈波動。那么,人民幣貶值,會對大米、大豆等主要把農產品貿易產生怎樣的影響?農產品進出口格局會不會出現巨大調整?
大米米價短期穩定、利好國內米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下跌,首先影響進口大米,令其開始遭受人民幣貶值和國內南方新季早稻上市的雙重沖擊。
依照目前的情勢,進口米發展方向分為兩種——或是東南亞國內米價下調,或是國內進口米價上漲。目前,東南亞國家中對人民幣貶值反響比較大的是越南。8月12日上午,越南國家銀行宣布越南盾對美元匯率浮動幅度由1%提高到2%,越南盾貶值,由此沖擊了人民幣貶值導致的越南大米進口報價上漲,進口商米價上調的幅度不大,而其他東南亞大米進口商目前多持觀望態度。
如果進口米價上調,國內米廠對進口米的需求度會進一步降低,因此,預計近期大米的進口量可能有所縮水,米價短期內趨于穩定。
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進口風險大漲
大豆就沒有大米那么樂觀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企業在此次匯率調整中可謂深受影響。人民幣的突然貶值,讓企業進口匯兌成本大幅上漲。同時,美盤大跌,讓在期貨高位購入大豆的中國企業苦不堪言。
中國是全球大豆的最大買家,尤其是近六年以來,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2014年對外依存度在86%左右。如果國內大豆貿易商按照最新匯率進口大豆,每船將增加成本300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企業將面臨進口成本大幅上漲的風險。
長期來看“糧食增產、進口猛漲”的怪圈能否終結
受我國農業規模化程度偏低、機械化程度不高、種植成本偏高等影響,近幾年,部分農產品進口量猛增。我國農產品供需市場走出了一條“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怪圈,也就是:糧食增產、進口猛漲、庫存增加。
如果人民幣繼續貶值,不排除全球農產品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的可能。如果貶值預期較大,那么預計短期中國農產品期現貨價格會出現明顯變動,表現為“內強外弱”。也就是說,人民幣的貶值,將帶來進口農產品成本增加,減弱進口農產品原有的價格優勢。反映到進出口上面,則表示為進口農產品減少、出口農產品增加。從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格局可能會出現巨大調整,呈現“進少出多”的局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