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食用菌行業細分領域需求規模測算及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2016/10/9 10:59:3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工廠化專業委員會的監測數據, 2015 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規模企業生產食用菌日產量達到 4,670 噸, 其中金針菇、 杏鮑菇、 真姬菇 (蟹味菇、白玉菇、海鮮菇)、雙孢菇占全國食用菌工廠化規模企業生產食用菌日產量的比例分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工廠化專業委員會的監測數據, 2015 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規模企業生產食用菌日產量達到 4,670 噸, 其中金針菇、 杏鮑菇、 真姬菇 (蟹味菇、白玉菇、海鮮菇)、雙孢菇占全國食用菌工廠化規模企業生產食用菌日產量的比例分別為 47.73%、 31.84%、 9.85%和 10.58%。
由此可發現,金針菇是工廠化食用菌培植最主要的品類。
金針菇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其含量高于一般菇類,尤其高賴氨酸成分具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作用,因此美名為益智菇。金針菇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經常食用可防治潰瘍病。此外,金針菇還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膽固醇、抵抗疲勞、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多種作用,近年來廣受消費者喜愛。
金針菇為全國食用菌主要品種之一,其產量僅次于香菇、黑木耳和平菇,位居第四。 2014 年,我國金針菇產量為 318 萬噸, 2007 年至 2014 年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3.19%4。我國 2007-2014 年金針菇產量如下圖所示: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價值日益重視。而金針菇豐富的營養成分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2007-2014 年,我國金針菇的消費量逐年攀升,從 117 萬噸到 317 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1.7%5。結合我國產量, 2007-2014 年間我國產量整體上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2007-2014年金針菇消費量如下圖所示:
金針菇主要分成農戶金針菇和工廠化金針菇,隨著市場需求逐年提升,金針菇供應也亟待同步。近年來,國家對現代農業政策的出臺,金針菇工廠化培植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工廠化金針菇成為目前世界上工業化水平最高、技術最難、研究最多、競爭最激烈的品種之一。據預測至 2020 年,我國金針菇產量將達到451 萬噸,而金針菇需求約 400 萬噸6,屆時我國金針菇產能可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我國工廠化食用菌主要品種有金針菇、杏鮑菇、雙孢菇、蟹味菇、海鮮菇、白玉菇等菌類,其中金針菇發展最為領先, 2015 年金針菇工廠化日產量為 2,229噸,合計年產量約為 81.36 萬噸。
2006年至2015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產品年產量變化情況
雖然我國金針菇工廠化產量高于其他菌種,但與國外工廠化比例超過 90%相比較,我國工廠化金針菇產量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得益于金針菇工廠化的推動發展,我國鮮品金針菇的進口量逐年下降,我國從 2010 年進口量 8000 噸急速減至 2015 年的 0 噸,說明我國的金針菇供應已能較好地滿足國內需求。同時,我國的工廠化鮮品金針菇亦出口至越南、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 2015 年我國總計出口鮮品金針菇 3,368 噸,與 2014 年相比,增長幅度為 37.24%。
2010 年以來,我國食用菌工廠化培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高利潤率的驅動以及國家與地方惠農政策的影響,大量資金進入食用菌工廠化培植領域,造成許多小企業的介入和各廠家加速擴張產能。然而,由于盲目地擴張和技術發展滯后,行業歷經前幾年的粗放式發展后,由于部分小規模企業在資金、技術環節遇到瓶頸,行業相繼出現了廠家停業、關閉的情況。2014 年關、停、并、轉的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共 69 家,同時工廠化企業數量相比 2013 年減少 21 家,企業數量出現了減少,行業開始整合,并逐步成熟。
2014年食用菌工廠化企業關停情況
食用菌的生產工廠化后,其生產經營的特點更接近于工業產品,而與傳統農業產品區別明顯。與所有工業產品的生產一致,大規模、集中的生產,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建設一個產量更大的食用菌工廠,不僅能夠更為有效地利用工廠配套資源(例如電力設備、鍋爐設備等),降低單位成本,而且有利于集中定制適宜當地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生產參數等(模擬環境的濕度、溫度等),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污染率。
根據近年來國內工廠化食用菌培植的發展判斷,單廠日產 20 萬瓶以上食用菌的規模是行業主流發展方向。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