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實力將重劃醫藥市場格局
2016/1/7 8:57: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醫藥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2015年醫藥行業政策密集落地,醫保控費力度趨嚴、分級診療制度推行、醫師多點執業鋪開、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精準醫療計劃等陸續出臺醫藥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2015年醫藥行業政策密集落地,醫保控費力度趨嚴、分級診療制度推行、醫師多點執業鋪開、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精準醫療計劃等陸續出臺,引導行業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向發展,為醫藥行業刮起深化改革的陣風。
雖然迎來政策大年,但行業分化卻處于非常時期。醫藥工業受制于醫保控費趨嚴,與醫院收入藥占比下降的雙重壓力,未來增速不樂觀。新興細分領域、新興業態則層出不窮,已大踏步走在前列。
醫保控費趨嚴
醫保全面覆蓋、籌資水平提升和大病醫保推行,催生了醫藥行業過去的“黃金十年”。隨著2015年醫保控費全面展開,打破了醫藥行業依賴醫保擴張的傳統邏輯,醫藥行業進入艱難轉型期,行業整體增速明顯下降。展望2016年,在醫保控費越來越嚴、招標降價和輔助用藥、抗生素、大輸液限制使用的情況下,行業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食藥總局南方經濟研究所預計,未來三年醫藥工業收入增速在10%-11%之間。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表示,截至2013年發改委總共進行了超過30輪降價,但單純行政性降價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放開藥價后,醫保控費的重心將以人社部的城鎮醫保基金和衛計委的新農合基金為主。
鑒于入不敷出的端倪已現,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醫保開始探索市場運行機制,部分省市基本醫療保險已委托商保公司市場化運作。2015年,上海率先嘗試用醫保個人賬戶結余資金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并確認以“病種”劃定補助金額;2016年1月起,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安徽25個縣市將正式啟動商業保險公司經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報銷補償、結算等服務。正在探索的大病醫保市場化有太倉、湛江、襄陽三大模式,其操作思路如出一轍,地方醫保用部分資金購買商業保險公司的健康險,地方醫保報銷一部分,剩下部分由商業保險公司負責。市場化的運作思路將使得控費力度愈來愈嚴苛。
醫保控費需求對醫藥工業而言壓力較大,但也會催生出PBM、GPO等醫藥領域新業態。醫院的藥品收入通常占比達到四五成。而支付方式如果改成總額預付后,藥品就從收入項轉變為成本項,商業公司PBM、GPO等新模式符合未來行業的趨勢。借助于這兩大模式,醫藥商業公司可以擴大正常配送市場份額,也可以通過從降低的藥品成本中抽成,提升利潤率,未來醫藥商業公司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民營醫院迎來多重利好
對于民營醫院而言,病患來源與診療技術制約著其發展,而分級診療與醫師多點執業恰到好處地為民營醫院解決了這兩個痛點。
2015年9月,《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提出2015年要重點做好以高血壓、糖尿病為突破口的分級診療試點工作。12月,國家衛計委下發通知,明確高血壓、糖尿病作為分級診療重點任務。
廣發證券醫藥研究員張其立認為,對于兩大慢病種分級診療的推行,說明我國分級診療系統構建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后續或將有更多疾病領域或醫療職能下放至基礎醫療機構。
國內醫院分為基層、二級和三級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制度的推行強化基層醫療機構的地位,使之有望成為國內醫療體系真正的基石,其定位在于負責疾病臨床初步診斷、治療與建檔;實施患者年度常規體檢;實施雙向轉診。二級醫療機構將成為雙向轉診的樞紐,主要負責急癥和重癥患者的救治,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三級醫療機構原有職能將下放至中低層級,鑒于中低層級醫療機構當前能力,將下放的職能外包于民營醫院將成為主要方式。張其立認為,檢驗、放療、血透、影像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領域,有望率先承包給民營醫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