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應對豬價:經營者很振奮但也謹慎 消費者飲食結構調整
2016/3/29 9:00: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2日,豬肉概念股上漲3.19%,飼料業公司唐人神連拉6根陽線,累計漲幅超過30%。經營者很振奮但也謹慎“一頭豬能賺1000多塊,好幾年沒有這么好的行情了。”豬肉價格居高位商家消費者各有心思
不用到菜市,看股市就知道最近“二師兄”有多么熱門了。
22日,豬肉概念股上漲3.19%,飼料業公司唐人神連拉6根陽線,累計漲幅超過30%。
經營者很振奮但也謹慎
“一頭豬能賺1000多塊,好幾年沒有這么好的行情了。”長沙市開福區鳳儀生豬養殖場的老板湯立群在和三湘都市報記者交流時表示。
“今年的行情很反常,以往每年春節過后都會是豬價的最低谷時期,而今年豬價卻格外堅挺。”湯立群告訴記者,現在一頭豬能賺1000多元,除了生豬價格堅挺外,飼料成本的下降也是原因之一。
農業部畜牧業司有關負責人在分析原因時,談及:一是禁養限養范圍不斷擴大,多數為“一拆了之”,很少異地安置。近兩年,出臺生豬禁養限養措施的省份從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擴大到湖南、山東、河北、陜西等主產省份,影響面越來越大。
二是散戶補欄更加理性。最近10年生豬價格經歷兩次大起大落,使養豬戶補欄更加謹慎,加上比較效益下降,散戶持續退出成為常態,趕場的越來越少。三是中等規模場補欄資金不足。大多養豬場戶經歷了長期低迷后資金鏈緊張,沒有更多資金大規模補欄。去年下半年活豬價格曾出現3個月的階段性回落,動搖了一大批養豬場戶對于2016年行情的預期,觀望期拉長。
飲食結構調整的問題
“肉價真不秀氣,十五元買不來一斤好肉,排骨要二十三四塊錢一斤。”3月24日上午,在走了一圈之后,家住長沙開福區竹山園街的戴阿姨最后還是把孫子愛吃的辣椒炒肉換成了辣椒炒蛋。
少吃一些,或者吃其他的是市民的應對。揚州時報采訪多位專家,談飲食結構調整。
揚州市烹飪協會秘書長邱楊毅表示,中國人以漢族為主,漢族食肉則以豬肉為主。在中國的主要菜系中,豬肉無不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紅燒肉,東坡肘子,魚香肉絲,梅菜扣肉,以豬肉為主料的菜品可謂五花八門。不但如此,豬的內臟,肚子,大腸,肝,肺等物,也常常經過精細烹飪,變成飯桌上的佳肴。可以說在中國,吃肉就是吃豬肉。
“作為一種飲食傳統,食用豬肉當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而揚州市一院營養科專家包云表示,牛羊肉統稱為紅肉,其中富含的營養成分其實與豬肉差不多,均含有優質蛋白,且含量較高。“西方人就是牛肉吃得比豬肉多。”包云說,但從中醫角度來看,肉類選擇有講究,牛羊肉等紅肉屬于溫性食物,南方人在夏季食用得比較少,而是以豬肉為主。
“不過現在人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吃什么肉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多大影響,不過總體要掌握一點,飲食要均衡,吃得舒服最關鍵。”
農業供給側改革新命題
所謂“豬周期”來來回回,一直牽動買賣雙方的心,不過,隨著市場“無形的手”還是在發揮效力。
江西省畜牧獸醫管理局表示,受前兩年生豬價格低迷影響,養豬行業正在變得更為理性。面對此輪價格上漲行情,盡管仍有散戶在補欄,但不少已退出的中小戶并沒有重新養殖的意愿。另一方面,規模化養殖場已開始計劃性擴大存欄規模,后備母豬存欄將出現快速增長,生豬生產小幅增長。
新華社福州3月25日電,在新華時評中指出,“豬周期”是折射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新命題的一面鏡子。聯系到近年來一系列農產品在“賣難”和“買難”之間的漲跌煩惱,其實都牽涉到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問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農業生產一方面日益面臨環境容量約束的考驗,一方面也迎來了“互聯網+”和需求多元化等諸多利好。
今后豬肉消費的發展方向是,吃少一些,吃好一些。人們從健康角度出發,一方面蛋白攝入會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愿意承擔貴一些的價格。其實過去十年,國人的肉食消費大幅增加,不完全符合之前的消費習慣。未來的趨勢是,豬肉產品會品牌化,價格波動的問題會相對不突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