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7/10 10:47: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由于國家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后續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互聯網金融領域在2016年初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態勢,但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開始回歸平穩。對比2015年的迅速發熱,如今的互聯網金融進入到了優勝劣汰、理性由于國家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后續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互聯網金融領域在2016年初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態勢,但隨著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開始回歸平穩。對比2015年的迅速發熱,如今的互聯網金融進入到了優勝劣汰、理性健康的長期發展中。
其中,網絡借貸、網絡支付等細分領域在過去半年依據監管政策的指引進行了優勝劣汰的行業整頓。而互聯網保險、區塊鏈、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則加速擁抱互聯網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新熱點。
一、宏觀環境趨嚴、監管政策逐步落地
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元年,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規范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范圍以及細分領域的監管責任。在細分領域,2015年底銀監會頒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網絡借貸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點對象。為了減少監管政策帶來的影響,以陸金所為例的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剝離了P2P等網貸業務,避開監管的風口。同時,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規范了支付牌照的獲得,對網絡支付的客戶管理、支付限額等也出臺了相應的監管細則,降低了使用風險。在此監管下,中小支付平臺發展承壓,但對大型支付平臺影響有限,長期有利網絡支付的健康發展。
近半年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部分政策與重要事件
自網絡借貸的專項監管政策出臺后,平臺準入門檻提升,2016上半年新增平臺數量明顯減少,近兩個月區域穩定保持在45家左右的新增平臺數量。同時,問題平臺數量也逐漸趨于穩定,整個網貸行業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趨于穩定發展。我們認為網貸行業在未來是對傳統金融行業借貸領域一個很好的補充,尤其是針對借貸困難的中小、民營企業來說網貸行業為他們提供了多的融資機會,能夠促進這類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監管趨嚴的宏觀環境雖然使得網貸行業近期發展承壓,但長期卻有利于網貸行業的理性健康發展。
網貸行業近一年平臺數量發展情況
網貸行業近一年停業和問題平臺數量情況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一直處于穩定上升的狀態,并沒有受到監管政策的太大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占據主要市場規模的大型支付平臺的合規、風控都較為完善。2月份Apple pay入華帶來了NFC技術,與支付寶等二維碼支付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格局。但我們認為短期Apple pay還是難以撼動支付寶等二維碼支付的市場地位,但長期來看NFC技術將會逐漸切入支付市場,未來有可能出現二維碼支付企業與NFC技術企業合作發展的新態勢,有利于第三方支付及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
2011-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規模
2016年,傳統的金融機構積極加速擁抱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保險等領域發展迅速。互聯網保險作為保險保費收入的新渠道,在收入規模增加的同時占比總保費比重也不斷提升。我們看好公司發展互聯網保險業務的良好前景,互聯網保險在未來也會是互聯網金融領域重點發展的一部分。
互聯網保險收入增速加快
互聯網保險占總保費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互聯網金融消費在過去半年規模迅速發展,2016年6月30日出臺的《關于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對消費金融發展的強力支持,為互聯網金融消費的發展前景打了一劑強心針。現今,電商平臺的消費更加靈活多樣、貼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需要。網絡分期等平臺的出現更是推動了消費信貸的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是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的核心之一,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2011-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消費交易規模發展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