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公里面臨門難進 快遞員成不受歡迎對象
2016/3/15 9:01: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快遞‘最后一公里’面臨的‘門難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比珖䥇f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沒想到整日穿梭在城市間的快遞員,在一些“快遞‘最后一公里’面臨的‘門難進’,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比珖䥇f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沒想到整日穿梭在城市間的快遞員,在一些物業公司眼里竟成了“不受歡迎”的對象。
“無論是為了快遞員的職業尊嚴,還是為了行業長遠發展,都要求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路徑,解決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馬軍勝委員感慨。事實上,不只是“門難進”,“路難行”等末端投遞問題亦是制約快遞業健康發展、提升服務質量的一個瓶頸。
據統計,全國快遞業務量每天平均七、八千萬件,以7億城鎮常住人口計算,相當于10人中就會有1件快遞。然而由于缺乏合法身份,加之影響市容和交通,作為現階段支撐快遞攬收和投遞主要運輸工具的電動三輪車,在部分地區遭遇禁止上路的窘境�!斑@與當前城市快遞服務的現狀、居民生活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矛盾,急需解決。”馬軍勝委員認為,社會問題就要利用社會化方式來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是個綜合復雜的問題,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加快建設快遞末端平臺,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快遞末端平臺建設,支持快遞末端服務平臺形式多樣化,加快制定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并把智能快件箱納入城市規劃、住宅設計和建筑相關標準等。
“快遞員最大的煩惱是等著用戶來取,一家家打電話送既影響投遞效率也影響收入,而用戶也擔心隱私泄露及送貨上門的安全性�!瘪R軍勝委員說,智能快件箱是破解快遞進社區、學校和寫字樓等區域難的一大利器。而很多社會資本已經進入這一領域,目前通過智能快件箱投遞的快件已占到總量的2%,對緩解“最后一公里”投遞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然,“最后一公里”難題僅是當前制約快遞業發展的短板之一。馬軍勝委員坦陳,7年來快遞業年平均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匹“黑馬”,服務國民經濟的基礎性作用日益顯現。但快遞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經營分散,產業集中度低,運營和管理能力滯后,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突出,“‘十三五’期間,要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航母級快遞企業,擴大快遞有效供給,帶動快遞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加快快遞供給側改革,就是要以市場化需求為導向,按需而變,按需調整。”馬軍勝舉例說,快遞下鄉、農產品進城,這個雙向流通便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很好注解。要推進快遞服務向多元化、規范化、精細化發展,拓展倉儲、冷鏈、金融、保險等一體化增值服務,推動快遞企業走出去�!懊绹⻊罩圃鞓I的快遞占其快遞總量一半份額,而我國目前只占10%,未來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至于如何打造“快遞航母”,馬軍勝委員認為,要結合企業發展現狀和特點,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持企業兼并重組、上市融資,指導企業分類施行差異化發展策略;支持骨干快遞企業提升航空運能,在重點機場建設快件航空綠色通道,支持企業組建航空貨運公司;支持骨干快遞企業強化地面運能,例如擴大快遞公路甩掛運輸應用范圍;加快推進高鐵快遞示范線工程。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也不可少�!瘪R軍勝委員建議,中央、地方財政資金對快遞基礎性公益性建設項目予以重點支持;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快遞基礎設施建設,研究落實快遞行業相關稅費政策等�!白龊霉┙o側改革的文章,補齊短板,打造航母,帶動行業轉型升級,快遞業大有可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中國倉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 下一篇:智能寄取快遞 的確方便但也有隱患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ぜ刮幕黝}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