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支線航空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競爭
2015/9/19 8:32: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新華網訊:9月18日,新媒體專電第十六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中航工業、中國商飛、巴西航空工業、ATR、龐巴迪等知名飛機制造商齊聚一堂,這些航空巨頭們的共同焦點新華網訊:9月18日,新媒體專電第十六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中航工業、中國商飛、巴西航空工業、ATR、龐巴迪等知名飛機制造商齊聚一堂,這些航空巨頭們的共同焦點就是中國的支線航空市場。隨著新舟700和ARJ21走向市場,巴航工業和龐巴迪本土化進程加快,以及ATR公司重返中國市場,我國支線航空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競爭。
支線航空是航空運輸的重要一翼。支線航空具備投資少、見效快、通達性強的特點,尤其適合我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等地質結構復雜、地理位置偏遠地區。中航飛機民用飛機部部長朱建新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支線運輸雖然增長較快,但是客運量規模相對于成熟市場仍處于較低水平,支線機隊只占全部機隊規模的10%左右,遠低于世界35%的平均水平約。
“我國支線航空運輸和支線飛機運營尚達不到全球的成熟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支線航空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支線航空運輸發展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是點對點、航班時刻合適和班次多,這將是支線運營模式升級的趨勢。”朱建新說。
隨著全球經濟和民航運輸業的發展,新興經濟體的支線運輸模式會趨于成熟,受行業整體發展的影響,我國也將呈現出與成熟市場相近似的干支結合運輸網絡和運行模式。航展期間,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發布的2015年至2034年中國市場的前景展望及未來20年新飛機交付量預測顯示,到2034年,中國市場將交付1020架70-130座級商用噴氣飛機,而該級別飛機的全球交付量將達6350架。根據當前目錄價格,交易價值將達3000億美元。
在“一帶一路”構想中,支線航空將作為重要的參與者參與建立“一帶一路”輻射地區的立體交通網絡,激發這些地區支線民航運輸市場潛在需求。同時,這些地區覆蓋了大面積的經濟和交通不發達地區,更加需要適應性強,對機場要求不高的支線飛機。這些利好因素為我國支線飛機制造業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我國在民用航空制造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支線航空制造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期。本次航展上,中國商飛公司展出了ARJ21新支線飛機混合級布局客艙、超級經濟艙、行政機、公務機客艙布局模型。作為中國首款完全按照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渦扇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飛機于2014年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并完成航線演示飛行,具備了進行商業運營的條件,有望在年底正式交付運營。
中航工業新一代的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也正在全面開展工程研制工作。中航飛機西安民機總經理王程寬介紹說,新舟700飛機研制已轉入工程發展階段,主要定位于承擔800公里以內中等運量市場的區域航空運輸業務。按照計劃,新舟700飛機將于2016年完成部裝、2017年總裝下線并首飛,2019年完成適航取證并開始交付用戶。
當前我國支線航空市場,進口飛機占據了主導,其中僅巴航工業的商用飛機就占據80%的市場份額。巴航工業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關東元在本次航展上表示:“作為該級別飛機制造商的領導者,巴航工業十分有信心能夠把握這一迅猛發展的市場態勢,填補目前在中國支線市場中的短缺。”
龐巴迪商用飛機公司也在繼續尋求航空制造業的發展機會,以期滿足中國高速發展的航空產業需求。負責中國和亞太地區銷售業務的副總裁安迪.索利姆表示,“中國各區域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為支線航空市場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夯實了基礎,而這正是定位于支線航空的龐巴迪所面臨的機遇。”
目前,龐巴迪已經成功擴展了在中國市場的客戶服務網絡,運營著一套本土化客戶服務網絡,其中包括現場服務代表團隊以及客戶支持經理團隊,并在北京和香港建立了兩個航材庫。
來自歐洲的支線飛機制造商ATR公司在此次北京航展上也明確表示,ATR將重新進入中國支線飛機市場。
ATR全球銷售總經理約翰.摩爾表示,中國一直是ATR長期性的戰略合作伙伴,也是ATR的重要供應方。
他說,“ATR相信中國支線航空的發展潛力巨大,為此,ATR新的北京代表處將增加駐北京的人員配置4-5人,他們將在圖盧茲總部和新加坡團隊的支持下,拓展ATR在中國的業務。下一步即是拓展中國市場,為我們的中國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和后勤保障。”
國產支線飛機的興起與國際巨頭之間的本土化布局,將構成未來中國支線飛機市場的競爭格局,支線航空制造業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國外航空巨頭發力中國市場,這對中國民族品牌既是挑戰也是鞭策。近年來國內在民機產業體系建設方面不斷加強,但與目前國際知名供應商相比較,我們起步晚、底子薄,仍然存在著差距。
“在民用飛機的運行支持和服務保障體系方面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更好地滿足客戶的要求,真正為客戶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仍然是國內航空制造業要加快突破的瓶頸。”朱建新說,“這一過程也必將伴隨著自主制造民機產品的市場運行實踐來不斷進行完善和發展,會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伴隨著中國的支線航空制造業。”
中國區銷售副總裁兼首席代表王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有足夠大的市場容納中航工業、中國商飛、ATR、巴航工業等制造商,“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都有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大家的共同目標應當是把支線航空市場這塊蛋糕做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