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菜價居高不下:價格遠超北京 供給缺口50萬
2016/2/17 9:02: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白菜價”時常被用于形容商品便宜實惠,如今,在海南這個全國的“菜籃子”,卻被拿來作為菜價高的例證。春節期間,受寒潮天氣和供需影響,海南的蔬菜價格一度大幅上漲。“白菜價”時常被用于形容商品便宜實惠,如今,在海南這個全國的“菜籃子”,卻被拿來作為菜價高的例證。春節期間,受寒潮天氣和供需影響,海南的蔬菜價格一度大幅上漲。原本在北京賣幾毛錢一斤的大白菜,海南卻要賣三四元,而極端天氣下竟可達到6元到7元一斤。
據悉,海南每年冬季向北方城市供應約300萬噸瓜菜,被稱為全國的“菜籃子”。有網友發問,在去年的海南兩會上,當時的代省長劉賜貴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撂下“狠話”——“堅決把過高的菜價降下來,真正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海南針對菜價的這個“史上最強硬表態”今何在?
看天要價菜價連日居高不下引抱怨
受持續時間較長的寒潮和春節供需影響,春節期間《工人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在海口,菜價近日持續上漲,葉菜類價格漲幅明顯,平均每斤上漲4~5元。
2月7日晚上,在海口坡博市場,海口市民王女士抱怨著最近的菜價。“海口的菜價一直都很貴,最近更是離譜。”王女士說,“油麥菜賣9塊錢一斤,生菜要15塊錢一斤,香菜25元一斤!”
海口蔬菜價格較明顯的上漲從1月20日就開始了。由于北方雨雪天氣影響,很多蔬菜不能及時運到海口。另一方面,海南降溫降雨,加上寒潮影響,本地葉菜生產周期拉長,葉菜也會因為出現爛根等現象導致產量下降。
事實上,海南的菜價備受詬病,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事情。
菜價高企一直受到海南省“兩會”代表委員關注。自2013年起,海南兩會均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關于平抑菜價的建議,今年“兩會”也不例外。
參加省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的省政協研究室主任吉冬梅介紹說,去年,根據海南省委要求,海南省政協將“餐桌上的物價”作為2015年度調研重點課題,最終形成了《餐桌上的物價——我省“菜籃子”保供穩價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調研結果顯示,海南這個全國“菜籃子”主要食品絕對價格水平高于全國平均和大部分地區。此外,調研報告還顯示,在蔬菜價格方面,海南遭遇異常災害天氣時價格波動較大。
頑疾難改生產和流通環節都“患疾”
菜價高的話題在海南曾一次次被“引爆”。去年11月,一位北京“候鳥”老人向海南省長寫信反映物價問題,稱海口人均工資不到北京一半,但菜價遠高于北京。該信引發網民廣泛關注,也得到海南省省長劉賜貴批示,明確要求徹查菜價高企的原因。
今年的海南省兩會上,關于菜價高的原因,也有很多的討論。
列席海南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的省商務廳廳長呂勇說,“菜籃子”工程,既涉及生產環節,又關乎流通環節,大家都很關注。海南存在一個特殊性,本地蔬菜供應總量不足,品種結構上有缺陷,大量的葉菜需從外地調運,流通成本相對比較大。同時,流通體系建設不完善,也是造成菜價高的重要原因。
呂勇進一步解釋說,從總的價格統計來講,海南的菜價是比全國平均水平要高一些。雖說海南是一個瓜菜生產基地,但品種不完整、不完全,結構上有些問題,比如很多葉菜自己供應不了。
本地生產供應不足被一再提起。早在2012年,海口等市縣就發起了一輪“菜籃子”基地建設工程,然而,直至去年,全省常年蔬菜基地面積僅為14.81萬畝,產量120萬噸,與保守估計的170萬噸需求量相比,仍有50萬噸的缺口。
流通環節也“患疾”。一些代表委員指出,全省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滯后,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一家獨大,80%的進島蔬菜在這里批發。而受用地限制,這家批發市場多年沒有擴建,后續經銷商無法進場交易,間接造成外地蔬菜進島渠道不順暢,競爭不充分。
此外,公益性農貿市場缺位,攤位租金畸高;瓊州海峽高額過海費等原因也推高了菜價。
匯集眾智能否多管齊下抑制高菜價
如何抑制偏高的海南菜價,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話題。
海南省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員會提交的《關于搭建省級平臺,強化政府調控“菜籃子”價格能力的提案》建議海南搭建省級平臺,統籌“菜籃子”建設。 海南省政協委員黃瑯則建議,目前海南只有一個島外調入蔬菜批發市場,凡是從島外進入海南的蔬菜必經這家市場中轉,這種獨家經營的模式難免會讓人產生價格壟斷的猜疑。應徹底消除一家獨大壟斷經營的猜疑,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創新和搞活蔬菜交易市場,多渠道進貨,多平臺批發,建立老百姓認同的蔬菜價格調節機制。
“必須完善我省‘菜籃子’流通體系建設。”吉冬梅表示,調研報告提出的一條重要建議就是: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多管齊下推動流通環節體系建設。
調研報告指出,海口和三亞要以發展大市場、大流通為重點,進一步暢通農副產品大進大出的流通渠道,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周邊市縣要主動當好中心城市的“菜籃子”基地和后花園,抓好“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在為中心城市做好服務和配套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吉冬梅建議,可以在海口、三亞新建或改造1~2個大型農副產品產銷雙向輻射型綜合批發市場,將現有蔬菜、水果、水產品及糧油等批發市場引導整合進入大型市場內,提升交易規模,并引入拍賣、競價、電子結算等現代交易模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