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制品迎黃金發展期 行業高景氣將延續
2016/2/20 9:04: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藥品行業在醫保控費以及招標降價等因素的影響下,整體呈現增速放緩的格局。然而,血制品行業依然維持高景氣度,在新獲批漿站數量增長、最高零售價放開等利好政策的帶動下藥品行業在醫保控費以及招標降價等因素的影響下,整體呈現增速放緩的格局。然而,血制品行業依然維持高景氣度,在新獲批漿站數量增長、最高零售價放開等利好政策的帶動下,行業正迎來量價齊升的黃金期。業內預計,血制品在未來幾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而2016年有望成為血制品行業景氣大年。
近期,由于不受地方招標降價的影響以及市場需求加劇,部分血制品步入階梯式提價階段,如人纖維蛋白原、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其他產品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提價,漲價幅度超出市場預期。
血制品的供給主要受到5個方面的影響:漿站數量、獻漿頻率、血漿綜合利用率、進口限制、重組血制品替代。然而我國漿站數量較少、獻漿頻率不高、血漿綜合利用率低、進口限制嚴格、重組血制品短期無法替代人源血制品,因此我國血制品的供給受到了壓制。
血液制品屬于生物制品范圍,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為原料,采用生物學工藝或分離純化技術制備的生物活性制劑,而人血漿中有92%至93%是水,僅有7%至8%是蛋白質,血液制品就是從這部分蛋白質中分離提純制成。在血液制品的成本構成中,血漿成本已經高達55%至60%。而且目前血漿已供不應求。據國家衛計委統計,2015年國內獻漿量為5700噸,而血漿潛在需求應為1.4萬噸,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在影響血制品供給的因素中,漿站數量少是短期壓制血制品供給的決定性因素。由于漿站需要審批,供給端受限,促使我國血制品市場增速遠超藥品整體市場。2014年我國血制品市場整體規模約25億元,過去5年復合增速達到26%,遠高于藥品整體市場的18%。在當前醫藥產業整體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血制品成為維持高景氣度的行業。
隨著政策審批提速,漿站獲批速度將明顯加快。去年底我國獲批漿站總數200余個,相比2013年新增了40余個。在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增加漿站供給是大勢所趨,各血制品企業亦積極尋求新設漿站審批,其他地區漿站審批也將轉暖,未來幾年有望步入漿站審批高峰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