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置換與資源分布情況分析
2016/9/14 10:25: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能源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天然氣在我國能源革命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國家繼續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氣行業的發展環境將發生顯著變化。“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能源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天然氣在我國能源革命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國家繼續深化改革的政策指引下,天然氣行業的發展環境將發生顯著變化。
隨著環保壓力增加和技術進步,全球能源消費的低碳化趨勢日益明顯,天然氣將成為全球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重要橋梁,發展速度將明顯高于煤炭和石油。BP公司2014年出版的《BP2035世界能源展望》預測,2012-2035年全球能源消費年均增速為1.5%,天然氣年均需求量增長速度約為1.9%。至2035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將與煤炭、石油趨同,均為26%~27%。從氣源供應種類來看,頁巖氣所占比重將持續增加,2035年頁巖氣的供應量將滿足天然氣需求增長量的46%,占世界天然氣產量的21%,其中北美有望占到全球頁巖氣產量的71%。
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天然氣置換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位的需要。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相比,更經濟:天然氣是質優價廉的燃料,使用天然氣比液化石油氣能在一定程度的節省氣費。更安全:天然氣的密度比空氣輕,在空氣中易擴散,不易產生積氣,所以天然氣相對液化石油氣較安全。但兩種氣體同屬可燃氣體,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雖然相對液化石油氣更安全,但仍不應掉以輕心。更環保: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于液化石油氣等石化燃料,溫室效應較低,所以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
天然氣置換相關技術 標準
序號標準名稱1《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CJJ51-20062《壓力容器檢驗規范》SY/T6507—20003《輸油氣管道通用閥門操作、維護、檢修規程》SY/T6470—20004《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5《城鎮燃氣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33-20056《天然氣》GB17820-1999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8《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9《天然氣管道運行規范》SY/T5922-200310《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2004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2016-2022年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仍保持“十二五”以來持續增長態勢,新增探明地質儲量6772.20億方,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754.35億方, 2個氣田新增探明地質儲量超過千億方。至2015年底,剩余技術可采儲量51939.45億方。
2015年全國天然氣(不含頁巖氣、煤層氣、二氧化碳氣)產量1243.57億方,較上年下降0.4%。“十二五”期間,我國天然氣每年新增探明地質儲量連續五年超過5000億方,累計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92萬億方,較“十一五”增加8193.39億方,增長27.7%。“十二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總產量為6013.17億方,較“十一五”增加2230.08億方,增長54.9%。
2011-2015年中國天然氣資源儲量情況
資料來源:國土資源部
全國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累計采出62億噸、1.5萬億立方米,剩余可采資源量分別為206億噸、38.5萬億立方米。按照1111立方米天然氣折算1噸石油,天然氣剩余可采資源量約為石油的1.7倍,未來我國將進入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
全國天然氣分布格局
資料來源:國家國土資源部
天然氣在地下的分布是極不均一的,是受相同的地質條件控制呈聚集區或聚集帶分布,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的分布特征也證明了這一規律。全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的80%以上分布在鄂爾多斯、四川、塔里木、柴達木和鶯一瓊五大盆地,其中前三個盆地天然氣探明儲量超過了5000×108m3,天然氣勘探取得較大進展并已形成了一定儲量規模的地區主要有: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庫車地區、四川盆地川東地區、柴達木盆地三湖地區和鶯歌海盆地,這五大氣區基本代表了我國天然氣勘探的基本面貌。
1、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
自“八五”末期,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勘探的重點由下古生界轉為上古生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探明了蘇里格、烏審旗、榆林大氣田,探明儲量大于5000×108m3,形成了一個新的大氣區。該區廣布型石炭一二疊系海陸交互相含煤層形成了氣源充足、儲層廣布、蓋層發育的有利生儲蓋組合;克拉通背景下的區域性西傾單斜的構造格局提供了穩定的構造環境,形成了大面積分布的層狀巖性天然氣田。
2、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
該區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天山山前,屬新生代再生前陸盆地。成排成帶的前陸逆沖帶疊置在侏羅系一三疊系煤系氣源巖之上,斷層作為天然氣向上運移的主要通道,區域分布的第三系厚層膏泥巖形成良好的區域蓋層。90年代分別在庫車坳陷南斜坡發現了英買7、牙哈、羊塔克等一批中型凝析氣田,2000年在前陸逆沖帶鹽下發現了陸上第一個高豐度整裝大氣田克拉2氣田,該氣田儲量豐度達59×108m3/km2,主力儲層為下白堊統,氣柱高度為448m,單井產能大于200×104m3/d,克拉2大氣田的探明為“西氣東輸”工程實施奠定了資源基礎。近年來,又在東秋里塔克構造帶獲得重大進展,發現了迪那1、2中型氣田,東秋8井見到良好顯示,預示著該區天然氣勘探具有廣闊的前景。
3、四川盆地川東地區
四川盆地是我國最老的氣區,天然氣探明儲量主要分布于川東地區,占全盆地的50%以上。“八五”期間,川東高陡構造石炭系勘探取得重大進展,探明了8個儲量大于100×108m3的大中型氣田。天然氣藏是在開江印支期古隆起控制下經喜山構造運動在高陡背斜中再分配而形成,儲層為上石炭統藻砂屑白云巖、角礫狀白云巖夾生物灰巖,氣源來自志留系黑色泥巖。1995年在渡口河構造三疊系飛仙關組鮞灘儲層獲得高產工業氣流,打開了川東天然氣勘探的新領域,并且相繼發現了渡口河、鐵山坡、羅家寨、金珠坪等鮞灘氣藏。目前,飛仙關組已成為川東地區天然氣勘探的重要領域。
4、柴達木盆地三湖地區
三湖地區位于柴達木盆地的中南部,發育有巨厚的咸水湖相夾沼澤相的第四系,最大厚度大于3200m。暗色泥巖、碳質泥巖與砂巖、粉砂巖交互,組成了很好的生儲蓋組合。該區寒冷的氣候條件、高鹽度的水體環境以及廣泛分布的富含有機質的未成熟烴源巖使其具有生物氣形成的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目前已經探明了3個儲量大于400×108m3的氣田:臺南、澀北一號、澀北二號氣田,天然氣探明儲量占全盆地的91%。
5、鶯一瓊盆地
鶯一瓊盆地為一新生代大陸邊緣伸展盆地,下第三系屬斷陷性質、上第三系屬坳陷性質,具明顯的雙層結構。有利烴源巖和有利儲氣層均分布在上第三系,源巖有機質類型為海相、湖沼相腐殖一偏腐殖型。1990年在瓊東南盆地發現崖13-1大氣田,成為我國第一個探明儲量約1000×108m3的大氣田,之后在鶯歌海盆地相繼發現了東方1-1、樂東22-1、樂東15-1等超壓大中型氣田。這些超壓氣田是由于深部熱流體活動、天然氣在泥拱背斜帶聚集而形成的。鶯歌海盆地雄厚的生烴物質基礎和成群成帶的泥拱背斜帶預示著該區天然氣勘探具有良好的前景。
非常規天然氣資源主要為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
頁巖氣方面,2015年全國頁巖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4373.79億方,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1093.45億方。至2015年底,全國頁巖氣剩余技術可采儲量1303.38億方。
2015年全國頁巖氣產量44.71億方,同比增長258.5%。“十二五”期間,我國頁巖氣勘查獲得重大突破,累計新增探明地質儲量5441.29億方。自2014年正式進入商業開發以來,我國頁巖氣總產量已達57.18億方。
2014年和2015年中國頁巖氣儲量和可采儲量情況
煤層氣方面,2015年全國煤層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26.34億方,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13.17億方。至2015年底,全國煤層氣剩余技術可采儲量3063.41億方。
2015年全國煤層氣產量44.25億方,同比增長24.75%。“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層氣累計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504.89億方,較“十一五”增加1844.80億方,增長111.1%。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