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存千套單價超10萬豪宅待售 去化慢風險大
2015/12/9 8:33: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多位開發商人士對記者表示,2013年以來的地價暴漲,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已經不能支撐開發商生產普通住宅,眾多項目被逼成為“豪宅”,眾多做慣高周轉剛需產品的開發商多位開發商人士對記者表示,2013年以來的地價暴漲,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已經不能支撐開發商生產普通住宅,眾多項目被逼成為“豪宅”,眾多做慣高周轉剛需產品的開發商,也被迫變身為豪宅開發商。
在對頂級豪宅進行梳理的過程中,令人驚訝的是,以開發白領住宅著稱的萬科,今年在京滬深竟有數個頂豪項目在售。
這正是當前豪宅市場一個尷尬悖論的縮影:高地價導致的樓盤“被”豪宅,逼得萬科這樣的開發商也進入了這一市場。
多位開發商人士對記者表示,2013年以來的地價暴漲,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已經不能支撐開發商生產普通住宅,眾多項目被逼成為“豪宅”,眾多做慣高周轉剛需產品的開發商,也被迫變身為豪宅開發商。
這帶來的結果是,豪宅供應突然暴漲,競爭白熱化;而開發豪宅重資產的流動性風險,也因此凸顯。
3000萬級的豪宅暗戰
在上半年北京白盆窯地塊出讓成功后,原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便說,京城房價將進入6萬元時代。
這說的是普通住宅的價格。水漲船高,豪宅的價格便順勢上漲到了10萬+。
一般而言,豪宅的成交相對穩定。泰禾集團總裁助理兼品牌總監沈力男指出,在北京的豪宅市場中,3000萬元總價是個檻。總價3000萬元以上的頂級豪宅相對穩定,5000萬元以上總價的房源鳳毛麟角,去化速度也相應更慢。
據某地產研究機構房價研究數據顯示,2011年-2014年總價在3000萬以上的頂級豪宅銷量均在180套以內,哪怕是年景最好的2013年也只是銷售了175套,其中2012年最低為127套,2014年與2011年基本持平為167套。
以單價計,2011-2014年,北京均價10萬以上的頂豪項目,年成交量均只有16套,2011年最高31套,2012年最低7套,2013年8套,2014年也只有20套左右。
然而,成交量波動較小,未來供應驟然放大。據中原地產統計,未來一年,北京將有20多個10萬+頂豪出現。目前在售的項目有:潤澤御府、長安太和、中軸國際、上國闕、盤古大觀、霄云路八號、碧海方舟、運河岸上的院子。最近入市或將入市的單價10萬+豪宅項目則包括:萬柳書院、北京壹號院、萬科北河沿、龍湖西宸原著等16個項目。
整體看,北京待售的頂豪項目達到了2000套以上,其中10萬+豪宅則在1000套以上!按照此前年均銷售16套來算,要消化62年。
某地產研究機構指出,目前,北京市高端項目存量偏高、去庫存周期漫長、價格不斷攀升等問題,2015年高端豪宅項目,最壞也是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有價而無市。
深圳市場也是一樣。去年深圳還僅有一個單價10萬的豪宅深圳灣1號,今年便冒出了10個左右,且最高單價一路攀升至20萬以上。據監測,目前深圳市單價超10萬元的在售項目存量在千套左右,在頂級富豪群體有限的情況下,去化速度較慢。
宋輝說,過去兩年高價地王不斷涌現,加上之前幾年累積的豪宅產品陸續入市,現階段總價3000萬元以上的頂級產品競爭十分激烈。
在上海,庫存問題同樣嚴峻。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嘉定和崇明的豪宅庫存消化周期均超過了50個月,而普陀、浦東和虹口等區域的庫存消化周期與新房總體情況基本相當,僅為11個月,區域分化明顯。同時隨著年初以來遠郊豪宅成交低迷,預計嘉定、崇明等區域的豪宅成交情況將更加嚴峻。
中原預計,2015年上海新房豪宅成交量將達到3783套,而目前上海新房豪宅的存量有約5500套。換句話來說,在供應零增加的情況下,目前上海豪宅的存量也足夠未來16個月消化。
高價拿地后的尷尬
看了豪宅供應的天量數字,會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要建這么多的豪宅?
在國內,知名的專業豪宅開發商并不多,如綠城、龍湖、融創、星河灣等。而當前京滬深眾多的豪宅項目,卻是由多個非豪宅開發商操盤。
眾多開發商可以說是被迫進入了這個市場。“政府出讓的宅地越來越少,大家都在搶,價格就越來越貴。”深圳一大型開發商人士說。
統計顯示,2013年4月截至2015年4月,北京合計供應包含住宅類用地地塊113宗,合計建筑面積為2046萬平米。
在這2046萬平米中,只有1350萬平米為住宅用地,而且其中有800萬平米左右是自住房及各類保障房。實際商品房住宅用地最近兩年僅供應了550萬平米左右。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按照目前市場供應比例計算,這部分大部分將建設成為中高端物業,以獲得市場溢價,一線城市的商品房因此進入了豪宅化加速期。
上海的商品房豪宅化趨勢也很明顯。2012年以后,上海出現了多個地王,并在2015年繼續出讓高價地。萬科總裁郁亮指出,開發商已無力拿這樣的地,因此今年的土地市場上往往閃現著金融機構的影子。
在深圳,去年龍華片區出讓的一幅宅地地王單價達到25000元/平方米,此前周邊的房屋售價也不過是這個水平;對開發商而言,后續產品售價必須達到5萬才能盈利,由此傳導到其他片區,導致整個城市房價也出現豪宅化的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