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5年內將新建3所兒童醫院 新增兒科床位2500張
2016/2/26 9:00: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獲悉,“十三五”規劃期間(2016年~2020年),深圳將新建3家兒童醫院,計劃增加兒科床位2500張。同時,鼓勵醫療機構提高兒科醫務人員待從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獲悉,“十三五”規劃期間(2016年~2020年),深圳將新建3家兒童醫院,計劃增加兒科床位2500張。同時,鼓勵醫療機構提高兒科醫務人員待遇,緩解兒科醫生流失,彌補兒科醫師缺口。
同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類似,近幾年來深圳也存在兒科醫生“招聘難、流失率大”的問題。在今年春節前召開的深圳市“兩會”上,數十位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遞交的多份議案和提案也關注這一問題,代表委員們還紛紛為解決問題支招。
兒科執業醫師缺口較大
無獨有偶,在昨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專門針對兒科醫生的培養與使用等情況進行了答記者問。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初步統計我國0~14歲兒童總人數約2.3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8%。我國醫療機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約為11.8萬人,每千名0~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存在較大缺口。
因為兒科具有職業風險高、薪酬待遇低、醫患矛盾多、工作時間長、負荷重等特點,加上長期以來兒科醫療服務價格和薪酬待遇與其職業特點不相符,導致兒科醫務人員流失較多。目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正會同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研究有關政策措施,共同做好兒童醫療衛生工作。主要考慮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兒童醫療服務體系;二是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培養;三是開展兒童健康管理,促進兒童預防保健;四是完善價格、薪酬等激勵機制。
加大兒科人才培養力度
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副司長金生國表示,我國將加大兒科人才培養工作的力度。繼續支持配合教育部門,根據需求不斷擴大招收兒科本科人才培養規模,提高培養質量。同時大力開展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十三五”期間,將兒科專業的招收規模從每年4000人提高到5000人。力爭到2020年,使兒科醫師達到14萬人以上,每千名兒童擁有的兒科醫師數達到0.6人以上。
教育部高教司農醫處處長王啟明介紹,去年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8所高校開展本科層次的兒科醫學人才培養,是充分考慮新的“全面兩孩”政策出臺之后供需矛盾凸顯對兒科醫生的特殊需求。在過渡期內,將兒科醫生的專業化培養前移。在大通科臨床醫學培養的基礎上,有效銜接院校教育和畢業后教育,使這批學生能夠成為合格的兒科醫生。
根據衛生計生委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力爭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不斷提高兒科學科專業水平,緩解“全面兩孩”政策出臺后兒科醫生短缺問題。
深圳增加兒科醫療資源供給
具體到深圳,如何解決兒科醫師招聘難和流失快的問題呢?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相關部門負責人昨日回應:
一是“十三五”規劃期間(2016年~2020年),深圳將建立與崗位管理、崗位績效工資制度相匹配,以促進臨床醫生持續提升醫療技術水平為導向,體現其實際勞動價值的醫療人才評價制度。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自主制定實施激勵政策,提高兒科等緊缺醫療人才的薪酬待遇。2016年~2020年,每年引進和培養臨床實用型、緊缺醫療人才1000名以上。
二是增加兒科醫療資源供給。2016年~2020年,深圳市擬在龍華新區民治片區新建市第二兒童醫院(市屬公立醫院),規劃床位1500張;擬引進社會資本在寶安中心區規劃新建一家兒童醫院,床位500張;在龍崗區龍城片區規劃建設一家兒童醫院,床位500張。同時,對現有婦幼保健機構進行改擴建,增加兒科醫療資源,如市婦幼保健院二期項目、坪山新區婦幼保健原址改擴建等。此外,完善雙向轉診平臺和機制,大力發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市兒童醫院為依托,推進兒科專科醫院聯盟建設。
三是完善政府購買基本醫療服務機制。對納入社會醫療保險協議管理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其為本市醫保參保人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按門診20元/人次、住院60元/床日的標準進行補貼。兒科類按上述標準上調一定比率執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