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間全國各省市煤炭企業去產能計劃盤點
2016/3/26 8:42:2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自2016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來,各地方省份,個大集團均紛紛公布了去產能計劃,本網逐一進行了梳理總結。上述《自2016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來,各地方省份,個大集團均紛紛公布了去產能計劃,本網逐一進行了梳理總結。
上述《意見》明確,在近年來淘汰落后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并從2016年起,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
中煤協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淘汰落后煤礦7250處、落后產能5.6億噸;2015年全國淘汰落后煤礦1340處、落后產能約9000萬噸。
山西:未來兩年內削減煤炭產能1億噸
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則在山西省人代會議上表示,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削減煤炭產能1億噸左右。
相關資料顯示,山西全省計劃到2020年壓減產能2.58億噸,等量置換建設千萬噸級礦井產能1.18億噸,凈壓減1.14億噸產能。熟悉山西煤炭行業的人士評論認為,山西省在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過程中將要承受巨大的陣痛。但產業整合和結構調整,也將使一批優勢企業壯大發展。
內蒙古:三到五年內削減產能1.2億噸
據了解,從今年開始內蒙古將用三至五年時間,通過遏制煤礦違法違規建設生產和超能力生產,采取有序退出、減量置換、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優化升級等途徑,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內蒙古發改委主任包滿達公開表示,內蒙古將在三到五年內關閉產能60萬噸/年的煤礦,大概削減1.2億噸產能。
落實國家去產能措施。國家要求煤礦年作業時間由330天減少到276天、產能將下降16%,國家要求違規煤礦停工停產。不新開礦、促進煤炭就地平衡。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從2016年起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改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全力推動一些重大項目與現有生產的、在建的煤礦聯合重組,重組不成的,簽訂長期供煤協議,穩定供需關系。此外,還將采取有效措施實施資源整合。
退出煤礦與相鄰保留煤礦可實施資源整合的,將剩余資源劃轉給保留煤礦,由保留煤礦給予補償或參股經營,兩礦之間及周邊有不宜單獨設立礦權的資源,通過招拍掛方式優先整合給保留煤礦。推進企業重組升級。落實兼并重組優惠政策,推進煤礦與電力、煤化工等煤炭轉化項目聯合重組,消化未配置和未轉化的資源。實施火電企業參股煤炭企業發電量獎勵制度,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