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模具及模具零部件行業發展概況
2016/4/29 10:26:0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模具及模具零部件行業概況模具零部件是模具的組成部分和基礎構件,一套完整的模具是由模架、導位組件、沖切組件、氮氣彈簧、氣動組件、固定座、滑動與耐磨導板、斜楔機構等眾多零部件、功能元件組裝而成。因此,模具零部件行業是模具行業上游的核心配一、模具及模具零部件行業概況
模具零部件是模具的組成部分和基礎構件,一套完整的模具是由模架、導位組件、沖切組件、氮氣彈簧、氣動組件、固定座、滑動與耐磨導板、斜楔機構等眾多零部件、功能元件組裝而成。因此,模具零部件行業是模具行業上游的核心配套行業。模具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帶動了模具零部件行業的快速增長;模具零部件生產的專業化和商品化,也推動了模具工業的現代化。
顯示:近年來,中國模具工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行業總產值逐年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模具工業工業總產值達到 2,347.64 億元,同比增長 11.33%,2013 年全國規模以上模具制造企業達到 1,783 家。截止到 2014 年, 中國模具行業工業總產值占 GDP 比重達到 0.369%。
2010-2014年模具行業工業產值
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03-2011 年我國模具制造行業產銷率均在 96%以 上,呈波動上升態勢,行業產銷銜接較好。
2003-2011年模具制造行業產銷率變化趨勢 圖(%)
二、汽車模具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5 年,中國汽車產銷總量均超過 2,400 萬輛,產銷量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16 年中國汽車全年銷量為 2,604 萬輛(其中 國內銷量 2,540 萬輛,出口量 64 萬輛),增速約為 6%。
2011-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及增長率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服務于汽車生產的模具近年來也得到快速發展。
根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統計,設計制造一款全新車型所需汽車覆蓋件模具價 值約 1 億元,每款改款車型平均 25%的覆蓋件模具需要更換,價值約 2,500 萬 元。據網上車市統計,2013 年共有 112 款全新新車上市,平均每 3.2 天就有一 款新車推出。2014 年上市的新車仍將超過百款。以 2013 年 112 款全新車型、 約 300 款改款車型推算,汽車覆蓋件模具市場容量超過 180 億元。
2010-2014年中國沖壓汽車模具市場規模變化
隨著汽車市場的全球化競爭加劇,為降低新車開發成本,國外汽車制造廠紛紛進入中國采購汽車覆蓋件模具,福特、菲亞特等已經成立了中國模具采 購中心,通用已經關閉了 5 個模具廠中的 4 個,轉向中國采購。在國內汽車市場多年的培育下,已經涌現了一批具備承接世界汽車模具生產能力的廠商,國際 汽車巨頭將會加大在華采購力度,使我國汽車覆蓋件模具的出口量迅速增加。
三、自動化設備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自動化設備零部件制造是自動化設備的重要配套產業,廣泛應用于汽車、數控機床、自動化輸送設備、機器人、變壓器制造等領域。自動化設備在各行業企業生產中所表現出來的質量高、精度高、便于操作、易于管理等特點,使其成為企業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機械設備,并帶動了自動化設備零部件需求的上升,同時對自動化設備零部件在結構形狀特異化、零件材料多樣化、尺寸與表面質量 高精度化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自動化設備零部件所在的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連續多年保持了 20%以上增速,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大、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的 重要基礎產業。目前,我國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年銷售額超過 2,500 億元,出口 70 多億美元,我國已經成為基礎零部件制造大國
一、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
2010 年全行業進口 135 億美元,出口 70 億美元,貿易逆差 65 億美元。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以緊固件為例,我國是出口大國,但進出口價差高達 6~8 倍之多。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品質差距明顯。
低檔產品產能過剩,高檔產品 生產能力不足,據統計,高檔產品占比約 10%,中檔產品占比約 50%,低檔產 品占比約 40%。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差距較大,產品壽命一般 為國外同類產品壽命的 30%~70%。
三、裝備水平較低,高端設備差距明顯。規模以上企業高檔設備占比僅約 1%;數控、自動化智能化成線生產設備少,行業現有裝備水平與國外差距明顯。
因此,自動化設備零部件所在的機械通用零部件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在于: 突破“重主機、輕零部件”的發展模式,發展高端化、精密化通用零部件,提升生產技術和工藝。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重大裝備自主化水平,推進節能減排,為高端零部件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全球經濟復蘇的大趨勢, 為零部件穩定和擴大國際市場提供了市場機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