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研究院: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形勢預測分析
2016/1/27 8:49:3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油氣行業步入景氣周期低谷,總體仍延續了原油、成品油、天然氣供大于求,油價、氣價兩跌的“三大兩跌”總趨勢。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2015年,油氣行業步入景氣周期低谷,總體仍延續了原油、成品油、天然氣供大于求,油價、氣價兩跌的“三大兩跌”總趨勢。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取向分化;歐佩克成員國增產保市場,美國非常規油氣生產展現了較好的韌性,并未如預期減速,世界油氣市場嚴重供大于需,價格低位運行。石油公司油氣產量不降反升,業績大幅下滑。國際石油公司普遍采取控投資、控風險、控成本、控人員和控大事故,保上游投資、保現金流、保科技創新和保股東分紅的“五控四保”措施。中國經濟運行承壓,穩中趨緩,石油供需寬松程度加劇,消費中低速增長,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與此同時,我國開始大規模淘汰落后產能,煉油能力依然明顯過剩,成品油凈出口連續三年大幅遞增;天然氣消費增速創10年新低,供應總體寬松,但淡季壓產旺季緊缺;油氣領域改革加速推進,從局部的“點式改革”轉向涵蓋行業、企業和政府三維的全產業鏈的“立體式改革”。
2016年,油氣行業困境依舊。世界石油供需再平衡尚需時日,國際油價低位運行;LNG產能計劃投放量集中,天然氣資源過剩加劇;美國成為新的油氣出口國,影響國際市場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油氣行業并購重組活動趨于活躍,行業格局調整值得關注。中國石油需求增速減緩,繼續呈現“汽快煤高柴低”的特征,原油進口權和成品油出口權的放開以及煉廠審批權的下放,煉油和銷售環節的市場主體增加,競爭愈加激烈;環保趨嚴、氣價下調,天然氣需求增速回升,資源供應總體充足,但季節性矛盾難以緩解;油氣行業改革方案出臺,將加快全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
2016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展望
(1)世界石油市場寬松局面難以明顯緩解,國際油價反彈乏力
2016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速放緩。預計全球GDP增速為3.2%,較2015年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復蘇基礎日益穩固,歐元區經濟復蘇略有好轉,發達國家石油需求仍然疲弱。新興經濟體中印度一枝獨秀,其他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繼續放緩,拉動石油需求增長的動力不足。世界石油需求增速下降,預計增長110萬桶/日,較上年降低60萬桶/日。中國、印度、美國將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2016年,世界石油供應繼續增長,基本面仍將寬松。美國非常規石油生產在超低油價下的抗跌性仍然較強,歐佩克限產政策難產,伊朗解禁后出口增加,美國放開原油出口,加劇供應過剩的市場心理預期,供需再平衡尚需時日。預計世界石油供應增長70萬桶/日,其中歐佩克增長120萬桶/日,非歐佩克下降50萬桶/日。全球原油貿易進一步東移,主要資源國在亞洲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寬松的供需基本面決定了國際油價仍將低位徘徊。預計2016年國際油價同比下降,WTI和布倫特原油價格接近,期貨年均價在40~50美元/桶。如果中東地區局部戰爭或資源國局勢動蕩造成供應中斷,美國非常規油氣產量超出預期下降,歐佩克轉變態度采取限產保價的政策,則全年均價有可能反彈至55~65美元/桶。若新興和發達經濟體部分國家爆發經濟危機,資源國大幅增產,特別是伊朗和美國原油出口高于預期,則屆時世界石油供應過剩加劇,年均價不排除下跌至40美元/桶以下。
(2)全球天然氣產能大增,供需寬松程度加劇,價格仍將低位運行
2016年,預計全球天然氣需求約為3.5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天然氣產量為3.76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5%。北美天然氣需求平穩增長,增幅為3%,美國LNG首次出口,或致其國內供應側收緊,氣價觸底反彈,預計HenryHub全年均價為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歐洲燃氣電廠經濟性增強,發電用氣帶動需求增長5%,供應依然充裕,氣價低位震蕩,預計英國NBP全年均價為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亞洲需求小幅增長2%,其中中國和印度受氣價下調和環保力度加大影響,天然氣需求增速反彈,但日本、韓國重啟核電降低了LNG需求;與油價掛鉤的日本LNG進口均價預計在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現貨價格在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
LNG市場供過于求矛盾加劇。按計劃2016年全球將有7個大型LNG液化項目投產,新增產能5000萬噸/年。預計東北亞現貨市場需求有限,LNG過剩資源繼續“西流”。資源過剩或將導致更多的違約、轉售以及合同復議,市場的靈活性增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