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皮:房地產已成為傳說中的鬼 地王迷亂了誰的心智
2016/9/3 10:36:08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經濟、中國股市、中國房地產這三者的聯系是越來越密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投資者炒房,開發商炒股。咸吃蘿卜淡操心,指的就是水皮這樣的人,一天到晚盡玩“中國經濟、中國股市、中國房地產這三者的聯系是越來越密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投資者炒房,開發商炒股。
咸吃蘿卜淡操心,指的就是水皮這樣的人,一天到晚盡玩“地命海心”;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各自的角色就是在錯位,政府在扮演開發商的角色,開發商在扮演投資者的角色,而投資者卻在扮演管理層的角色。
“地王”已經成為今年土地拍賣的常態,逢拍必爭這是常識,樂觀其成這是誰呢?誰受益就是誰唄,一塊地原來的估值也就40億左右,被拍到100億,沒有見到哪個地方政府大發慈悲,把多出來的60億平均分配給本地居民啊,要用錢的地方那么多,如果不是有中央統一政策在擠泡沫,地方政府膽子只會更大,“地王”又哪里是開發商搞出來的,在“地王”的游戲中,開發商也是被牽線的“木偶”而已;而被“地王”游戲牽著鼻子走的不光是開發商,還有開發商背后的銀行,以上海“地王”合作者(注意,水皮不認為其本身就是創造者)為例,融信本身的銷售一年不過300億左右,而今年在上海一地拍下的土地就已經超過300億,哪來的資金?銀行!
拍賣當天,水皮就在上海,當晚的晚宴上,某某銀行的個金總裁兼上海分行行長坐立不安,心思重重,他擔心的不是融信成為“地王”之后跟他借貸,擔心的是原來說好的借貸可能會泡湯,因為融信拍完后就有大公司(上市公司大名鼎鼎)已經達成了合作開發意向,而此局大公司并非尋常人物,借貸渠道比銀行路數更寬,行長擔心的是分不上“地王”的羹,而風險則根本不在考慮之中。想想也是,如果“地王”有風險,別的項目風險是不是更大?上半年銀行的報表顯示,新增貸款的50%以上投向房地產;而7月數據顯示,全部信貸增量為4600多億,4500多億是房地產貢獻的,其他實體經濟的增量是負數;而上個月,房地產信貸規模更大在5200億左右,房地產投資的增速已經從去年底的-1.5%沖到5月份最高的7.5%,現在又回落到5.5%。
即便如此,在資產荒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都成為銀行的救命稻草,從貸款余額看,2016年6月是72.97萬億,同比增長9.7%,其中房地產是23.94萬億,同比增長24%,占比是全部貸款的38.9%,房地產豈止是救中國的銀行,根本就在支援中國的經濟。
十多年前,我的朋友易憲容寫了一篇文章,稱房地產已經綁架了中國經濟,當時的判斷驚世駭俗,但是話說得太早,真理也變成謬誤,上上下下皆不以為然,易憲容本人也有苦難言,現在的情景讓人感慨萬千,討論這樣的話題已經沒有意義,有意義的就是我們能不能從這種怪圈中擺脫出來,否則真有可能重蹈日本當年的覆轍:地產崩盤,財富蒸發,貨幣貶值,民怨沸騰。
其實,“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是非常講究的技術活,搞不好南轅北轍,三四線城市要去庫存,但是二線城市放開限購、限貸可能就是一步錯棋,這等于把從2010年到現在壓抑了整整6年的投資投機的需求作了集中的釋放,這些二線城市的房價瞬間暴漲,南京、蘇州、合肥、廈門首當其沖,甚至廈門的房價已經超過廣州,不得已又恢復當初的限制政策,而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包括三亞,限購、限貸沒有放開,市場就相對平穩;但是即便如此,上海地王頻出也是一種刺激,再加上對于新政的預期,上海人出現離婚潮,二手房交易連續5天接近2000套,政府辟謠也無濟于事,而上一波離婚潮也是因為史上最嚴地產新政引發的,距今不過4年時間。
婚姻當然不是兒戲,但是在政策面前就成了戲碼,“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房產故,兩者皆可拋”,可悲?可憐?可恨?可見,地產已經迷亂了人們的心智,成為傳說中迷惑心竅的那個“鬼”了,鬼迷心竅,誰來驅魔?
一個似是而非的共識正在形成,那就是北上廣深的房子是不會跌的,只會漲,無非漲得快點慢點而已,這是二線暴漲的依據,恐怕也是崩盤的迷魂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