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睿意德張家鵬:商業地產庫存嚴重 三線城市壓力更大
2016/3/25 8:38: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去庫存”成為今年房地產的關鍵詞。相比起住宅,商業地產的庫存比住宅地產更加嚴重。根據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的統計數據,商業地產待售面積為2.7億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積“去庫存”成為今年房地產的關鍵詞。相比起住宅,商業地產的庫存比住宅地產更加嚴重。
根據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的統計數據,商業地產待售面積為2.7億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積為4.5億平方米。一年的房地產銷售量12.8億平方米,當中11.1億平方米是住宅,只有1.7億平方米是商業,從待售面積來看,住宅占比遠遠小于商業地產,但是庫存當中35.7%是商業地產。
對此,RET睿意德董事長張家鵬表示,我國商業地產還呈現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到三線城市,庫存的嚴重性趨高,三線城市壓力更大。原因在于,三線城市人口增速慢而供應過快,其消費增長也比一二線城市更慢。除此之外,從品牌發展的梯次來講,一定是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再走到三線城市,所以品牌進入速度較慢。所以,諸多開發商在三線城市發展的項目,并沒有得到良好消化。
第二,現階段,先發城市相比較后起中部城市,庫存壓力更大。在沈陽等早起的城市,前幾年招商引資效果不錯,導致政府出讓大量商業土地,但是現在卻難于消化。
開發商自持商業對去庫存有重大利好
針對部分開發商開始自持商業地產的現象,張家鵬認為,這一舉措從去庫存角度來講有重大利好。商業地產的核心在于運營,如果不持有整個商業地產的項目,每一個店都賣掉就無法形成協同效應。因此,開發商自持有能夠使項目能夠良好運營。
但對于開發商來說,自持商業機會與挑戰并存。挑戰在于,相比住宅,商業地產回報周期很長,資金回慢,因此需要足夠的實力才能持有。這是阻礙很多發展商發展商業地產的一大問題。而機會在于,商業是作為專業性的產品,開發商能夠利用這一產品更好地享受到城市規模擴展的溢價。
2016市場將逐漸轉好開發應關注后發二線城市
2015年整體經濟放緩,品牌開店意愿下降,同時又有供應的增加,市場顯得頗為被動。
對于2016年行業形勢,張家鵬表示,相比去年,2016年隨著經濟回暖,地產也會逐漸轉好,市場壓力或有所降低。同時,國內新品牌的崛起能夠為商業地產提供很好的消化支持。
從全國看,一線和二線依然值得關注,特別是二線城市中比較后發的城市。早期先發的城市中心地段已被搶占,繼續向城市外擴容的但人群跟進并沒那么快,比如沈陽現在的壓力就很大。但后起的長沙和烏魯木齊,后發優勢還是在。從一個城市的地點來講,新區人群增長慢,老區因為交通的問題,制約比較多。可以選擇中間區域,我自己說是一個中程的時代,交通環境相對好,不失新區的便利,又能得到老區人口的支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