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點讀懂萬億級地下管廊大市場
2015/9/24 8:35: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世界第一條管廊是1833年在巴黎建設的,到現在已經持續運行了近200年。到1861年,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也在倫敦開始建設管廊。到1890年,歐洲的工業核心德一、地下管廊:發達國家已建幾百年
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外國已經走過的路,事實證明是一條成功的路。
世界第一條管廊是1833年在巴黎建設的,到現在已經持續運行了近200年。到1861年,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也在倫敦開始建設管廊。到1890年,歐洲的工業核心德國開始建設管廊。到現在為止,發達國家已經基本完成了地下管廊建設。
目前巴黎有共同溝約100km,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有共同溝約30km,西班牙有共同溝約90km,俄羅斯莫斯科有共同溝約130km。
日本是世界上地下管線共同溝興建數量居于前列的國家之一,自1923年關東大地震以來,作為災后城市重建的主要內容,政府出資進行了九段坂、濱町、八重洲三處的共同溝建設。1963年,日本國會通過了《有關修建共同溝的特別措施法》(即《共同溝法》),地下市政共同溝就作為道路的合法附屬物在日本得到了大力推廣和應用。目前日本共同溝的管線種類已突破6種,其建設目標預期在21世紀初在全國80個城市主干公路下,建成約1100km的地下共同溝。
既然國外已經做了成熟探索,要認識地下管廊也并非難事,下圖就是一條典型的地下管廊。
城市綜合管廊也被成為綜合管溝、共同溝或地下共同溝,是通過將電力、通訊、給水、熱水、制冷、中水、燃氣、垃圾真空管等兩種以上的管線集中設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如上圖所示,原來分開鋪設的燃氣管、雨水管、污水管以及高壓電線等,在共同溝的理念下集中鋪設、并行不悖,都納入綜合管廊工程。當然是實際操作中,入廊的管道要看各地具體情況,并沒有統一標準,不過國家在鼓勵更多公共設施進入管廊。
地下管廊形式多樣,具體的管線規劃設計根據城市發展客觀需要設置。以下這些也都是地下管廊,既可與高速公路建設并行推進,也可以隨地鐵修建同步開挖。
(地下管廊的埋設方式)
綜合管廊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各類管線的維修、擴容造成的“拉鏈路”和空中“蜘蛛網”的問題,對提升城市總體形象,創造城市和諧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綜合管廊已成為21世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熱點和衡量城市建設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
二、優點:省地、省事、省投資
綜合管廊與傳統的管線埋設方式相比,具有不少優點:
1、確保道路功能充分發揮。綜合管廊的建設可以避免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路而對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響和干擾,確保道路交通通暢。
2、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間。各類市政管線集約布置在綜合管廊內,實現了管線的“立體式布置”,替代了傳統的“平面錯開式布置”,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減少了地下管線對道路以下及兩側的占用面積,節約了城市用地。
3、確保城市“生命線”的穩定安全、減少后期維護費用。綜合管廊對于城市的作用就猶如“動脈”對人體的作用,是城市的“生命線”。“生命線”由綜合管廊保護起來,不接觸土壤和地下水,避免了土壤和地下水對管線的腐蝕,增強了其耐久性,同時綜合管廊內設有巡視、檢修空間,維護管理人員可定期進入綜合管廊進行巡視、檢查、維修管理,確保各類管線的穩定安全。
4、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都可以直接在綜合管廊內進行,大大減少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
5、改善了城市環境。綜合管廊的設置,消除了通訊、電力等系統在城市上空布下的“蜘蛛網”及地面上豎立的電線桿、高壓塔等,消除了架空線與綠化的矛盾,減少了路面、人行道上各種管線的檢查井、室等,有力的改善了城市環境。
6、增強城市的防震抗災能力。即使受到強烈臺風、雨雪、地震等災害,城市各種生命線設施由于設置在綜合管廊內,因而也就可以避免過去由于電線桿折斷、傾倒、電線折斷而造成的二次災害。發生火災時,由于不存在架空電線,有利于滅火活動迅速進行,將災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有效增強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
(高壓走廊、架空電纜對比地下管廊)
綜合管廊,是指將各類公用管線集中容納于一體,并留有供檢修人員行走的隧道結構。這種設計不僅節約地面空間,管道集中也便于管理和維修。綜合管廊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消除城市“拉鏈路”,保障交通通暢;
第二、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基礎;
第三、消除城市“蜘蛛網”,營造整潔環境;
第四、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