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核能行業“十大新聞”盤點
2016/1/27 8:49: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是中國核能行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令人鼓舞的一年。我們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十件大事,作為《中國核能行業2015年十大新聞》予以發布。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2015年是中國核能行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令人鼓舞的一年。我們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十件大事,作為《中國核能行業2015年十大新聞》予以發布。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十三五”期間,特別是開局之年的2016年,核能行業面臨著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在2016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對“十三五”期間的核能發展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要求“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穩妥推進一批新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開工建設CAP1400示范工程,推動“華龍一號”技術進一步融合。”
我們相信,在中央“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方針的指引下,通過核能行業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中國核能行業一定能在2016年和“十三五”期間取得更大更好的業績。
1月6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行業2015年十大新聞。
一、習近平、李克強對核工業創建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
1月15日,在中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60年來,幾代核工業人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推動中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為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續寫中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60年前,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了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60年來,中國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擁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實現了核能大規模和平利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國家三部門聯合發布《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
1月14日,國家核安全局、國家能源局和國家國防科工局聯合發布《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這是三部門聯合推動全行業核安全文化培育與發展的重大舉措。
三、“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等6臺核電機組開工,中國在建核電規模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紅沿河核電5號機組(3月29日)、福清核電5號機組(5月7日)、紅沿河核電6號機組(7月24日)、福清核電6號機組(12月22日)、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12月24日)、田灣核電5號機組(12月27日)等6臺核電機組先后開工建設(其中福清5/6號、防城港3號核電機組采用的是中國自主研究設計的三代機型“華龍一號”技術)。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國在建的核電機組數為24臺,中國在建核電規模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四、方家山核電2號機組等8臺核電機組先后投入運行
秦山核電廠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2號機組(2月12日)、陽江核電2號機組(6月9日)、寧德核電3號機組(6月10日)、紅沿河核電3號機組(8月16日)、福清核電2號機組(10月16日)、昌江核電1號機組(12月26日)等6臺核電機組先后投入商業運行。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國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數為30臺(其中28臺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防城港1號機組、陽江核電3號機組投入運行)。
五、中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關鍵設備和材料國產化率已達85%
中國核電機組關鍵設備和材料自主化、國產化水平穩步提高,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國產化率已達85%。國內已形成每年8套左右核電主設備制造硬件能力,建設安裝力量能滿足同時開工30臺以上核電機組的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