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行業供給側改革深思考:加減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2016/3/30 8:51: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蕩、國內經濟下行“三期疊加”,油氣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問題。油氣行業如何深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如何從價值創造角度重塑油氣產業鏈,增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震蕩、國內經濟下行“三期疊加”,油氣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問題。油氣行業如何深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如何從價值創造角 度重塑油氣產業鏈,增強創效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圍繞這些問題,中國石油報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對石油行業供給側改 革展開了深入的思考。
從價值創造角度,推進全產業鏈結構性變革
剛剛過去的2015年,國有三大石油公司利潤創近年來最大降幅,從高油價時期的順水趕潮,到低油價下的水落石出,這輪油價下跌暴露出的是中國石油企業在發展、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曾興球直言,國有油氣企業以生產定市場發展的舊理念亟待轉變,資源浪費嚴重,綜合成本高企,經營利潤下降,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
在油氣資源勘探方面,效益勘探開發理念還不夠深入,部分油田仍以三級儲量評價機制為主,而儲量經濟有效可采的評價指標往往被放到其次。
在煉油化工方面,偏重大而全,產能過剩矛盾嚴重,缺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重生產要求計劃而忽視市場需求導向。
專家表示,油氣企業供給側改革不能停留于單個領域,而應從價值創造角度重塑產業鏈,協同一致創造有效供給,提高整體質量和效率。
在 曾興球看來,油氣企業要著力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通過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將企業的經營管理從以油氣產量為中心轉變到注重現金 流變化;從注重擴大生產規模轉移到提高產品質量;從資產管理轉移到資本管理,提高駕馭市場及時調整生產結構能力,形成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的全產業鏈生產要素 高效協同發展新體系。
“全產業鏈改革注重多生產領域協同進行,既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將長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市場活力與短期需求側管理保持發展動力一致�!鼻迦A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表示,“全產業鏈改革需主攻關鍵環節,兼顧薄弱環節,才能避免系統性風險和改革片面性的泛濫�!�
以 天然氣發展為例,短期看,低油價、低煤價使得天然氣出現被“逆替代”現象,2000年到2013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速達16.1%,而2015年 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僅為2.5%。但從長期看,天然氣仍是未來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這就需要投入資源、資金調整消費結構,大力開發天然氣多元化消費市場, 做到短期策略與長期發展相結合。
圖示:分季度看,2015年中國成品油供過于求程度呈逐季擴大態勢。
�。〝祿䜩碓矗褐袊徒洕夹g研究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