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魚子醬市場供需狀況分析(圖)
2016/5/20 10:57:2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魚子醬市場的供求狀況鱘魚卵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高度不飽和脂肪酸(EPA、DHA)、無機鹽、維生素A、B 和D,以及鈣、銅、鎂、鐵和硒等微量元素。將鱘魚卵取出后精心加工制作的魚子醬是一種國際消費市場公認的頂級食品,與鵝1、魚子醬市場的供求狀況
鱘魚卵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高度不飽和脂肪酸(EPA、DHA)、無機鹽、維生素A、B 和D,以及鈣、銅、鎂、鐵和硒等微量元素。將鱘魚卵取出后精心加工制作的魚子醬是一種國際消費市場公認的頂級食品,與鵝肝、松露并稱為“世界三大美食”,因其供應量較少,價格昂貴,素有“黑黃金”的美譽。
(1)魚子醬市場的供應現狀
一般而言,一尾成熟原料雌魚可加工的魚子醬約為其體重的10%-15%。依據加工鱘魚的來源,魚子醬可分為野生魚子醬和人工養殖魚子醬兩種。在21 世紀以前,魚子醬主要由捕撈的野生鱘魚加工制成。隨著野生鱘魚資源的衰減、CITES 公約的配額管理以及世界各國對捕撈野生鱘魚的嚴格控制,野生魚子醬的供應迅速減少。進入21 世紀以后人工養殖魚子醬的供應逐步增加。截至目前,人工養殖魚子醬已基本取代野生魚子醬,成為魚子醬市場上的供應主力。
1)野生魚子醬的供應迅速減少
① 國外野生魚子醬產量的基本情況
國外野生鱘魚資源主要分布在里海、伏爾加河、黑海和多瑙河等水域,其中里海的野生鱘魚資源約占世界的80%。俄羅斯擁有豐富的野生鱘魚資源,從16 世紀就已經開始捕撈野生鱘魚并加工魚子醬,被譽為魚子醬的故鄉。魚子醬消費不僅在俄羅斯、伊朗等里海周邊國家盛行,也逐漸傳到了歐洲、美國和亞洲,形成了具有近500 年歷史的穩定消費市場。長期的酷漁濫捕、環境污染以及水利工程筑壩等人類活動對野生鱘魚生態的破壞導致世界野生鱘魚資源急劇下降。大規模的野生鱘魚商業捕撈在20 世紀中葉達到了高潮。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1,1950 年-1990 年間世界野生鱘魚的捕撈量均維持在每年1.5 萬噸以上,并于1976 年和1977 年達到了年捕撈量3 萬多噸的峰值,同時野生魚子醬產量也于1977 年達到了約1,988 噸的歷史峰值2。到1997 年,世界野生鱘魚的年捕撈量已下降至4,485 噸,較1977 年下降85%,同時野生魚子醬產量也降至約280 噸,僅為1977 年產量的15%左右。
野生鱘魚資源的急速衰減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為保護野生鱘魚資源,1998 年CITES 將所有的世界現存鱘魚都列入了公約附錄II。自2001 年起,CITES對里海、西北黑海和多瑙河下游等鱘魚資源分布區域國家的野生魚子醬出口采取了配額限制,嚴格控制野生魚子醬的進出口貿易,締約成員國所有野生魚子醬及魚肉等鱘魚制品的交易均需取得配額。受野生鱘魚資源衰減和貿易配額限制的影響,世界野生鱘魚捕撈量和野生魚子醬產量在進入21 世紀后持續下降。2000 年,野生鱘魚捕撈量下降至2,508 噸,野生魚子醬產量下降至157 噸,僅為1977 年峰值的8%;2008 年,野生鱘魚捕撈量進一步下降至841 噸,野生魚子醬產量也降至53 噸,僅為1977 年峰值的3%。
自2009 年起至今,因野生魚子醬黑市貿易問題嚴重以及野生鱘魚資源保護形勢依然嚴峻,CITES 進一步收緊了野生魚子醬及鱘魚其他制品的配額發放。除2010 年阿塞拜疆、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里海國家還有少量配額外,CITES 在世界范圍內全面禁止了野生鱘魚制品的國際貿易。為保護野生鱘魚資源,2010年歐盟和美國相繼立法禁止野生魚子醬進入本地區銷售。在野生鱘魚資源持續減少和嚴厲的市場管控下,2013 年世界野生鱘魚捕撈量進一步減少至不足500 噸,野生魚子醬產量也降到了約9.41 噸3,僅為1977 年峰值的0.5%。2012 年起,野生魚子醬逐漸退出了市場供應。
近60 年世界野生鱘魚捕撈情況(噸)
近年世界野生魚子醬產量與1977 年對比(噸)
② 我國野生魚子醬產量的基本情況
2006 年以前,我國出產的所有魚子醬均為捕撈野生鱘魚加工獲得。我國野生鱘魚資源共有8 種,主要為分布在黑龍江中游、松花江下游流域的史氏鱘和達氏鰉,分布在長江、金沙江流域的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以及分布在新疆地區的裸腹鱘、小體鱘和西伯利亞鱘。
與世界其他魚子醬出產國類似,由于過度捕撈、水質污染以及人工修筑水利設施等因素嚴重影響了野生鱘魚的生殖洄游與種群繁育,我國野生鱘魚資源量也急劇下降。黑龍江流域的鱘鰉魚由20 世紀80 年代的年捕撈量452 噸4,下降到了2007 年的100 余噸5;長江流域的中華鱘繁殖群體年資源量則由1980 年以前的超過2,000 尾下降到2007 年的305 尾6。據中國水科院及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救治監測中心的監測記錄,2013 年未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跡象,這是近32 年來首次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
國內野生鱘魚種群數量的急劇下降使得該物種已經處于了極瀕危邊緣。為拯救鱘魚資源,我國已將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余鱘魚品種參照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進行保護。同時,我國還采取了野生鱘魚限制捕撈或嚴禁捕撈以及大規模開展鱘魚增殖放流和加強鱘魚主要棲息水域的漁政管理等措施,加大對野生鱘魚的保護力度。雖然我國為保護野生鱘魚資源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鱘魚生長周期長、成熟年齡大和自然成活率低等特點,導致野生鱘魚資源的拯救工作難度大,種群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
我國用于加工魚子醬的野生鱘魚以分布在黑龍江流域的史氏鱘和達氏鰉兩個品種為主。一般在每年春季和秋季時捕撈野生成熟雌魚并加工制成野生魚子醬,產品主要銷往國際市場。作為CITES 締約國之一,我國野生魚子醬國際貿易也接受CITES 的配額管理。2001 年-2003 年期間,我國野生魚子醬的出口配額維持在5.94 噸/年。隨著野生鱘魚資源的減少,2004 年-2006 年間,CITES 暫停了對我國野生魚子醬配額的發放,2007 年-2008 年間,重新放開的出口配額也僅維持在3 噸/年左右,2009 年至今,CITES 再次停發了我國野生魚子醬的出口配額。
2)人工養殖魚子醬成為市場供應主力
① 世界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
根據CITES 規定,對列入CITES 附錄II 的鱘魚可以進行商業開發利用,其主旨在于限制野生鱘魚資源的商業利用,鼓勵通過人工養殖鱘魚來替代野生捕撈鱘魚,滿足市場需求,擺脫對野生資源的依賴,保護野生鱘魚資源。在CITES的配額管理中,人工養殖魚子醬及鱘魚其他制品的配額由各締約國瀕危物種管理部門根據該國每個養殖企業的養殖容量核發,不設限制。
前蘇聯最早成功掌握了鱘魚的人工繁育和苗種培育技術。至20 世紀80 年代,鱘魚全人工繁育、生態健康養殖及魚子醬深加工產業在世界范圍內初步形成。
1984 年,世界各國人工養殖的鱘魚及魚子醬開始投放市場,并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00 年,鱘魚養殖產量首次超過野生捕撈產量。但由于鱘魚成熟周期較長,人工養殖魚子醬的產量短期內并未快速增加,直到2007 年,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才首次超過野生魚子醬產量,取代野生魚子醬成為市場供應的主力。2012年世界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已達165 噸。
隨著世界范圍內野生鱘魚資源的衰竭、CITES 對野生鱘魚制品貿易配額的嚴格控制、歐美等主要魚子醬消費國家對野生魚子醬交易的嚴令禁止以及鱘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以人工養殖魚子醬為主的市場供應狀況將會成為常態。目前,人工養殖魚子醬的生產國主要有意大利、美國、法國、德國以及中國,此外保加利亞、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和烏拉圭等國家也有鱘魚人工養殖基地,但與前述五國相比規模較小、魚子醬產量較低。
② 我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
20 世紀90 年代,我國鱘魚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鱘魚人工養殖開始興起。隨著養殖技術的逐步成熟,我國鱘魚養殖業逐步走上了規模化發展的產業之路。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鱘魚的人工養殖量超過55,000 噸,位列世界第一。
雖然我國已成為人工養殖鱘魚第一大國,但我國鱘魚養殖戶普遍呈現出投資額較小、養殖規模不大、養殖銷售的產品主要為商品鱘魚(1 千克/尾)等特點,受國內整魚消費習慣影響,該規格的商品鱘魚主要在當地生鮮水產市場進行銷售。隨著國內一批魚子醬加工企業的出現,我國鱘魚產業開始分化,占近80%的鱘魚養殖量仍為商品鱘魚的同時,以加工魚子醬為目的的鱘魚人工養殖規模也在逐年擴大。2006 年公司實現了我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的首次出口,標志著我國企業正式具備了加工高品質人工養殖魚子醬的能力。隨著公司后備原料鱘魚梯隊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其他企業開始陸續進入本行業,我國以加工魚子醬為目的的鱘魚人工養殖量得以持續增長,2011 年已達到近9,000 噸的規模。根據我國水野分會對全國鱘魚養殖情況的調查,截至2014 年底,我國共有規模以上的鱘魚養殖單位63 家,其中后備原料鱘魚養殖單位40 家。2003 年-2011 年間,我國魚子醬后備原料鱘魚養殖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3 年-2011 年我國魚子醬后備原料鱘魚養殖(噸)
自2006 年以來,隨著以本公司為代表的鱘魚人工養殖及加工企業的原料雌魚不斷進入成熟期,我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的產量也快速增長。2006 年-2012 年我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的產量從0.70 噸增長至28.88 噸,年復合增長率超過85%,并于2012 年成為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第二大人工養殖魚子醬生產國。2006 年-2012 年間,我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的產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6 年-2012 年我國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噸)
3)近年來世界魚子醬的總體供應情況
2006 年-2012 年間,世界魚子醬市場的總供應量約為1,068 噸,年均供應量約為153 噸。人工養殖魚子醬供應量占世界魚子醬總供應量之比由2006 年的50%上升至2012 年的86%。在2006 年-2012 年間,世界魚子醬的總體供應形勢呈現以下兩個特點:① 世界魚子醬的供應總量比較平穩,受2009 年CITES 禁止野生魚子醬貿易的影響,世界魚子醬產量在2006 年-2008 年小幅增長之后到2009 年開始下降;2010 年之后隨著人工養殖魚子醬的增加,2010 年-2012 年世界魚子醬的產量又恢復了緩慢增長。② 世界魚子醬的供應結構出現變化,人工養殖魚子醬已經取代了野生魚子醬, CITES 數據顯示,2011 年野生魚子醬僅占魚子醬總產量的2.24%,已經基本退出了世界魚子醬市場的供應。2006 年-2012 年世界魚子醬產量的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6 年-2012 年世界魚子醬總產量與歷史高峰產值對比(噸)
盡管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逐年增加,世界魚子醬供應也緩慢增長,但與歷史峰值相比,2012 年世界魚子醬產量僅為1977 年產量的10%。隨著野生魚子醬供應量的大幅減少和歐美主要消費市場立法禁止野生魚子醬進入市場,野生魚子醬將逐漸退出市場供應,人工養殖魚子醬將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2)魚子醬市場的需求現狀
1)魚子醬市場供需形勢良好
作為世界頂級美食之一,魚子醬消費具有悠久的傳統,市場需求長盛不衰。歐洲和美國是傳統的魚子醬消費市場,以日本、阿聯酋和新加坡為代表的亞洲國家也逐步成為魚子醬消費的新興市場。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野生魚子醬的供應量急劇減少,受限于鱘魚生長的自然規律,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的增長尚無法彌補野生魚子醬供應急劇減少留下的市場缺口,魚子醬的市場需求一直比較旺盛。歷史上,世界魚子醬的最大年消費量曾經達到1,988 噸。據第六屆世界鱘魚養護大會統計數據表明,世界魚子醬市場每年缺口近900 噸。因此,目前魚子醬市場較為稀缺的供應量和較高的終端價格水平已經成為了制約市場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
2)主要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魚子醬的主要消費市場相對集中于歐洲、美國以及部分亞洲國家。根據CITES 貿易數據庫統計,2006 年-2011 年間歐洲、美洲和亞洲三個地區主要國家的魚子醬進口量合計達到約656 噸,占全球進口量總和的84%。2006 年-2011 年世界魚子醬進口量的區域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6 年-2011 年世界魚子醬進口總量分布情況(噸)
歐洲市場是魚子醬消費的傳統市場,也是世界魚子醬消費的第一大市場。2006 年-2011 年,世界前十大魚子醬進口國中有4 個歐洲國家,分別為德國、法國、瑞士和比利時,這4 個國家合計進口魚子醬約318 噸(不考慮再出口數據的影響),約占世界進口總量的40%。
而作為魚子醬故鄉的俄羅斯,雖然是魚子醬的發源地,具有悠久的魚子醬消費傳統,但俄羅斯一直以來為保護國內的野生鱘魚資源和魚子醬市場,對魚子醬的進出口貿易管制甚嚴,從而導致CITES 數據庫中統計的俄羅斯魚子醬進口量較小。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加快,對魚子醬進口貿易的管制已經開始有所松動,2015 年,公司完成了對俄羅斯市場的首批魚子醬出口,市場反映良好,如俄羅斯最終完全開放魚子醬的進口貿易,俄羅斯市場將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美國的魚子醬消費文化起源于歐洲,由歐洲移民在美國成立之初帶到美洲大陸,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美國成為繼歐洲之后的第二大魚子醬消費市場。
2006 年-2011 年,按國別統計,美國是世界魚子醬進口數量最大的國家,總計進口魚子醬約158 噸,約占世界總進口量的20%。作為世界上富裕階層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美國魚子醬消費能力巨大。與具有悠久傳統的歐美市場相比,亞洲地區魚子醬消費能力發展迅速。
2006 年-2011 年世界前十大魚子醬進口國中,亞洲國家和地區占了5 個,分別為日本、阿聯酋、新加坡、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6 年總計進口魚子醬約183 噸,約占世界進口總量的24%。我國的魚子醬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主要銷售渠道是高檔酒店、西餐廳、會所、使館和大型超市等,主要消費人群是外賓、海外華僑、了解魚子醬的中國少數消費群體。
(3)當前市場主要的魚子醬品種
根據從CITES 貿易數據庫取得的各主要魚子醬生產國的出口數據統計,2006 年-2011 年,西伯利亞鱘魚子醬為出口量最大的品種。6 年中魚子醬累計出口量超過10 噸的鱘魚品種有9 個,具體如下圖所示:
2006 年-2011 年世界主要鱘魚品種魚子醬出口量(噸)
我國魚子醬出口的主要品種是雜交鱘、史氏鱘和達氏鰉魚子醬。根據CITES 的統計數據,2006 年-2011 年,我國6 年累計出口量最大的品種為史氏鱘魚子醬,出口量約為49 噸,約占同期我國魚子醬出口總量的58%。其次為雜交鱘魚子醬和達氏鰉魚子醬,出口量分別約為13 噸和9 噸,分別約占同期我國魚子醬出口總量的15%和10%。2006 年-2011 年間我國主要鱘魚品種魚子醬出口情況如下圖所示:
2006 年-2011 年我國主要鱘魚品種魚子醬出口量(噸)
國內外魚子醬的品種結構存在較大的差異,世界前三大魚子醬品種西伯利亞鱘、匙吻鱘和高首鱘均不是我國出口的主要品種。我國主要的魚子醬出口品種史氏鱘、雜交鱘和達氏鰉均為黑龍江流域的特有品種,6 年間的出口量基本等同于世界該種魚子醬的同期總出口量。差異化的產品結構使得我國的魚子醬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競爭優勢。
(4)行業利潤與產品價格水平
近年來魚子醬市場良好的供需形勢使得國際市場上魚子醬的價格一直處于較高水平。2000 年魚子醬的平均出口價約為240.59 美元/千克,到2008 年魚子醬的平均出口價已上升至約726.62 美元/千克,價格較2000 年增長了200%。受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 年魚子醬價格回落至約621.42 美元/千克。2010 年魚子醬出口價格又有所回升,但受歐債危機的影響,2011 年歐洲市場的魚子醬價格略有下降、而美國和亞洲市場價格維持穩定。隨著人工養殖魚子醬產量的增長,2012 年以來世界魚子醬產品的貿易價格處于穩中略降的狀態。近年來世界魚子醬平均出口價格情況如下圖所示:
世界魚子醬平均出口售價情況(美元/千克)
由于養殖成本相對穩定,隨著魚子醬價格的不斷上漲,2008 年以前行業利潤率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1 年的歐債危機使得魚子醬的出口價格有所波動,但良好的供需形勢使其依舊維持在較高的價格水平,行業利潤率也因此隨經濟周期變換保持在相對高位小幅波動。就行業橫向對比來看,國外的鱘魚養殖企業較多的采用工廠化養殖模式,該模式對利用電力進行水循環處理等設施的需求較大,魚子醬的生產成本較高。而我國由于水資源豐富,鱘魚養殖企業更多的利用自然資源養殖,魚子醬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我國的行業利潤率普遍高于國外競爭對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