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部委聯合發文助推航運業發展 政策“紅利”再釋放
2015/9/1 17:12: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兩部委發布《關于取消有關水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取消船舶港務費、特種船舶和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兩部委發布《關于取消有關水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15年10月1日起,取消船舶港務費、特種船舶和水上水下工程護航費、船舶臨時登記費、船舶煙囪標志或公司旗注冊費、船舶更名或船籍港變更費、船舶國籍證書費、廢鋼船登記費等7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通知》明確:為切實減輕航運企業負擔,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決定取消有關水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
“兩部門取消船舶港務費等行政性收費,和航運業自身的發展狀況密不可分。”肖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航運行業基本面來看,2015年上半年以來,BDI長期在600點以下徘徊,陷入深度低迷,一些中小船廠經營十分困難,雖然6月份以來BDI指數一定程度上回暖,但是近期再度回調,總體來看航運企業的經營壓力仍然很大。
據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統計顯示,中國500總噸以下海船共11893艘,占中國籍海船總數的57.1%;100總噸以下中國籍內河船61715艘,占中國籍內河船總數的32%。
“從航運類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報來看,2015年行業整體形勢有所好轉,但前景仍不樂觀,運力供需矛盾難以一時化解,運價依然維持低位震蕩格局。”肖健對記者說。
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1日,我國就對100總噸以下內河船和500總噸以下海船免征船舶港務費、船舶登記費以及沿海港口和長江干線船舶引航收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面取消系列行政性消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年初政策的延續。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低迷不景之象已蔓延并持續了6年,時至今日,航運業總體來說呈現出下滑態勢仍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市場供求關系失衡、集裝箱、干散貨航運市場低迷、運價不斷下滑,導致企業利潤進一步縮水。
肖健告訴記者,具體來看,航運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在于:首先,運價短期回暖困難。隨著航運經過粗放式的運力增長,運力過剩的現象非常明顯,經過近年調整有一定程度緩解,但是總體上仍難以支撐運價的持續回升。其次,貿易需求疲軟仍將持續。全球經濟至今仍未走出泥潭,國內經濟已經步入了“新常態”,在此背景下貿易需求難以放量。最后,行業整合已經加速。在整個航運長期低迷背景下,航運鏈條上下游之間的“競合”關系多元化格局,大型航運企業之間抱團取暖,中小企業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在航運業處于低迷時期,兩部門取消船舶港務費等行政性收費對于航運企業的發展及長江經濟帶發展究竟會起到哪些具體的作用?
肖健認為,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我國一項重大戰略規劃。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在基建領域已經出臺了《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工作方案》等相關扶持政策。有業內觀察者認為,在航運等領域還將有相關政策陸續出臺。
“就此次行政性費用取消來看,隨著部門取消船舶港務費等行政性收費這一惠民政策的落實,將使每艘船舶一年減少近萬元的費用,能進一步降低航運企業的經營成本,促進長江經濟帶內部航運貿易的活躍度。”肖健表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