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后不愿 80后不會 90后不談,農業供應鏈困局怎么破?
2016/3/3 8:56: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有業內專家分析,我國正處在農業文明、商業文明與互聯網文明的交匯處,農業、農村、農民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60后種不動地,70后不愛種地,80后不愿種有業內專家分析,我國正處在農業文明、商業文明與互聯網文明的交匯處,農業、農村、農民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60后種不動地,70后不愛種地,80后不愿種地,90后不會種地”,土地流轉帶來的農業生產規模提高,必然會催生出新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新型智慧農業種植體系、新型農業流通體系、新型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發軔于甘肅酒泉的“有種網”正是這波大潮中的一分子。
中國農業電商第一平臺
“有種網”是禾中控股旗下農業電商平臺——采用“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以中國酒泉種子產業園為主體,以電商、金融為兩翼,實現涵蓋種子、化肥、農藥、農機、農副產品等品種的、農業全產業鏈的、“互聯網+農業”“O2O”電商平臺,打造中國農業電商第一平臺,中國農業供應鏈第一平臺,中國農業金融服務第一平臺。
有種網在網上為種植農戶提供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農資,解決農資貴的問題;由于采用生產廠家直銷,能從上游保證貨源,解決假種子的問題;采用訂單融資等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為種植大戶購買農資提供專項貸款服務,解決農民融資難問題。就這樣一個一個集網上商城、農業供應鏈、智慧農業和農民普惠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全國范圍、全產業鏈、品種全覆蓋的,綜合性、一站式農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年交易額可達2000億元。
可以說,有種網的推出,將幫助解決中國三農問題,創建農業新型服務體系,發揮農業電子商務,搭建農業供應鏈平臺、智慧農業平臺、農業金融服務平臺的綜合功效,促進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引領農業領域深化變革,
提高全產業鏈勞動生產率
有學者斷言,未來5年,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將迎來關鍵時期,提高全產業鏈勞動生產率是關鍵的關鍵。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接受采訪時提出,“我國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措施之一“就是要大力推進農業節本增效,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發展高效優質農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發展農業分享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
而有種網的團隊成員大多在電商市場里歷練過,對每個商業鏈條都有一定的把握�,F在,團隊已經把整個產業鏈條用編程軟件編出來,從種子育苗、繁殖、生產到后期金融支持、市場營銷等,共需要146個基礎鏈條。這146個關鍵環節就是有種網的路線圖、方向標。通過模塊化每一個鏈條,即使是新的團隊進入,也能把各自的環節做好、服務好。如果外部電商想投資農業產業鏈,也可以接入這個系統,共同把產業鏈做大。
當農業供應鏈遇到互聯網
事實上,農業發展新的要求無非就是如何進行資源更為合理的配置,做到利益最大化,為農戶、涉農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而互聯網的介入,則是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途徑。如何利用互聯網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則是政府和企業所要探求的問題,“有種網”正是這波探索大軍中的一分子。
有種網CEO趙紹輝在中國作物學會作物種子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作了《中國互聯網+農業新變革》的主題報告,報告指出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文明時代,它是人類社會繼土地革命、工業革命之后的信息革命時代,我國正處在農業文明、商業文明與互聯網文明的交匯處。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三農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根源于中國農業正在經歷的四大革命:土地革命、品種革命、渠道革命、組織革命。
原有的適合手工種植的種子,已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亟需新型農業品種的出現等一系列問題,必然會催生出新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新型智慧農業種植體系、新型農業流通體系、新型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對于目前火熱的供應鏈金融,趙紹輝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國目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現狀是廠家融資難、經銷商融資難、農民貸款難,趙紹輝認為,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平臺與平臺的競爭、商業模式與商業模式的競爭、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而有種網金融服務恰好具備了手續簡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和操作性優的特點,另外,有種網通過供應鏈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可以給農產品流通帶來智能化、電商化、規�;�、人性化、市場化、全球化、生態化等變化,可以實現“農業供應鏈”全程安全可追溯,可以實現基于互聯網的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