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市場規模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6/6/24 10:31: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概況智能裝備是一種集機械系統、運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等多種技術于一體,能夠減少生產過程對人力勞動的依賴,顯著提高生產精度、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的設備,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消費電子產品制一、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概況
智能裝備是一種集機械系統、運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信息管理系統等多種技術于一體,能夠減少生產過程對人力勞動的依賴,顯著提高生產精度、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的設備,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工程機械制造、醫療器械制造、倉儲物流等多個領域。智能裝備制造業是為一國工業生產體系和國民經濟各行業直接提供技術設備的戰略性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資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自動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
1、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歷史較短,技術力量相對薄弱。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隨著發達國家大量應用工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我國開始逐步加大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究支持,1985 年國家將工業機器人列入科技攻關發展計劃。上世紀90 年代我國企事業單位研制出平面關節型裝配機器人、直角坐標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多種自動化設備。經過20 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開發出了弧焊、點焊、碼垛、裝配、檢測、注塑、沖壓和噴涂等多種功能的自動化設備。
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仍存在差距,尤其在關鍵零部件如伺服電機、精密減速機、機器人控制器等方面的核心技術積累和自主生產能力較弱。關鍵零部件產業被國外廠商把持使得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提高了國內自動化單元產品和自動化設備的生產成本,削弱了國內廠商的綜合競爭力。目前,世界主要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如西門子(SIEMENS)、ABB(Asea BrownBoveriLtd.)、發那科(FANUC)等國際巨頭均已進入國內市場,其憑借深厚的技術儲備、豐富的項目經驗、強大的研發團隊等優勢基本壟斷了我國智能裝備的高端市場。智云股份、博實股份、機器人、匯川技術等國內廠商經過多年發展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儲備和項目經驗,經過多年發展,國內廠商整體銷售規模不斷擴大。中國機器人聯盟網數據顯示,2014 年國內廠商占據了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29.73%的市場份額,較2013 年提高了4.05%。
二、智能裝備制造業市場規模現狀及預測
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力勞動生產的趨勢不斷推進,自動化設備銷售量逐年提高。2001 至2014 年期間,全球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由78,055 臺/年上升到229,261 臺/年。
2001-2014年全球機器人銷量(臺)
具體到我國,在適齡勞動力數量減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自動化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產業升級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自動化行業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據中國工控網發布的《2014 年中國自動化市場白皮書》顯示,2004-2014 年期間,我國自動化行業市場規模保持了每年8.59%的復合增長速度,2014 年行業市場規模達1,486 億元,預計2015 至2018 年期間市場規模將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長率。銀河證券研究部的研究結果顯示,預計2016年我國自動化單元產品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可達215 億元,自動化設備子行業的市場規模可達435 億元,較2013 年分別增長138.89%和141.67%
2004-2018E自動化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億元)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自動化生產線需求量達到21,100條,而國內廠商產量僅為8,780 條,較大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廠商占據。盡管2010年至2014 年期間,國內自動化生產線產量保持了25.32%的年均復合增長速度,但目前國內廠商依然無法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隨著未來我國自動化設備行業核心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國內自動化設備行業仍將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三、智能裝備制造行業發展趨勢
1、國家政策大力扶持,行業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在適齡勞動力數量減少、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自動化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我國產業結構面臨轉型調整壓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智能裝備產業作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規劃、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基石產業,受到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國務院《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至2020 年我國將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 萬億元,實現裝備的智能化及制造過程的自動化,使產業生產效率、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因此未來5 年將是我國自動化制造業實現突破的關鍵窗口期,行業有望保持快速增長趨勢。
2010-2020年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增長趨勢(億元)
2、自主品牌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推進關鍵零部件國產化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面臨著核心技術儲備不足,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水平低的嚴峻形勢,國產自動化單元產品和自動化設備的生產成本仍有較大的下降空間。以165 公斤焊接機器人為例,國產產品和安川電機產品的成本對比如下。
在這樣的背景下,掌握自動化核心技術,推進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成為我國自動化行業增強綜合競爭力,力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為支持國內廠商進行技術研發,2013 年4 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成立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以推動我國工業自動化技術的產、學、研結合;2015 年6 月工信部公布了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共涉及77 家企業的94 個項目,其中包括20 項基礎研究項目和74 項產業項目,重點支持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智能柔性制造系統、工業機器人高精度減速裝備等項目的研發建設。
3、外資企業強化國內市場布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長期以來,外資廠商憑借其技術優勢在我國自動化設備行業中占有主導地位,尤其在高端自動化設備市場的占有率達90%以上。為應對日漸成熟的國內廠商發起的挑戰,以ABB(Asea BrownBoveri Ltd)、庫卡(KUKA)、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為代表的國外廠商開始強化在國內市場的布局,紛紛通過在國內設立生產基地、與國內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彌補其在生產成本和客戶服務力量等方面的不足,這一競爭態勢使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以客戶服務能力見長的國內廠商壓力大增。據方正證券2015 年10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截至2015 年,國內智能裝備制造企業將達到 5000 家,其中大部分市場參與者的營業收入規模不超過1 億元,凈利率水平不超過10%。隨著未來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和以外資廠商為主導的行業整合的展開,預計智能裝備制造業的行業集中度將逐漸提高,掌握核心技術資源、具備綜合配套能力的廠商將有較大機會從競爭中勝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