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物流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5/6 10:27: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物流產業目前正處在“物流硬件升級階段”末期和“物流成本管理時代”初期的發展階段。具體來說,隨著中國產業結構日益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格局,伴隨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對成本控制中國物流產業目前正處在“物流硬件升級階段”末期和“物流成本管理時代”初期的發展階段。具體來說,隨著中國產業結構日益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格局,伴隨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對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業進入整合階段,從無序走向有序,各種新的業態也開始涌現,例如供應鏈管理、整車零擔運輸等等,也涌現出很多具有很強競爭力和成長能力的公司。
2005-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逐年遞增。其中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13.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個百分點。2015年1-10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81.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7%,增速較1-9月回落0.1個百分點,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6個百分點。
2005-2015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及增長率(單位:萬億元、%)
201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0.6萬億元,同比增長6.9%。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6.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運輸費用5.6萬億元,同比增長6.6%,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2.9%;保管費用3.7萬億元,同比增長7.0%,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34.9%;管理費用1.3萬億元,同比增長7.9%,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12.2%。
2009-2015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及增長情況(單位:萬億元、%)
2015年1-10月,社會物流總費用規模為8.3萬億元,同比增長4.0%,增速比1-9月回落0.1個百分點。從結構看,運輸費用4.2萬億,同比增長3.6%,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0.9%;保管費用3.0萬億,同比增長4.1%,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35.5%;管理費用1.1萬億,同比增長5.2%,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13.6%。
2015年1-10月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構成情況(單位:萬億元、%)
指標絕對額(萬億元)同比增長(%)占社會物流費用的比重(%)社會物流總費用8.34.0100其中:運輸費用4.23.650.9保管費用34.135.5管理費用1.15.213.6由于物流園區在經濟開發、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整合、改善城市環境等方面的明顯作用,中國政府及企業在近幾年中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推動區域和城市物流發展的重點工程,給予大力的支持。目前,全國基本形成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局面。中國物流園區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土地的級差收入、辦公樓、市場攤位租金、庫房貨場租金、設施設備租金、物業管理費、信息服務費、中介費、物流業務收入等。從全國總體看,庫房/貨場租金、辦公樓租金仍然是目前物流園區的主要收入來源,排在前兩位;也有部分園區依靠土地增值、稅收優惠、國家扶持資金等。可喜的是,各種增值服務收入已經開始成為園區重要的收入來源。
全國物流園區主要收入來源調查情況(單位:%)
目前,中國的工業結構仍以粗放式生產和簡單加工為主,出于成本的壓力和效率的考慮,物流活動已經從銷售環節向生產環節和采購環節發展,第三方物流正在迎來全面增長期。從發展階段來看,基本處于發達國家80年代同期的水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是國際通行的用于衡量一國物流行業效率的指標。對比發達國家,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過高,約為美國、日本的兩倍,反映出中國物流行業效率較低。中國的產業已經由第一階段的產能為主、第二階段的注重銷售和產品差異化,進入了目前供給相對過剩、需求有所不足,亟需通過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得以繼續發展的階段。未來物流技術創新將反映安全、快速、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人性化、精細化、綠色化和節能化等時代性特點。
在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雙重推動下,物流業正在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迅速轉型并成為當前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系統工程思想的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強化資源整合和物流全過程優化是現代物流的最本質特征。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第三產業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6%。其中,基礎物流服務(倉儲和運輸)增速將僅能達到10%左右的水平。而高端物流服務增速將可以達到30%以上的增長。供應鏈管理、專業第三方物流和冷鏈服務等高端業態將迎來快速發展期,考慮到物流行業整體增速可以達到20%以及基礎物流服務增速僅在10%左右,預計“十三五”期間高端物流服務將可以迎來年均30%左右的持續增長。
“十三五”期間中國物流行業細分領域增速預測(單位:%)
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正倒逼著傳統物流企業轉型升級,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是電子商務的三個重要環節,物流環節則是其中發展最為薄弱的一環(與國內整體物流體系的落后有關)。我們認為現代物流需要加強包括電子采購、定單處理、流程可視化、虛擬庫存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進而極大地改善物流服務水平。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是物流業務(包括倉儲、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的整合和運作,而當前企業的競爭已經從物流提高到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的競爭,參考國外物流發展路徑,供應鏈將成為未來物流發展的趨勢。
美國供應鏈模式演進歷程
2015年我國電商規模達 18 萬億
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結構
2015年網購占社會零售總額比例達12.7%
一體化供應鏈至少包含三個特征:1、柔性化:以顧客為中心,準確把握需求變化、以最小成本和最短時間完成對需求的快速反應;2、專業化: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專注于核心業務,非核心業務外包;3、協同化:供應鏈的各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實施供應鏈一體化至少需要三個必備條件:1、對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工作流、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完整詳細的規劃;2、供應鏈具有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支持;3、利用現代物流技術實現包括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在內的綜合成本和服務最優化。
一體化的供應鏈物流示意圖
2015 年,我國電子商務規模達 18 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一。2010-2015 年,電商規模復合增速達到 32%,電商的快遞發展(尤其是網絡購物的增長,后文將詳細分析)直接帶動快遞業務量的跨越式增長。2015 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達到 206.7億件,2010-2015 年,行業復合增速達到 55%。
快遞業務量與電商規模增長曲線基本一致
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06-2015 年期間,我國快遞業務量復合增速達 40%,業務量從 2006 年的 10 億件增長到 2015 年的 206.7億件,增長近 20 倍,并在 2014 年首度超過美國,規模持續保持全球第一。2015 年,我國快遞收入規模達 2769.6 億元,同比增長 35.4%,收入規模較 2006 年的 300 億元增長超過 8 倍,近十年復合增速為 28%。快遞收入增速不及業務量增速主要是原因是快遞單價逐年下降。
2006-2015年快遞業務量 CAGR 達 40%
2015年我國快遞業收入近2800 億元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 “多層渠道分銷” )之下,商品是以一定“批量”的“倉到倉”形式從廠商-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實物在空間上實現逐級轉移,實際上分銷商和零售商乃至消費者承擔了運輸、倉儲和配送的角色。而在當前的電商模式( “網絡直銷” )下,商品通常是以“單件”的形式,借助“快遞”從企業(賣家)經過多個環節的“集散和分撥”最終到達到消費者,這客觀上也要求物流服務供應商為電商提供高品質的物流服務。未來,快遞企業作為電商物流的核心參與者,將在倉儲和配送環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尤其是網絡購物快速興起,根據數據統計,我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從 2007 年的 520 億元,增長到 2015 年 3.8 萬億元,復合增速達 71%,網購規模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超過 10%。激增的市場需求使得快遞業爆發式增長,快遞業 60%的業務量來自電商。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快遞業務量規模從 2007 年的 12 億件增長到 2015年的 207 億件,復合增速達 43%,快遞業務收入亦從 343 億元增長到近 2800 億元,復合增速達 30%。
2007-2015我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預計到 2018 年,我國網絡購物規模將達到約 7.8 萬億元,2015-2018 年仍將保持 27% 的復合增速, 預計到2018 年快遞業收入約 5000 億元,2015-2018 年復合增速為 22%。根據統計,2015 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 4.0 萬億元,增長率為29.0%,預計 2017 年將達到 8.0 萬億元。2010 年-2015 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量年均增速超過 35%,而同期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速約為 9%,跨境電商將成為我國外貿的新增長點。一方面,我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解決了深層問題以后,高端型和享受型消費方興未艾,從近年跨境電商進口業務快速增長中可見一斑。2015 年,我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行業交易規模達到 1184.3 億元,較 2014年同比增長 111.9%, 在進口電商中的占比達 13.2%, 在網購市場的滲透率達到 3.1%。另一方面,跨境電商里 82%以上都是出口方向,商務部明確要做大做強 B2B,跨境電商出口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出口業務 70%的包裹是通過郵政系統投遞,未來包括順豐、 “三通一達”等國內快遞企業也開始進軍國際快遞市場。
預計2017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 8 萬億元
隨著中國快遞業“服務時代”來臨,快遞企業多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越來越多快遞企業將通過多元化戰略升級成為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快遞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將倒逼快遞企業不斷改變創新。借鑒國際快遞巨頭發展經驗,其目前經營范圍已涵蓋物流、電商、金融、保險、咨詢等綜合業務,UPS 除經營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等基本業務外,還創立了 UPS 資本公司,涉足以托收為核心的物流金融業務,FedEx 在全球建有多個金融服務中心。
綜合物流服務商業務范圍
快遞業務量的迅猛增長直接促進了快遞企業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些投入包括轉運中心、干線運輸車輛、全貨機以及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等,力圖構建智能物流體系,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近年來隨著快遞業務量的增加,各大快遞企業均加大了對分撥中心、物流中心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自動化設備,包括自動分揀、傳輸、倉儲與機器人作業等,物流中心的自動化有助于提升倉儲的運營效率,節省大量人工成本。
2015年部分快遞企業自動化設施投入情況
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主要電商企業 2015 年“雙 11”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 4.6 億件,同比增長 65%;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 1.48 億件,同比增長 67%。 “雙 11”當天,圓通、申通、韻達的訂單量分別為 5328 萬、4279 萬和 4160 萬單。此次“雙 11”在總單量將近翻番的情況下,整體配送時間壓縮了一半,運營效率大幅提升。
國內快遞企業訂單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2015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快遞發展的若干意見》 ,明確提到“三向”(向下、向西、向外)工程。隨著農村和中西部地區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普及,向下、向西的寄遞服務需求將快速增長,成為快遞行業中的藍海。陸續出臺的優化城市配送、末端投遞等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加快農村和西部地區網絡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保障。另外,在國家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的背景下,快遞企業將加快開拓海外市場,快遞企業的網絡布局將更加完善,能夠開發產品附加值更高、品牌效應更強的國際快遞業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