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間中國煤炭行業發展情況分析
2016/1/28 8:55: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十二五”時期是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煤炭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促進煤炭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以提“十二五”時期是煤炭工業改革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煤炭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促進煤炭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以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為主攻方向,深化煤炭市場化改革,依靠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一)行業發展取得新成績
1、煤炭供應能力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大型煤礦比重增加。2015年底,全國煤礦數量1.08萬處,其中,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1050處,比2010年增加400處,產量比重由58%提高到68%;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型煤礦7000多處,比2010年減少了4000多處,產量比重由21.6%下降到10%左右。大型現代化煤礦比重不斷提高,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大基地建設穩步推進。14個大型基地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2.3%左右,比2010年提高4.3個百分點。產量超過億噸的煤炭省區8個,產量比重84.1%,提高了8個百分點。
產業集中度提高。前4家煤炭企業產量8.68億噸,占全國的23.6%,比2010年提高1.6個百分點;前8家企業產量13.1億噸,占全國35.5%,增加了5.4個百分點。神華、同煤、山東能源、陜煤化、中煤、兗礦、山西焦煤、冀中能源、河南能源等9家企業產量超億噸,比2010年增加4家,產量14.1億噸,占全國的38.2%,提高了13個百分點。
產業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煤炭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煤為主,電力、現代煤化工、清潔能源生產、新能源開發、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節能環保、金融服務等相關產業橫向重組、縱向延伸、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1.5億千瓦,占全國火電裝機容量的1/6左右。一批大型煤炭企業非煤產業超過60%以上。
2、煤炭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2013年國家取消重點電煤合同,煤炭供需企業自主訂貨、協商定價,實現電煤價格并軌。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逐步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顯著增強。
交易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國家明確了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市場交易規則逐步健全。煤炭主產區、主要消費地、集散地普遍建立了區域煤炭交易中心,并在發展中得到提升。煤炭交易市場合作機制更加完善,區域交易中心聯合更趨緊密。
市場交易方式不斷豐富。煉焦煤、動力煤期貨成功上市,電子商務得到較快發展,集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為一體的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市場監測機制作用有效發揮。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為主體,區域價格指數為補充的全國煤炭價格指數體系不斷完善,市場發現價格功能明顯增強。煤炭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快,運行分析、景氣指數和行業預警定期發布,成為企業科學組織生產經營的重要參考依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