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億級房企開打近身戰
2015/8/20 8:34: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昨日,綠地集團成功借殼金豐投資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實現整體上市,更名后的上市公司綠地控股以超過3000億元的市值,超越萬科登頂中國房地產板塊。業內認為,去年萬科摒昨日,綠地集團成功借殼金豐投資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實現整體上市,更名后的上市公司綠地控股以超過3000億元的市值,超越萬科登頂中國房地產板塊。業內認為,去年萬科摒棄規模論而談回款率時,雖然贏得了一些房企的附和,但當綠地以市值最大房企的身份正式登陸A股時,規模論再次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綠地來了
一直以來中國的房地產業老大均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盡管在明面上萬科一直坐在這個位置上,但是萬達和綠地卻因為沒有上市而對此一直“心懷不滿”。
昨日,更名后的綠地控股在上交所以25.1元/股的開盤價亮相,標志著國內房地產龍頭綠地集團整體上市完成。以昨日開盤價25.1元/股計算,綠地控股最新動態市值達到3054億元,位居A股兩市市值第16位,屬于房地產行業板塊首位。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從綠地發布的上市資料中注意到,綠地的業務涉及房地產、金融、基建、汽車、園林等多個重要行業。其中房地產業務是綠地的第一大業務板塊,根據去年該公司未上市時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綠地國內房地產銷售面積達211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為2255億元,海外銷售金額為153億元,合共2408億元。而去年萬科的銷售額為2151.3億元。
隨著在A股整體上市,綠地完成了橫跨A股及H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資本平臺布局,目前具有雙平臺運作模式的房企包括萬科和金地,也是分別在A股和H股上市。
新爭霸戰打響
一場萬科的半年業績發布會,一場綠地的上市盛宴,雖然兩者只隔一天,但對于未來的戰略轉型,兩大巨頭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按照綠地上市時公布的戰略,綠地將以公眾化、資本化、國際化為導向,堅定不移地做強主業、著力推進“三大”戰略。未來,綠地將致力于做強做優房地產主業,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加快商業模式創新轉型,推動房地產主業實現從偏重規模到偏重盈利、從偏重開發到開發運營并重、從偏重國內開發到全球同步開發三大轉變。綠地未來的重點是商業地產。
“綠地目前開發的住宅類項目較少,比如在北京20多個項目全是商辦類產品。”一位接近綠地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相對于綠地,萬科的戰略還是以住宅為中心。萬科董秘譚華杰介紹,萬科正在實施的五大轉型業務包括物業服務、物流地產、教育營地、租賃性公寓以及海外業務。在這五大業務中,物業服務、物流地產以及海外業務是行業此前就有所知曉的萬科動作,而關于教育營地、租賃性公寓萬科甚少提及。
值得注意的是,綠地的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是商業地產,而萬科更側重的是對原有物業價值的重新發掘。換句話說,綠地做的是運營商,萬科做的是服務商。
不過對于二者惟一重合的就是在海外市場較量。
根據目前公開披露的消息,萬科除了與美國鐵獅門合作之外,曝光的項目并不多,不過按照王石的設想,未來海外業務將占到萬科20%的銷售額。與萬科相比,綠地在海外就要高調很多,按照去年的業績,綠地海外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53億元,足跡遍及美國、英國、西班牙、韓國等地。
千億的煩惱
當然房地產業江湖里不只有綠地和萬科,摩拳擦掌暗中較量的房企很多。
從目前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千億房企的競爭暗潮洶涌,中海系、招商系、保利系、綠地等房企試圖通過重組形成“巨無霸”聯合體,爭奪未來行業老大的地位,競爭異常激烈。不久前招商系的重組讓業內著實驚嘆了一下。根據公告顯示,如果重組成功,招商局地產將更名為“招商局蛇口”,獲得招商局集團在蛇口前海的3.9平方公里的港口物流用地,同時還會獲得更多的優質地塊,重返第一梯隊。
房企為何對于規模如此熱衷,業內認為,主要源于目前國內的各種榜單排名全以銷售額為主要依據,就如同地方政府為GDP論一樣。規模大排名靠前的房企,一方面在項目宣傳時可以更好的獲得市場認可,以萬科為例,在同一區域同一類型的產品中,萬科的房子價格會比其他房企的價格要高。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中國排名靠前的房地產企業一般可以優先獲得貸款,同時在海外融資時成本較低。一些銀行和金融機構甚至直接規定,只給排名前50強的房企放款。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中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0%的市場背景下,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從樓市下半場特征來看,房地產行業增速下滑趨勢勢在必然,此時,房地產行業也將呈現出規模化聚集與并購重組頻繁發生的特征,“大魚吃小魚”的并購現象與合縱連橫的“強強聯合”將成為新常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