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實名制后個人信息該如何保護?
2016/1/14 8:54: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去年11月1日開始,寄遞快件實行實名制登記,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快遞實名制最大好處,莫過于從源頭上將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使那些想利用快遞流程漏洞渾水摸魚者無計去年11月1日開始,寄遞快件實行實名制登記,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快遞實名制最大好處,莫過于從源頭上將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使那些想利用快遞流程漏洞渾水摸魚者無計可施,很大程度上杜絕了“毒快遞”、“爆炸快遞”等威脅社會安全的事件發生。但是實名制的弊端同樣不容忽視,各種各樣的“實名制”以及信息泄露事件的發生難免會讓公眾產生戒備心理。因此,個人信息安全再次成為熱點話題。隨著使用快遞人數的不斷增多,如何才能保護個人信息不泄露?
1.
實名制顯示大量信息,消費者擔憂信息泄露
寄遞實名制要求快遞員在收取寄件人快件時,核實寄件人相關身份信息,現場核實寄件人填寫的姓名與出具的有效身份證件上的姓名是否一致。然而,就算不抄錄身份證號,一張快遞面單上也至少包含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單位名稱,以及使用寄遞服務的時間、寄遞物品明細等信息,這些內容都涉及用戶的個人信息和通訊秘密。
很多消費者都有類似的擔心,這么多個人信息都給了快遞公司,那么我的個人信息會不會有被泄露的風險?快遞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也加重了消費者的不安全感。曾經就有媒體報道過快遞員賣面單的事。“以前面單上只有姓名和電話,被泄露了頂多接幾個詐騙電話,可如果身份證號一起泄露,再加上本人簽名,會不會有人利用這些信息復制銀行卡?或者做其他一些違法的事情?”有市民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2.
處罰手段單一,信息泄露仍是“頑疾”
在實際收件時,很多快遞人員并不會要求查驗寄件人的身份證,有快遞人員說:“快遞企業很多,我如果要看身份證,人家就可能不在我這寄快遞了。雖然我們在入職時,公司進行過職業道德和規范的培訓,公司也有明確的規章制度,我們快遞員也會與公司簽訂保密協議,不會泄露消費者的信息。但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不信任快遞人員,也不愿意提供身份證。”對于消費者的擔心,快遞人員表示理解。
有業內人士表示,相關法律法規的處罰手段單一,處罰金額也較低。《郵政法》明確規定,郵政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違規泄露用戶信息。否則,企業將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還可能被責令停業整頓乃至吊銷經營許可證;對相關人員,也將沒收其違法所得,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盡管有法律法規,可因為部分寄遞企業安全管理意識薄弱;從業門檻較低,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整體不高,流動性特點明顯;寄遞服務信息安全保護涉及的環節比較多,販賣用戶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比較隱蔽,存在發現難、調查難、取證難、處罰難的問題。所以,個人信息泄露仍然是快遞業的一個“頑疾”。
3.
建議:建立快遞行業完善的監管體系
對于快遞業存在的亂象,市政協委員王紅就提出,應當規范我市快遞業的發展。王紅說,必須建立和完善快遞行業的監管體系,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規制約,才能維護我市快遞業良好的市場秩序。
王紅建議進一步規范行業標準。針對我市中小快遞企業多的特點,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注冊審核制度,保護快遞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員工的管理和技能培訓。應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道德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對于快遞派送人員按照行業進行專業管理,統一服裝,證照等。
有委員提出,應當提高政府部門監管的威懾力。監管部門現在主要關心的是快件延誤、丟失、損毀等方面問題,今后應當提高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認識,對于信息泄露事件不能只以罰款來處罰,應當多方面整治,嚴把信息關。
還有委員從產業發展角度,建議管理部門督促指導快遞企業加強相關技術能力建設、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4.
回應:推廣信息掃描的方式,快遞員不獲知寄件人信息
對于快遞業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市政協委員、市郵政管理局局長巨登照。他告訴記者,我市將嚴格實行實名制,做到100%收寄驗視、100%實名收寄、100%過機安檢制度,切實堵塞安全漏洞。同時也要做好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我市各企業將對快件實行實名收寄措施。對于非協議客戶,尤其是在路邊、車站、酒店、廣場等人員流動的公共場所收寄的郵件、快件,要提示用戶如實填寫快遞運單或者寄遞詳情單,包括寄件人、收件人名址和寄遞物品的名稱、類別、數量等,通過對寄件人電話號碼及相關身份信息比對核實后方可收寄。
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目前大部分快遞企業已經建立了寄遞用戶名址信息庫,并制定了相應的內部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從用戶信息采集獲取到用戶信息錄入、保存,以及實體信息單據的銷毀,都有明確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并且我市還將大力推廣完善信息掃描的方式,快遞員看不到寄件人的信息,通過后臺可以查詢。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快遞人員流動性大而帶來的信息泄露問題。“但是這項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我們郵政管理局積極推動,希望政府能夠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快遞企業也參與進來。”巨登照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