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臉識別技術開啟“未來新世界”
2016/3/1 9:00: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天眼”一旦開啟,你將無處可藏。好萊塢電影中經典橋段早已不是科幻,科技將它帶入現實。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一個涵蓋了安防、金融、教育、醫療等多項智“天眼”一旦開啟,你將無處可藏。好萊塢電影中經典橋段早已不是科幻,科技將它帶入現實。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成熟與發展,一個涵蓋了安防、金融、教育、醫療等多項智能技術的“未來新世界”已經開啟。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曾作為中國科學院內部唯一人臉識別團隊參加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該團隊曾于2007年到2011年6次斬獲智能識別世界冠軍,并于2015年7月成為人臉識別國家標準起草與制定單位。
人臉識別是通過攝像設備采集人臉圖像,并基于人臉幾何特征、相對位置等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過程安全自然,難以被計算機病毒、木馬等截獲,可廣泛應用于金融、安防、教育、醫療和智慧社區等多個領域。
團隊負責人周曦介紹,在電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安防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該團隊技術已運用于一些地區邊防,并于近日與呼和浩特鐵路局合作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于鐵路安防系統。
“刷臉”現在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話。記者在重慶銀行兩江分行看到,密碼重置、出金和DIY貸三類業務已經可以通過“刷臉卡”實現,服務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
重慶銀行兩江分行負責人介紹,嵌入“人臉識別”系統是為了打造24小時“口袋銀行”,可以帶來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的服務。安全方面,該系統既可“驗真”又能“證偽”,在十萬分之一誤識率的條件下正確通過率達98.5%;高效方面,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完成直銷銀行登錄密碼重置,不再需要排隊等待人工審核。
目前,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人臉識別研發團隊已與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合作,將人臉識別技術結合到金融服務的運用場景中,從營銷導流、效率提升、安全加強三個維度開發了數十種銀行智能化解決方案。
實際上,無論是傳統銀行業務,還是互聯網金融領域,都顯示出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巨大需求。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人臉識別研發團隊還與銀聯數據合作打造“人臉識別+互聯網金融”,在部分業務流程中加入了人臉識別技術,滿足未來銀行、證券、第三方支付等機構的真實身份驗證需求。
在醫療領域,中科院重慶分院人臉識別團隊攜手中國銀行遼寧分行上線全國首個人臉識別自助發卡機系統,目前已設置自助發卡機279臺,累計發卡325833張。遼寧患者姚春艷就是其中之一,她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驗證本人身份后,在醫院自助領取了居民健康卡,并預約到專家號,既方便又省時。
在教育領域,該團隊與重慶大學合作推出人臉識別監考系統,通過小云手持式身份核驗機與小云立式通關機,分別在考場、閱卷辦公室實現人員真實人臉信息與身份證照精確比對,嚴防偽造證件、替考、代考。
此外,該團隊還與與上海交大成立聯合實驗室,并研發出“人臉識別”人工智能測謊儀,可以精確實現毫秒級微表情捕捉;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出的“小云”智能系統在去年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吸引了公眾關注,這一具備多項商業功能的人臉識別智能系統包含了智能迎賓、人臉識別考勤、人臉屬性分析、互動營銷等商業功能。
未來,人工智能將是長期的主題,而下一代互聯網,不僅僅是溝通用戶與人工智能的橋梁,其自身也將得到強化,變得更智慧。
“我們想讓人工智能與互聯網充分融合,而不是簡單相加。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高科技產業,團隊在這種情況下打造出人臉識別模塊化平臺,并且與上海交大成立了聯合實驗室。這一切只是開始,希望未來能讓人工智能像生活中的水和電一樣常見。”該團隊產品總監李夏風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