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正式發布
2016/3/26 8:47:1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系列決策部署、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和第四屆全國林業信息化工作會議等精神要求,國家林業局編制完成了《“互聯網+”林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系列決策部署、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和第四屆全國林業信息化工作會議等精神要求,國家林業局編制完成了《“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2016年3月22日正式印發。
一、總體思路
“十三五”時期林業信息化將順應全球信息化大勢,以國家信息化戰略為指引,以全面支撐引領林業現代化建設為目標,緊貼林業改革發展、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產業發展等各項事業,大力推動“互聯網+”林業建設。
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林業改革發展和加快信息化建設的系列決策部署,以提升林業現代化水平為目標,全面推進“互聯網+”林業建設,實現互聯網思維、立體化感知、大數據決策、智能型生產、協同化辦公、云信息服務,支撐引領林業改革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做出更大貢獻。
建設原則。在遵循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制式、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的“五個統一”基礎上,堅持開放共享、融合創新、提升轉型、引領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則。
總體框架。“互聯網+”林業是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模式進入林業領域,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信息化與林業深度融合,建立智慧化發展長效機制,形成林業高效高質發展新模式。
“互聯網+”林業總體框架
建設目標。到2020年,全國林業信息化率達到80%,比現在的62.25%提高17.75個百分點。其中國家級林業信息化率達到90%,比現在的75.3%提高14.7個百分點;省級林業信息化率達到80%,比現在的60.5%提高19.5個百分點;市級林業信息化率達到70%,比現在的52.4%提高17.6個百分點;縣級林業信息化率達到60%,比現在的35%提高25個百分點。實現政務管理智能協同、業務支撐精準高效、公共服務便捷惠民、基礎保障堅實有力。
二、重點工程
“十三五”時期林業信息化發展要全面融入林業工作全局,“互聯網+”林業建設將緊貼林業改革發展需求,通過8個領域、48項重點工程建設,有力提升林業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支撐引領“十三五”林業各項建設。
“互聯網+”林業政務服務。加快“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深度融合,提升林業部門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包括全國林業網上行政審批平臺建設工程、中國林業網站群建設工程、林業智能辦公建設工程、林業數據開放平臺建設工程、林業智慧決策平臺建設工程、全國林權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國有林場林區資源資產動態監管系統建設工程、重點林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工程等8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林業科技創新。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集成優勢,提供林業科技成果展示、先進實用技術推介、在線專家咨詢、林業標準信息共享、生態監測和成果發布分析、科技平臺數據共享等綜合科技服務。包括林業科技創新服務建設工程、林業科技成果推廣建設工程、林業標準化建設工程、生態定位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工程、林業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工程等5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林業資源監管。構建集森林、濕地、沙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管于一體的“互聯網+”林業資源監管平臺,對全國林業資源進行精確定位、精細保護和動態監管。包括生態紅線監測建設工程、智慧林業資源監管平臺建設工程、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應用建設工程、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古樹名木保護系統建設工程、林業智慧警務建設工程等6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生態修復工程。將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合運用于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造林綠化精細化管理和重點工程核查監督,全面提升生態修復質量。包括重大生態工程智能監管決策系統建設工程、智慧營造林管理系統升級建設工程、全國林木種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重點區域生態建設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國家儲備林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工程等5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災害應急管理。深化信息技術在生態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和應急防控中的集成應用,提高森林火災、沙塵暴、病蟲害等生態災害的應急管理能力,降低突發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森林火災應急監管系統建設工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監測系統建設工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系統建設工程、沙塵暴監測防控系統建設工程、北斗林業示范應用建設工程等5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林業產業提升。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林業生態補償、林業產業培育、林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環節等深度結合,推動林業產業創新發展,實現林業提質增效。包括全國林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工程、生態產業創新林農服務平臺建設工程、生態產品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程、智慧生態旅游建設工程、森林碳匯監測物聯網應用及交易系統建設工程、全國林產品智能溯源系統建設工程、智慧林業產業培育建設工程等7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生態文化發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生態文化展示交流平臺,加強生態文化傳播能力建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集民力,加快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風尚。包括林業網絡文化場館建設工程、林業全媒體建設工程、林業在線教育系統建設工程等3項重點建設工程。
“互聯網+”基礎能力建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從智慧設施建設、決策支撐能力建設、安全管理與運行維護建設、標準規范與制度建設四個方面提高林業信息化能力,形成立體感知、互聯互通、協同高效、安全可靠的林業發展新模式,提高林業信息化水平與能力。包括林業云平臺建設工程、林業物聯網建設工程、林業移動互聯網建設工程、林業大數據建設工程、林業“天網”系統提升建設工程、林業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工程、林業信息災備中心建設工程、林業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工程、林業信息化安全運維體系建設工程等9項重點建設工程。
三、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領導力度,完善政策制度,穩定資金保障,明確責任分工,創造寬松有序的發展環境。
打造統一平臺。統一業務網絡,統一業務平臺,統一數據共享,統一標準規范,推動林業信息化統一建設、開放共享、整體推進。
營造積極氛圍。深入學習領會,注重輿論引導,加速示范推廣,加強戰略研究,營造積極作為的思想氛圍。
加強智力建設。健全組織體系,充實人才隊伍,加大能力培養,加強國際交流,將各項建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鑄造堅實基礎。樹立互聯網思維,強化創新驅動,保障安全基礎,健全應急機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