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及發展前景研究分析
2016/7/29 10:49:0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我國制造業發展總體情況通信設備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10 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五年超過美國,已成為制造大國,1、我國制造業發展總體情況
通信設備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2010 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五年超過美國,已成為制造大國,一些優勢領域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我國主要產業與先進國家(美國)創新與競爭能力對比如下:
總體偏弱,但在通信設備、鐵路設備、太陽能電池板等產業已達到先進國家水平。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創新的全球效應》,創新主要體現為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效率驅動、客戶中心四個方面。中國前述產業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效率驅動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創新,其中通信設備和鐵路設備產業主要體現為工程技術創新,太陽能電池板產業主要體現為效率驅動創新。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超大規模內需潛力不斷釋放,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各行業新的裝備需求、人民群眾新的消費需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新的民生需求、國防建設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業在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消費品質量與安全、公共服務設施設備供給和國防裝備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
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制造業發展也面臨新挑戰,主要包括:以人力、能源、土地等為代表的要素成本迅速上升,以“汲取創新”為主的創新模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近年來有所下降,發達國家實施產業回歸戰略從而對我國制造業造成一定挑戰,新技術的出現與發展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等。
2、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總體情況
通信設備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構成,亦是信息技術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性產業和戰略性產業。通信網絡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是面向未來的基礎技術。
全球通信設備產業主要分為運營商網絡市場及企業網市場。受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2007 年至 2013 年,全球通信設備產業進入低速增長軌道,年均增長僅 0.4%。其中,運營商網絡設備規模年均下降 1.6%;企業網設備規模年均增長 3.7%。 1 受 4G網絡建設驅動及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SDN 等新技術和業務普及帶來的產業融合與市場范圍擴大的驅動,2014 年,全球通信設備產業規模出現明顯增長,同比增長 8.39%,達 1,498億美元。其中運營商網絡設備規模為 866億美元,企業網設備規模為 632億美元。2011 年至 2014年,全球通信設備產業規模情況如下表所示 2 :
目前,中國通信設備制造業作為高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中國逐漸成為世界通信設備加工制造中心。2014 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增速居電子信息產業主要行業之首。通信設備行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16.6%,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 6.3 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行業銷售產值占全行業比重為 19.5%。2011年至 2014年,我國通信設備行業銷售產值情況如下表:
全球通信設備產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廠商包括思科、華為、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現諾基亞)和中興通訊等。近年來,以華為、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依靠相對低廉的人力研發成本、全球化的市場布局和靈活的市場策略,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已經從追趕者逐漸變成了行業領跑者。同時,烽火通信、上海貝爾等國內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若干年的技術和人才儲備、開拓市場經驗的積累,基于 4G 網絡全面建設的產業機遇,也加強了國際市場的開拓。
從運營商網絡及企業網兩大細分市場來看,我國通信設備產業主要發展狀況如下:
運營商網絡市場方面,近年來,我國主要企業取得快速突破,全球市場份額接近 30%,僅次于西歐主要企業,位居全球第二,領先于美國、日本和韓國主要企業。在國內,我國企業已經占據超過 60%的系統設備市場。在發展中國家,我國設備企業在亞太、中東及非洲市場占比接近 50%,在拉美市場占比超過 25%。在發達國家,我國企業的市場滲透還存在一定困難,一方面,由于美國的限制,我國設備企業進入利潤豐厚的北美市場面臨較大困難;另一方面,我國企業雖然在歐洲市場獲得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但也面臨貿易保護等制約,進一步拓展市場困難較大。從細分產品領域看,我國企業在固定寬帶接入系統和光傳輸系統上方面實力較強。全球主要國家的主要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如下圖所示:
企業網市場方面,我國起步較晚,當前與全球領先企業存在一定差距,但發展較為迅速。目前,全球企業網設備市場主要被美國企業占領,思科、惠普、亞美亞(Avaya)、瞻博網絡公司等幾家企業占據接近 70%的份額。以華為、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積極拓展,市場份額由 2010年的不足 2%提高至 2013年的 5%左右,在規模和價值上保持了持續提升態勢。
3、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我國通信設備產業優勢是以硬件設備為核心,借助硬件產品集成創新與軟件技術汲取創新,從最初的低成本優勢轉化為產品性價比優勢,并進而形成了部分領域的產品領先。通過以上方式,我國通信設備產業在過去二十余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來看,我國通信設備產業在通用芯片、基礎軟件、虛擬化、網絡可編程、分布式計算、大數據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仍受制于人,芯片、軟件、技術、網絡、應用等產業整體協調的有機系統及其生態圈尚未形成,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仍待加強。
未來,面對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和新一輪通信技術變革,我國通信設備產業在保持已有產品集成創新和低成本研發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也存在把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競爭能力的內在需求。未來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如下:
1)創新驅動對產業增長的推動力大幅提升
隨著網絡覆蓋的不斷擴大,推動整個行業增長的動力將從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通信行業的創新即將進入一個業務和模式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期。通信產業的增長將從技術進步帶來的投資驅動,轉變為信息服務和應用創新的驅動,創新模式從設備商和運營商主導,轉為用戶主導。得益于產業融合和新興業態的興起,通信行業擁有巨大的創新空間,工業 4.0、智慧城市、醫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動電子商務、農業現代化等都將給我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的創新帶來機遇。
2)產品與服務不斷集成融合,產業鏈條上跨界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將大幅提升
隨著通信設備產業的成熟,通信設備廠商之間的競爭層次也逐步提升,在提供基礎硬件設備的基礎上,通信設備廠商通過一體化策略保障核心芯片與軟件的供應安全,并以此構建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近年來,通信設備廠商紛紛轉型,積極拓展新領域,其中軟件定義網絡
(SDN)、企業市場、視頻業務、5G、云計算等成為大多數廠商的共同選擇,未來,對于設備商而言,結合新趨勢的產品升級改進和拓展應用場景的技術研發愈發重要。未來,ICT 技術的綜合集成和融合創新能力,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在產業競爭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原來單純的技術競爭也將轉向集成產品、芯片、軟件、網絡、應用等各環節要素及生態圈建設的系統性競爭,廠商間跨界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將有大幅提升。
3)國產化替代帶來發展良機
在信息安全監管力度加大的推動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自主可控的國產產品均將迎來加速發展期,這為我國通信設備產業帶來發展和擴張良機。在目前的 4G 網絡建設高峰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TD-LTE 技術受到監管層的青睞和大力推崇;產品方面,以“去 IOE 化”為代表的國產化替代是解決信息安全問題的一個有效手段,目前國產通信設備產品已逐漸成熟并涵蓋硬軟件系統,國產通信設備將會迎來加速替代時機。
�。�4 )工業 4.0 將成為包括通信設備在內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面臨深刻變革。一方面,個性化需求驅使產品制造商日益關注小批量、個性化生產;另一方面,新技術(如傳感技術、無線通信、云計算、大數據、安全技術甚至認知計算)的高速發展,以及在各個領域的快速滲透,使得制造業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成為可能;此外,制造企業也在探索產品和服務的轉型,以改善收益、提升客戶滿意度、快速適應市場需求、加速產品推向市場的節奏。
在制造業變革過程中,全球制造業大國都在積極布局以把握先機,希望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政策調整重獲在制造業上的競爭優勢。德國于 2013 年提出“工業 4.0”概念,其后各主要國家紛紛跟進,美國制定了“再工業化”、“制造業復興”、“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等戰略,日本開始實施“再興戰略”,韓國制定了“新增動力戰略”,英國和法國等國家也提出了各自相應的國家戰略。“工業 4.0”主題是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將智能設備、人和數據連接起來組成“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CPS)”,并以智能的方式利用這些交換的數據。“工業 4.0”的三大主題中,“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智能工廠”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3D 打印以及增材制造等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智能物流”通過各種聯網,充分整合物流資源,實現供給和需求的快速匹配。“工業 4.0”的本質是數據,其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使工業生產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模式轉變
為抓住機遇,順應“工業 4.0”的發展趨勢,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升級目標,我國政府也于 2015 年 5 月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作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 2025》主要內容與規劃如下:
“中國制造 2025”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重點,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具體包括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等。“中國制造 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工程,依托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中國制造 2025”的實施,將推動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帶動包括通信設備制造業在內的重點領域向“智能制造”與“工業 4.0”方向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