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康復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前景預測
2016/10/26 11:18:2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中國康復行業市場需求巨大 人口老齡化。自1999 年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后,老齡化進程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6.1%,預計到2020年,這一占比將逾20%。隨著老齡化問題日漸凸顯,我國需要康復醫療的老年一、中國康復行業市場需求巨大
人口老齡化。自1999 年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后,老齡化進程發展迅速。截至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6.1%,預計到2020年,這一占比將逾20%。隨著老齡化問題日漸凸顯,我國需要康復醫療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失能、半失能的60歲及以上人口數已達4063萬人,約占老年人口的18.5%。我們保守估算,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20%需要康復護理,則到2020年我國需康復治療的老年患者數將逾5000萬。
2008-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
殘疾人數量龐大。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調查結果顯示,1987年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約有5164萬人,這一數據到2010年末已達8502萬人,年復合增長率1.7%,據預測,至2020年殘疾人數將突破1億。目前眾多的殘疾人中只有不到10%的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復服務。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及人們對健康需求不斷提升,我們保守估算約60%的殘疾人有康復需求,則到2020年我國有將近6000萬殘疾患者需要康復治療。
2008-2015年我國獲得康復服務的殘疾人數(萬)
2010年末各類殘疾人人數占比
疾病譜發生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疾病譜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已由2003年的23.62%上升至2013年的39.16%,我們預測至2020年慢性病患病率將突破40%,即慢性病患者群體將達近6億,同時慢性病患者群體不斷年輕化。其中高血壓患病率增速最快,截至2013年,平均每100人中已有14.3人患有高血壓疾病。
2003-2013年我國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
循環系統疾病、營養和代謝疾病、肌肉骨骼結締組織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腫瘤、精神病、傳染病等慢性病均有可能需要康復治療。由于慢性病危害的靶器官主要是腦、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所以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康復也是一個漫長甚者持續終生的過程。因此,慢性病的高患病率也使得人們對康復醫療的需求更大。我們保守估計約10%的慢性病患者需進行康復治療,則對應患者數將逾5000萬。
2013年我國所有慢性病的患病率(‰)
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以及殘疾人口數量龐大的國情下,我國需要康復醫療的人數龐大,剛需市場龐大,未來康復市場潛力無限。
二、康復行業政策扶植力度加大
由于人們對康復醫療的需求巨大以及通過康復治療可以大幅提高生活質量等益處,近年來國家對康復醫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通過不斷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持康復行業的發展。
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十二五" 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均提出鼓勵、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康復醫療服務領域。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高水平、規模化的大型醫療機構或向醫院集團化發展。
加快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建立。《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確定了北京市、黑龍江省等14個省(區、市,以下簡稱試點省)開展建立完善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
我國三級醫療服務體系
加大醫保報銷力度。人社部發〔2016〕23 號文,新增20項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基本醫保康復報銷范圍從9 項擴展至29 項,所增加的項目涉及肢體殘疾康復、精神殘疾康復、言語殘疾康復、聽力殘疾康復等多個康復領域。
我國與康復醫療相關的政策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的康復需求將得到逐步釋放、康復行業供給將不斷增加以及高效的三級康復醫療服務網絡將加速建立,從而我國的康復行業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我國衛生總費用GDP占比低但逐年上升
2014年,我國衛生總費用GDP占比僅為5.6%,而美國為17.1%,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衛生支出明顯不足。但在過去的10年中,我國衛生總費用GDP占比已由2005年的4.7%上升至5.6%。國家提出到2020年,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將達到6.5%~7%。衛生總費用逐年上升、醫保覆蓋率逐步提升將刺激醫療服務需求,康復服務受益。
我國與發達國家衛生總費用GDP占比
我國歷年衛生總費用GDP占比
四、中國康復行業發展現狀
1、我國康復行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1995年。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現代康復醫學。1988年,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落成是我國康復行業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我國社會正式拉開康復事業發展的序幕;“八五”期間,全國多地康復機構建設項目紛紛立項開工。
第二階段是試點推廣階段:1995年~2005年。“九五”“十五”期間,全國康復行業及機構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二十余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成立康復服務機構,并通過實施康復服務與重點項目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康復服務面。
第三階段是全面發展階段:2005年至今。國家不僅繼續關注康復面的擴大、康復機構數量的增長,同時兼顧康復質量的提高,在全面推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康復事業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我國康復行業發展階段
2、近年來,我國康復床位數量快速增加,已由2007年的5.45萬張增加到2014年的13.88萬張,在7年間增加了8.43萬張,年復合增長率為14.29%,但病床數量仍然不能滿足需求。《關于加強北京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每千常住人口0.5張康復護理床位,按照這個標準推算到全國,我國目前仍有將近60萬的康復病床的缺口。
我國康復床位數
康復病床的短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綜合醫院康復科建設不足。數據表明,截至2013年,我國設置康復科的綜合醫院約為3500家,僅占到了綜合醫院總數的25%左右,未來綜合醫院仍需加強康復科室的建設。
康復醫院數量較少。我國康復醫院數量在2010年前增速緩慢,在2010年后增速加快,但相對于國內巨大的需求來說,康復醫院的數量仍較少,在2014年僅有396家。
我國康復醫院數量
社區康復科建設不足。社區康復是“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重要手段,具有低投入、廣覆蓋、可及性強的特點,但目前我國社區醫院中開展康復科的不足一半。有研究報道,56%的社區醫療衛生場所沒有設立康復科。
此外,我國康復床位也存在地區分布不均的現象。我國江蘇省康復床位最多,2014年達11859張,而西藏的康復床位僅為8張。這種不合理的床位分布結構導致了康復床位資源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醫院的康復床位較多,而經濟水平中等和落后地區的醫院床位較少,即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之間康復床位資源配置不均衡,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醫療機構建設時主要考慮效益問題,考慮因素較單一。
我國康復床位地區分布
綜上,關于康復床位,我國存在數量嚴重不足以及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之間康復床位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要改變這一現狀,政策推動是一重要因素,社會辦醫將是重大突破口。
3、康復醫務人員是由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士構成。其中康復治療師又分為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文體治療師、假肢矯形師和心理治療師。
我國康復醫務人員
隨著康復行業的發展,我國康復醫學科執業醫師的數量逐漸增加,已由2009年的3412名增加到2014年的6028名,增速較快,年復合增長率達12.06%。但康復醫師、康復助理醫師占整體執業醫師比重未發生明顯變化,約為0.8%,且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我國康復醫師數量仍不足。
我國康復醫學科執業醫師數量
我國康復醫學科執業醫師占比
2013年,我國人均康復醫師數量為0.39人/10萬人口,美國則為2.79人/10萬人口。《關于加強北京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每千常住人口0.5張康復護理床位,每張護理床位0.15名醫師,按照這個標準計算,我國目前還缺少10萬名左右的康復醫師。按照美國人均康復醫師標準的一半進行計算,目前我國也缺少1.5萬名左右的康復醫師。
我國與美國人均康復醫師(1/10萬)
相比康復醫師,我國康復治療師的缺口更大。據專家估計,我國現階段需要康復治療師11.47萬,缺口達10萬人。如果參照國際平均水準,結合我國家庭和社區康復的巨大需求,康復治療師的需求至少為30萬人,有18萬左右的康復醫師缺口。
我國康復治療師現狀(萬)
人才始終是醫療產業中最核心的競爭力,康復醫護人員的不足將導致整個產業發展受阻,是康復行業發展的瓶頸,但由于康復醫護人員的培養相對而言周期較短(康復醫師5年專業教育+3年臨床培訓、康復治療師專科3年,本科4年)、難度較小且政策鼓勵醫師多點執業,這也成為康復市場擴容的有利因素。
4、有一項研究對上海市登記在冊的醫療機構進行了調查,包括116家綜合醫院、5家康復醫院和98家社區。調查結果顯示,康復項目開展率最高達94.12%,而較低的則不超過5%,提示康復項目的項目開展率較低,而且不同項目的開展率存在差距,服務項目相對集中而單一。在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上海市尚且存在康復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醫療服務能力較差的地區問題會更加嚴重。在綜合醫院里,門診項目開展率比住院項目高;開展率超過50%的康復治療類門診項目和住院項目均有7項。
91 家綜合醫院門診和住院康復治療類項目開展率及其順位(前10 位)
相對于綜合醫院康復類項目的開展率來說,社區有關康復類治療項目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門診項目比住院項目開展率高,但開展率仍不足50%。
68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和住院康復治療類項目開展率及其順位(前5 位)
5、與眼科等需要高端設備的專科相比,康復醫院對設備的依賴不高。衛生部發布的《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年版)》文件對康復項目所需設備進行了規定。
我國三級康復醫院有關
由于康復醫院95%的設備都在50萬元以下,100萬元以上的設備僅占2%,所以康復醫院的平均資產比口腔醫院和眼科醫院的平均資產還低,僅為2206萬元,是腫瘤醫院平均資產的1/20。因此,與需要較多資金才能進入的腫瘤專科相比,我國康復行業進入壁壘低,且復制擴張能力強。
我國康復醫院萬元以上的設備占比
我國專科醫院平均資產(萬元)
此外,我國康復醫院盈虧平衡周期短。以湘雅博愛康復醫院為例,2012年下半年開始運營,2014年即實現盈虧平衡,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我們認為康復醫院的盈虧平衡周期約為2~3年。且相比于綜合醫院收益率在5%以下,我國康復醫院由于其盈利周期短等原因,收益率相對較高,2010年后收益率最高達10.7%。
湘雅博愛康復醫院的經營情況
我國康復醫院和綜合醫院盈利情況
由于我國康復行業進入壁壘低、盈利能力較強等原因,我國社會資本舉辦的康復醫院的數量越來越多,已由2010年的187家增加到2014年的312家,年復合增長率達13.65%。
我國康復醫院舉辦情況
五、中國康復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雖然我國康復市場需求巨大,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康復市場人均規模小。中商情報網的數據顯示,美國目前康復醫療市場(含長期護理)規模已超2000億美元—人均約800美元,若不含長期護理,人均約80美元。而我國康復醫療市場規模僅200億元—人均僅約15元人民幣。我們保守估計,隨著政策完善、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升,我國康復費用有望提升至人均80元,雖遠低于美國的人均水平,但其康復市場也將突破千億。同時,我們以前面的保守估測的康復需求患者數量為依據,截至2020年,我國康復需求患者將突破1.5億。保守假設人均康復費用為1000元,則對應的康復市場規模將達1500億元。
我國康復行業市場規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