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持續下滑 國內油田收縮400億產業承壓
2016/1/17 8:40: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月12日,紐約國際原油價格跌破每桶30美元。僅僅一個多月時間,紐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經從每桶40美元水平跌至每桶30美元水平。事實上,2016年以來,紐約國1月12日,紐約國際原油價格跌破每桶30美元。僅僅一個多月時間,紐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經從每桶40美元水平跌至每桶30美元水平。
事實上,2016年以來,紐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經暴跌18%,與2014年夏季國際原油價格峰值時期相比已經跌去70%。跌跌不休至每桶30美元的國際油價,正成為石油生產商痛苦指數的心理大關口。盡管1月13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將油價調控下限設定為每桶40美元,但國內“兩桶油”業績無疑將面臨挑戰。
連日來,《中國經營報》記者赴國內最大的石油產區——陜北油田區域實地調查發現,隨著油價的跌跌不休,寄生于“三桶油”的上千家民營油服企業最先感受到寒意,部分中小民營油服企業,在油田公司“收縮戰線”的重壓下,或將面臨生死抉擇式的轉型。
寄生油服“斷炊”
位于陜甘寧蒙能源“金三角”腹地的榆林、延安、慶陽等地市,是國內產量最大的油田區域。2016年新年前后,在這片37萬平方公里的鄂爾多斯盆地區域內,圍繞中國第一大油田——中石油長慶油田展開業務的上千家民營油服企業,隨著長慶油田開發的“收縮”,而遭遇業務量下滑,部分中下民營油服甚至面臨“斷炊”窘境。2015年12月29日,雪后不久的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幾家民營油服企業負責人相互嘆息著:“曾經給油田公司打工的好日子過去了”。一家油服企業投資人張寧稱,其在2008年投資6000余萬元,購置了打井設備進入油服行業,至今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近8年。從2014年開始,民營油服從油田公司獲得的業務量就逐漸減少,收益也逐步下滑;到2015年底,一個被迫退出的消息更是讓他感覺到作為寄生于大油田公司身后的中小油服企業的脆弱。而與張寧一樣同樣被迫從寄生的油田出局的企業,在陜甘寧“能源金三角”約超過300家,另有近600余家民營油服企業,亦面臨業務量減少被迫轉型的現實。
事情發端于中石油集團資質管理委員會《關于長慶油田公司外部企業和隊伍資質的批復》。這份于2015年11月5日發出的文件顯示,隨著油氣田的服務領域壓縮近半,部分油服企業將不再有資格參加長慶天然氣田技術服務的招投標。這份氣田服務準入資質的“批復”決定:“批準部分隊伍短期暫時資質,本次批準的企業和隊伍資質施工有效期至2016年3月31日。今后不允許資質快到期的隊伍參加新的招投標活動,參加招投標隊伍的資質必須保證在施工期內有效,否則視為違規”。在部分民營油服企業看來,這份油服準入資質的批復中,以陜北民營企業為絕對主力的部分“外部企業和隊伍”實際上被油田取消了服務資質。有激進的民營油服投資人甚至聲稱:“這份批復證實了此前網傳的長慶油田在油田技術服務領域‘國進民退’舉動。”
據陜北多個縣區能源局官方人士介紹,以陜北延安、榆林兩地為主要主力的當地民營油服公司,興起于2004年前后。彼時,陜北產油區縣曾有上千家從事產油的民營石油公司。不過,隨著當時陜西省進行的石油整頓將地方油企與民營油企整合進當地延長石油集團,部分民營資本轉型進入了為油田公司進行服務的油服行業。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曾經產量還處在中石油第二陣營的長慶油田,在能源“金三角”區域內的多個縣,做出“讓地方的民營企業為長慶油田服務20年”的承諾。此后,民營油氣田服務企業,隨著油氣價格的上漲,以及長慶油田逐步擴張至5000萬噸級別的國內第一大油田,其上千家寄生企業也在當地形成氣候。2005年至2014年的十年間,這一區域的民營油服產值成為百億元級別。
資料顯示,目前在長慶油田的油服民營企業涉及工程、物資采購和服務領域。2015年,在該油田從事鉆井、固井、試油等井筒工程的隊伍中,民營隊伍3144支,占中標隊伍的77.7%。從事地面工程的民營企業132家,約完成油田地面建設工作量的80%。
然而十年輪回,原油價格從每桶100余美元,再次輪回至每桶40美元以下。長慶油田多位采油廠人士認為,正是在油價的輪回中,民營油服從無到有,再到膨脹到千家,如今又因油田控制擴張而面臨“吃不飽”的窘境。
不過,上述民營油服企業投資人張寧則表示,長慶油田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建成中國第一大油氣田,與陜北民營企業快速形成服務能力,并多年來提供低廉優質的服務是分不開的,如今原油市場不濟,油田公司又提高服務門檻,是過河拆橋的行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