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價格優勢支撐農業經濟提質增效 需要知識產權保駕護航
2016/3/31 9:06: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環境正發生重大變化,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不僅成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環境正發生重大變化,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不僅成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也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成為政府工作報告關注的焦點,而在筆者看來,這也是知識產權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前不久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既是知識產權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政策保障,也是支撐農業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繼續毫不放松抓好“三農”工作,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化農村改革,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這不僅需要通過農業供給側改革,轉方式調結構來提升競爭力,也需要知識產權提供支撐。只有如此,才能促進農業從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從單純地追求產量向增加市場有效供給轉變,讓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能賣出去,通過市場實現其價值,才能最終保障農民收益,實現增產增收。
農產品在參與市場競爭中顯示的相對優勢,主要體現在價格優勢、產品質量和市場影響力等方面。而且,競爭的水平具有不斷從價格競爭向產品競爭再到市場影響力競爭升級的發展趨勢。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競爭主要依靠低廉的農業要素成本,尤其是農業勞動力成本保持的低價優勢。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業資源減少,尤其是農業勞動力成本和機會成本大幅度增加,與大規模農業經營相比較,小規模分散經營的低效率問題日益凸現,農產品生產成本與國際市場價格倒掛的現象越來越突出,資源依賴型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未來農業發展只能依靠科技創新突圍。發達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了80%,我國目前只有57%,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萍紕撔率俏覈F代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然而,市場競爭力是取決于獨占的相對優勢。因此,要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在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的同時,還必須將創新成果轉化為能被依法保護的知識產權,才能將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可以說,知識產權是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的戰略性資源。
發展現代農業,意味著在開展價格競爭的同時,我國農業還必須向產品競爭升級,品質特征是產品競爭的核心要素。長期以來,農業資源環境超負荷運行,由此帶來的農地污染、農藥殘留等問題,使我國農業在產品競爭方面并不占優勢。因此,既需要落實創新發展理念,通過綠色發展,改善我國農產品的形象,增進消費者信任,也需要發揮我國多樣化農業生態環境和勞動密集型農業的優勢,從產品多樣化、多功能性等方面下功夫。因此,重視農業知識產權,強調發展現代種業,加強育種創新,從而擁有更為豐富多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是保證我國農業參與產品競爭、揚長避短提升競爭力的根本。
在經濟全球化、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在國際農業市場競爭中,隨著各種政策性貿易壁壘逐步被弱化,獲取市場份額的競爭主要依靠知識產權實力。世界種業排名前10位的跨國種業公司的銷售收入,1996年僅占世界種子市場16%,僅用10年時間就提高到了67%。由此可見,在企業競爭的眾多因素中,知識產權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當前,無論從價格、產品還是市場影響力等方面來看,以《意見》為指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進行全球性知識產權布局,都是目前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由之路。未來,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對于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競爭力而言,都是重要的基礎和前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