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鉬供給態勢現狀回顧及未來前景增速預測
2016/10/16 10:27: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03-2015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產量統計(萬噸) 年份 十種有色金屬產量 精煉銅產量 原鋁(電解鋁)產量 2015年 5090 796 3141 2014年 4417 759 2438 2013年 4029 684 22003-2015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產量統計(萬噸)
年份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精煉銅產量原鋁(電解鋁)產量2015年509079631412014年441775924382013年402968422052012年369757620212011年343552417682010年312145915772009年264941312892008年252037913182007年237934412342006年19163009272005年16352617792004年14412206692003年1228184587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對比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我國六種精礦含量對比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鉬礦行業競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從國內鉬生產地域分布看,我國鉬生產供應主要集中在在河南、陜西、內蒙、遼寧、吉林、河北等�。ㄗ灾螀^),河南省的鉬產品產量一直居于全國領先地位。2015年我國鉬精礦產量為30.03萬噸,同比2014年的29.22萬噸增長2.78%。
2010-2015年我國鉬精礦(折純鉬45%)產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我國鋼鐵行業高速發展,我國對鉬礦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鉬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我國鉬礦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但是,與世界上其他鉬業強國相比,我國鉬礦產業仍然存在以下諸多問題。
�。�1)資源保證年限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鉬資源產量和儲量均居世界首位。在已探明的鉬礦床中,大中型鉬礦多,分布相對集中,貧礦多,富礦少,品位大多比較低,多為露天開采,但傳統手工圈定開采境界的方法工作量大、精度低,浪費較嚴重。近幾年來,我國對鉬礦資源的投資和開采過熱,這種開采和投資方式導致我國礦山產量與日俱增,造成生產過剩和資源浪費嚴重;同時,鋼鐵工業快速發展,我國對鉬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些現象的綜合作用導致我國鉬資源保證年限越來越低,形勢不容樂觀。
�。�2)選冶技術水平低
原生鉬和共生鉬是鉬的主要來源,世界上賦存著大量的、各式各樣的難選鉬礦石,用傳統的浮選方法處理這類難選鉬礦石不僅回收率不高,而且難以選出較高品位的鉬精礦產品,同時產品質量不高。國內主要難選鉬礦石主要有:高氧化率型鉬礦石、含滑石型鉬礦石或含滑石型銅鉬礦石、含碳、碳質頁巖和有機鉬碳型鉬礦石或多金屬、浸染粒度較細或超細型鉬礦石以及結構復雜型鉬礦石等。關于對這些難選礦石的選冶技術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并且由于選冶礦石技術水平低,導致在我國處理這些難選鉬礦石的過程中能源消耗高、效率較低。
�。�3)產業結構不合理
國內鉬生產企業中除了金堆鉬業集團和洛陽鉬業集團公司擁有綜合性生產能力的一體化大型鉬生產企業之外,80%是一些中小型鉬生產企業,這些企業產業集中度偏低,采選、冶煉、化工和加工的單體企業數量大,大多為生產鉬的初級產品,以資源地為依托,規模效益不盡理想。對于鉬的盲目開采和加工現象嚴重,一些企業還出現急功近利的現象,為了利益和收入的增多,無視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率的提高,同時還出現資源的無節制開發而導致浪費嚴重。我國鉬加工技術落后,產品趨同現象嚴重,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例太小,難以擺脫全球鉬鐵 “加工廠”的角色。
�。�4)環境污染嚴重。
片面追求 “GDP”和 “先發展、后治理”發展模式,導致地方政府管理不到位,除少數大型鉬采選企業重視安全環保外,眾多小型鉬采選企業在利益驅動下,工藝裝備落后,安全環保措施不健全,忽視礦山環境治理。同時我國鉬礦在冶煉和運用過程中對環境污染嚴重:許多鉬精礦焙燒廠產出的低濃度二氧化硫未得到有效治理,排放未達標,甚至有的小焙燒廠這些廢物未經過治理就亂排放;高鉛鉬精礦焙燒時產生的氧化鉛,個別鉬精礦含 Pb>0.4%,有的還大于10%;在鉬酸銨生產過程中,氨污染長期性的得不到有效控制,某些含六價鉻廢水和含氟廢水治理的不徹底等。
鉬礦的開采和加工技術都比較落后,目前,我國的鉬礦的開采的數量上比較多,開采和加工以及出口上,總量都出現過剩的現象,但是,其開采和加工的技術方面,都是比較落后的。此外,鉬礦在開采上,還存在著產業集中度比較低,資源浪費極為嚴重的狀況。此外,在我國的鉬礦技術的開采和加工上,一些企業受到利益的驅動,而急功近利的想要獲得經濟上的收益,而無視技術的提高,其生產和加工的設備都極為落后。
在自然界中沒有金屬形態的鉬存在,主要以鉬精礦的形式存在。我國是全球最大鉬資源和鉬產品生產國,截至2015年末,全球鉬礦儲量為1100 萬噸,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鉬資源國,儲量為430 萬噸,美國位居第二,智利第三,儲量分別達到270萬噸和180萬噸,三國的合計儲量約占全球鉬資源的80%。
我國鉬礦山主要分布在四大區域:陜西金堆城、河南欒川、遼寧葫蘆島、浙江青田地區。我國最大的鉬礦床是2011年發現的安徽金寨沙坪溝鉬礦,鉬金屬量239 萬噸,是僅次于美國科羅拉多州克萊麥克斯鉬礦的世界第二大鉬礦床。
我國鉬資源區域分布結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是鉬資源大國,鉬礦床分布廣泛,類型齊全,過渡類型較發育,儲量集中。目前,中國已知的鉬礦床成因類型主要有斑巖型、矽卡巖型、熱液脈型和沉積型等,其中以斑巖型、矽卡巖型為主,熱液脈型次之。近十幾年來,中國鉬礦的找礦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發現新疆東戈壁、河南洛陽東溝、河南嵩縣魚池嶺、安徽金寨沙坪溝等數十處大型—超大型鉬多金屬礦床。
中國鉬礦的成因類型及分布簡表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