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三點:玉米大豆和牛奶
2016/3/8 8:57: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三件事:調減玉米、增加大豆、提升牛奶。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三件事:調減玉米、增加大豆、提升牛奶。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多措并舉消化糧食庫存。
第一件事,調減玉米。韓長賦稱,現在糧食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們現在小麥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點,要推進糧改飼、糧豆輪作,甚至有些地方要推廣輪作休耕試點,把非優勢產區的玉米面積適當調減下來。”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在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2月27日稱,玉米的價格改革方案,在兩會后會盡快出來。同時,玉米先行之后,小麥和稻米的價格改革,也必須相繼跟進,不能拖太久,否則改革會失敗。
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們是大豆原產地,我們的高蛋白大豆還是有優勢的,做豆腐、生豆芽,還是我們自己的大豆好。現在大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我們進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難免的。”
韓長賦舉例稱,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初的時候,全中國人均2.6公斤油,現在人均20多公斤油了,我們還要把國產大豆的優勢發揮出來,具體講要搞好目標價格試點,另外開展大豆品種攻關,還有要提高大豆生產效益,包括產業鏈建設。
第三,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關心,近年來我國的奶業得到長足發展,我們人均奶制品占有量,從2000年的時候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現在的近30公斤,就這么十幾年的時間,質量也在明顯提升,90%以上是機械化擠奶了,基本上沒有擠奶姑娘了。
嬰幼兒奶粉奶源都是機械化擠奶,然后封閉的冷鏈運輸,所以保證質量,保證安全。各項的營養指標、奶牛品種、飼草的質量也都在改善,所以我們奶制品營養和衛生指標也都符合國家的標準,有的是和世界標準接軌。
韓長賦還表示,“大批國人到國外搶購奶粉。你買人家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所以我們一定要振奮,要奮起直追,要提升我們奶業的品質,要唱響我們的品牌,要提高我們的質量,要恢復國人對民族乳業的信心。”
我國農業經濟面臨總量平衡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面臨庫存大幅增加、市場價格下跌等問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政府工作報告在現代農業部分提出,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
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要多措并舉消化糧食庫存,大力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來源:華爾街見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