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房地產問題陷入死結:能開發土地接近枯竭
2015/11/28 8:35: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香港居住條件大幅落后新加坡及內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而且與人均GDP4萬美元的國際大都市不相符。提到香港,大家一定想到這八個字,“人多地少、寸土寸金”。香港【環宇雜談】
香港居住條件大幅落后新加坡及內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而且與人均GDP4萬美元的國際大都市不相符。
提到香港,大家一定想到這八個字,“人多地少、寸土寸金”。香港人均住房面積僅16平方米,超過一半的私人住宅面積少于50平方米,甚至還有20萬人居住在“劏房”(相當于內地的“隔斷房”),其人均面積僅7.5平方米,只比香港懲教署監獄囚倉的人均標準高27%。香港居住條件大幅落后新加坡及內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而且與人均GDP4萬美元的國際大都市不相符。
事實上,香港不缺地,在深圳河對岸,就是香港新界北大片的鳥類自然保護區,很大一片其實并沒有很高的保護價值。這只是香港可利用土地的一角。香港1100平方公里土地,2/3規劃為不可開發的林地、草地、荒地、濕地和灌叢等郊野土地,私人和公共住宅用地僅占可憐的4%。香港糧食100%靠進口,卻保留比住宅用地還多的農地(占土地面積的5%)。事實上,這些農地只是用來堆積集裝箱的。即便不動保護區,僅將農地轉做住宅用地,就可將存量住宅增加一倍。
但是,自港英時代就已劃定的“法定圖則”,已經把香港不同區域土地的用途完全“框死了”。在這片被諾獎得主弗里德曼譽為自由經濟典范的區域內,一旦涉及動用土地,或政府回收土地,自由團體、環保人士、立法會議員就會通過咨詢、法定程序來阻擾。最典型的就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本意為建設6萬個住宅單位(6成為保障房),增加港人急需的中小型住宅,但因社會團體反對而擱淺。
開放為建設用地的部分,近年來已所剩無幾,直接造成了土地供需平衡惡化。本世紀以來的13年(2000-2013年),香港住宅用地僅增加了9平方公里,比2013年上海一年的住房用地供應還要少100公頃,平均每年僅增加70公頃,僅僅是上海一年供應的1/14。土地供應縮減不必然是房價上漲的罪魁禍首,但當土地達到“稀缺”的狀態時,無疑將是房價上漲的主因。
土地供應緊縮,直接造成住宅新增單位不斷萎縮。回歸前10年,香港年均新房供應規模為24918套,完全能滿足新結婚組建家庭的需求。回歸后的7年(1997-2003年),每對新婚夫婦更是有1.37套新房可以選擇。但在2004年-2011年,香港每年就有48841對新人注冊結婚,而期間可供銷售的單位每年僅13650套,造成過去8年中每3對夫婦搶購1套新增房屋的情形。
除了自然保護的訴求外,要求政府打擊“炒家”造成的空置和貧富差距、開發商囤積土地造成的短缺、全球投資者進入香港,檢討政府“土地財政”等,也是反對者不讓步“開發郊野”的原因。事實上,香港是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體,港內開發商和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完全是自主的,房價上漲已讓稅收抑制部分失效了;為保護港人,資本投資移民香港的計劃從2015年1月15日就完全停止了。
于是,香港的土地供應、高房價、住宅短缺已經陷入一個“死結”。能開發的土地在向“枯竭”線逼近,房價不斷創新高,政府不得不將公屋和居屋的面積一再縮小,導致目前香港年輕人“居住無尊嚴”。事實上,土地困局不僅影響普通百姓,也影響“下一代”成長。香港很多學校沒有校園,一些幼兒園甚至位于地下或高層建筑的一個小角落,孩子們很少有機會能看到陽光和綠茵。
政府顯然意識到了問題,特別是土地、房價對于香港新生代成長、香港競爭力的沖擊。近年來,香港的土地政策已經趨向于解決年輕人、底層群眾的住房問題,開發無生態價值的郊野、陸上荒地、新市鎮建設等等,都在于供應更多的公屋和居屋。但是,夾雜著“怨氣”的環保訴求、有意阻撓,讓美好愿望難以落實。
就像高租金、自由港和維多利亞的美麗能夠并存一樣,生態和自然保護與香港居民有尊嚴的居住也可以共存。相比較土地賦予的向上空間和住宅技術革新,一個人的居住空間是很小的。能夠在資源匱乏、一窮二白的一小塊土地上創造出“東方奇跡”,住房問題難不倒智慧的港人。關鍵是,政府和百姓要相互理解、良好互動。
(作者供職于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