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存量房價值超81萬億 改造將帶來上萬億投資
2015/8/21 8:32: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達32.7平方米。這個數據至少有三層含義:一是我國人均住房面積水平已經不低;二是存量舊房面臨改善居住功能、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達32.7平方米。這個數據至少有三層含義:一是我國人均住房面積水平已經不低;二是存量舊房面臨改善居住功能、更換配套設施的艱巨任務;三是這個巨大市場尚未被人關注。根據估算,其規模大約有1.5萬億元。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更是一個可以啟動居民、企業、政府三種投資力量的巨大投資市場,是房地產及其關聯產業可以持續大有作為的新天地。當然,這個存量房改造市場不同于新房建設,需要政府主動引導、企業積極投入、居民自覺參與,需要本著為民服務的精神和市場化原則,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只有調動三方積極性,才能把這個市場搞活起來。
——亞夫
■經過近20年超常規發展,我國住房供求關系已基本平衡,新增住宅消費對經濟增長驅動的作用已明顯下降。但住宅折舊增加、住宅建設與裝修理念落后、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缺失等,表明當前城鎮居民舊房居住品質改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將有助于居民消費需求的釋放。
■截至2013年末,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7平方米。若以當年城鎮常住人口7.3億來計算,我國城鎮大約有存量住宅面積238.71億平方米。而2015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6815元/平方米,考慮折舊因素,按照0.5系數來折算,存量住宅銷售均價為3407元/平方米,由此可以推導得到全國存量住宅總價值為81.33萬億元。
■若以2000年劃界,2/3存量住宅或多或少都需要對品質進行改善。假定每平方米居住品質提升成本為100元,那么存量住宅品質提升市場空間大約為15000多億元。當然,這樣估算或過于簡單,我國城鎮舊房改造和危房處置是一個動態連續過程,實際上市場潛力可能遠較上述估算要大。
■舊房居住品質改善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投資成本較大,政府需發揮規劃與引導作用,利用財政資金撬動舊房改善市場,鼓勵居民自主投資消費,有效改善居住品質,并促進消費需求釋放。
□陳濤
住房消費增長呈趨勢性放緩
雖然受今年3月份國家系列穩定住房消費政策組合拳刺激,加上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累積釋放,今年上半年全國樓市出現回暖跡象,今年1-6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02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而1-5月份為下降0.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5%,以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住房交易成交活躍。但從趨勢分析,在人口結構變化、住宅供求關系轉變以及家庭住房消費動力不足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未來我國住房消費增長仍將呈現趨勢性放緩。
1.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化限制住房數量型增長空間
居住權是人類最基本權利。住房為人服務,人口因素是房地產市場核心驅動力。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趨勢性變化,我國房地產業數量型增長空間將會明顯受限。
一是購房主力人口將在2015年達到峰值。
據有關機構研究,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總數比1980后出生的人口總數下降了23%,2000后出生的人口總數又比1990后出生的人口總數縮減16%。這些情況與數據反映出我國人口增長見頂并回落的趨勢性變化。傳統上分析,25歲至49歲是商品住宅購房人口主力。根據我國人口演變特征推算,購房主力人口將在2015年達到峰值,并將從2018年開始趨勢性下降。
二是人口老齡化將引發未來住房閑置問題。
從國家層面上看,2014年我國總撫養比為46.8%,遠低于世界平均的74%、印度的77%、美國的68%,也低于日本歷史上最低點(1996年)的59.5%,人口老齡化壓力劇增。人口增長拐點和人口結構趨向老齡化,將不可避免引發住房閑置問題。據日本總務省發布的《住宅和土地統計調查》,截至2013年10月1日,日本全國共有5240多萬個家庭,住宅總數約為6063萬套,按每戶一套計算,閑置住宅約為820萬套。閑置空置住宅占日本全國住宅總數的13.5%,創當時統計調查以來歷史最高紀錄。從人口演變情況看,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已經形成,未來住房閑置問題需要未雨綢繆。
2.住宅供過于求運行風險增大
始于2013年四季度的全國性房地產市場調整,發生在政策真空期,顯示出市場力量的自發性與自覺性。回顧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城鎮住房普遍短缺,到如今城鎮住房供求關系基本平衡,部分三、四線城市甚至還出現住宅過剩,反映出房地產業數量型增長模式的巨大成績。
2012年末,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9平方米,已經超過部分發達國家水平,完全能夠滿足居住需求。同時也應該看到,計劃生育政策將引發未來住宅市場供過于求,樓市“明日危機”并非“天方夜譚”。2000年出生的孩子,如果不是因為房屋破舊重置,那么很難產生新增住宅需求。當前以提高人均住宅消費面積的市場邏輯,未來在理論上將難以持久。
3.當前家庭新增住宅消費后勁不足
從整體購買力分析,隨著住房需求收入中樞下移,中低收入人群將成為主力購房群體,降低了對新房市場的整體吸納能力。雖然去年以來已經連續三次降息,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降至階段性歷史低位,5年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為3.5%,已經是歷史新低,但因為房價偏高,對中低收入人群的支持力度依然有限。
從家庭住宅投資分析,住宅價格累積漲幅過大導致租金收益率明顯偏低。最近3次降息雖然有效改善了住宅定價基準,但租金收益率與基準存款利率仍有差距,特別是當前金融市場工具平均收益率遠遠超出租金收益率水平,降低了家庭住宅投資積極性。
從家庭財富配置結構調整分析,我國普通家庭住宅不動產財富比重過高,財富流動性存在明顯不足。而發達國家家庭非金融資產比重明顯低于我國。2005年,日本家庭非金融資產比重為46.4%,美國為43.4%,英國是63.6%,加拿大是51.1%。從財富風險、安全與流動性綜合考慮,我國普通家庭客觀上需要增加金融投資資產比重,改善財富流動性狀況,降低住宅不動產變現風險。綜合來看,基于市場尾部需求,當前家庭住宅消費后勁存在不足。
城鎮舊房改造市場空間巨大
過去幾年來,全國各地多次出現城鎮舊房倒塌、電梯卡人、住宅質量頻發的報道,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城鎮住宅居住質量主要依賴于建設時的空間構造和裝修風格,這些并不因為時間遷移而內在促進舊房居住質量的改善。
1.舊房改造市場建設必要性何在
一是城鎮舊房改造需求較為旺盛。
1998年我國推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將近20年時間我國住房建筑面積成倍增長。期間,住房建筑技術和裝修理念也在不斷進步,新型建筑材料也在不斷應用,住宅配套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完善。但這是一個緩慢漸進并逐步加速的過程。很多上世紀蓋的房子,特別是1990年前后新蓋的住宅,存在套內面積狹小,附帶衛生及水電工程建設落后,墻皮掉落,隔音效果差等問題。但因為還沒有危及住宅居住質量,也沒有可能全部拆除重建。
即使如此,因為住宅本身折舊和建筑構造落后,所以居民改善住房品質的愿望十分強烈,這其中包括住房加固、電梯安裝與更新、外墻面修繕、水電改造、停車位建設等等,都與原居民日常居住生活品質提高密切相關。此外,還有部分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樓盤,經過近30年的物理與化學折舊,住宅安全與質量問題需要引起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
最近幾年,城鎮居民住宅樓倒塌的事件有增多趨勢,城市危房改造空間巨大。據統計,2013年上海市各類居住房屋已超過5.6億平方米,其中老舊住宅約占2.2億平方米,這些房屋由于各種原因,其結構、設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設施老化甚至影響到了居住安全。據調查,1980年前北京建成的房屋也多不滿足北京地區抗震設防標準;沒有節能措施,附屬設施老化。綜合來看,我國城鎮舊房改造潛在和現實需求巨大。
二是城鎮舊房改造需求市場規模較大。
截至2013年末,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2.7平方米。假定城鎮常住人口基本等同于城鎮居民數,按照當年城鎮常住人口7.3億來計算,我國城鎮大約有存量住宅面積為238.71億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6815元/平方米,考慮到折舊因素,按照0.5系數來折算,存量住宅銷售均價為3407元/平方米,由此可以推導得到全國存量住宅總價值為81.33萬億元。
當然,并不是所有存量住宅都需要對居住品質進行改善。最近10年我國住宅銷售面積大幅增長,2010-2013年期間,我國共銷售商品住宅面積合計為84.85億平方米,約占城鎮存量住宅面積的1/3。若以2000年劃界,2/3存量住宅或多或少都需要對品質進行改善。我們假定每平方米居住品質提升成本為100元,那么存量住宅品質提升市場空間大約為15000多億元。當然,上述估算過程過于簡單,可能并不反映實際情況。應該看到,我國城鎮舊房改造和危房處置是一個動態連續過程,實際上市場潛力可能遠較上述估算要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