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部:適當恢復北方春小麥種植
2016/2/19 8:57: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日前,農業部印發《2016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指出,穩定黃淮地區冬小麥,適當恢復北方春小麥。在發展目標上,農業部要求提升“三個能力”。一是提升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日前,農業部印發《2016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指出,穩定黃淮地區冬小麥,適當恢復北方春小麥。
在發展目標上,農業部要求提升“三個能力”。一是提升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夯實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基礎,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糖料等農產品供給穩定。二是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三是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要點》強調,今年種植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是穩定糧食生產,保持糧食產量基本穩定,防止出現滑坡。重點任務是穩定小麥水稻面積,守住“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強化政策引導,落實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等政策,指導農民安排好種植結構,確保小麥、水稻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穩定黃淮地區冬小麥,適當恢復北方春小麥。鞏固提升東北粳稻,穩定南方雙季稻。積極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滿足消費需求。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實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細化指標,落實責任,加強督查,調動地方重農抓糧積極性。
《要點》指出,要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種植業發展質量。實施《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有序推進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發展格局。把握調整目標,實現“兩保、三穩、兩協調”,即保口糧、保谷物,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糖料自給水平,促進蔬菜生產與消費、飼草生產與畜牧養殖協調發展。明確調整任務,著力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作物結構、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結構、生產生態協調的區域結構、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
落實《農業部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的要求,鞏固提升優勢區,調減非優勢區,采取有力措施,層層分解任務,力爭調減1000萬畝以上的玉米面積。加強政策引導,落實好“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等補助政策。落實替代作物,根據市場需求和農牧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飼草、雜糧雜豆等作物。
啟動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堅持生態優先、輪作為主、休耕為輔、自然恢復的方針,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促進資源永續利用、農業持續發展。制定實施方案,確定輪作休耕試點的規模范圍、補助標準、操作方式。突出重點區域,輪作重點在玉米非優勢產區,休耕重點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區、南方重金屬污染區,先行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開。輪作以糧豆輪作、糧油輪作、糧飼輪作、水旱輪作為主。
《要點》還對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糧改飼”、糧豆輪作等方面加快推進種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廣高產優質多抗的棉油糖新品種、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重點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