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航空業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2016/11/2 10:50:2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航空業主要包括航空器制造、航空器運營兩大主要子行業,其中航空制造業主要包括飛機制造、直升機制造、發動機制造等細分領域。航空器運營業主要包括商業航空、通用航空、軍用航空三大領域。航空業還包括為上述各領域提供設備生產和服務支持的機載設備研制、檢航空業主要包括航空器制造、航空器運營兩大主要子行業,其中航空制造業主要包括飛機制造、直升機制造、發動機制造等細分領域。航空器運營業主要包括商業航空、通用航空、軍用航空三大領域。航空業還包括為上述各領域提供設備生產和服務支持的機載設備研制、檢測、維修行業。具體如下圖所示:
1、全球航空市場發展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飛行已經日益成為一種主流的出行方式,經濟一體化也在不斷推動航空物流產業的發展。自1914 年首架民用飛機投入商業運營以來,如今全世界年均航班總量超過3,200 萬架次,航空業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航空業每年運送超過30 億乘客和5,000 萬噸貨物,每年產值約為2.4 萬億美元。全球航空運輸業自正式投入運營以來,機隊規模逐年增長,近年來亞太地區的增長趨勢尤為顯著。
根據空客公司2015 年在巴黎航展發布的全球市場預測,未來20 年(至2034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年均增長率為4.6%,需新增32,600 架100 座級以上飛機(其中包括31,800 架客機和800 架業載10 噸以上的貨機),總價值近5 萬億美元,其中需求約9,600 架寬體飛機、23,000 架單通道飛機。到2034 年,全球客機和貨機機隊總數將由現在的19,000 架增長一倍,達到38,500 架。未來20 年,大約有13,100 架老舊飛機將由燃油效率更高的新飛機替代。
未來全球民航運輸產業的持續增長的態勢和全球范圍內軍機及通航飛機產業高速增長帶來的拉動作用都將積極促進航空相關制造產業及維修產業市場容量的不斷提升。
2、國內航空市場發展情況
(1)商業航空(客、貨運)發展情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航空運輸行業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民航運輸業近年來大部分時間里一直保持著1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3 年末、2014 年末、2015 年末,我國民航運輸飛機在冊數分別為2,152 架、2,370 架、2,650 架,年復合增長率為10.97%。經過30 多年的發展,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市場,航空客、貨、郵運輸需求均同步增長。
根據波音公司在2015 年發布的中國市場展望報告,預測未來20 年中國將需要6,330 架新飛機,總價值約為9,500 億美元;中國民航機隊規模在未來20年將擴大到現在的三倍,到2034 年將增至7,210 架。在全球范圍內,波音公司預測世界未來20 年內將需要38,050 架新飛機,總價值合計5.6 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在新機交付數量和市場價值方面均占全球總量的近17%。目前,中國國內航空運輸市場規模是美國的40%,根據預測,中國將在2030 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民航運輸市場。
2015 年9 月中航工業在北京航展現場舉行2015~2034 年民用飛機中國市場預測年報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對未來20 年中國民用飛機市場的最新預測:預計到2034 年末,中國航空公司客機機隊規模將達到6,360 架,其中大型噴氣客機5,378 架,支線客機982 架;貨機機隊規模將達到708 架。預計2015~2034年間,中國需要補充各型民用客機5,522 架(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航空公司的需求),其中大型噴氣客機4,580 架,支線客機942 架。民航機隊的持續增長將給民航機載設備研制、機載設備維修以及測控設備研制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
(2)通用航空發展情況
由于政策的限制,我國通用航空在21 世紀初的發展相對較慢,但隨著近幾年我國對低空空域管制體制改革試點的開展,通用航空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根據通用航空協會發布的《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報告》,2013 年底我國通航飛機在冊數為1,654 架,2014 年底為1,975 架,比上年同期增長19.4%,2015 年底為2,235 架,比上年同期增長13.16%。2005-2015 年年間,我國通用航空器的數量從615 架增長到2,235 架,通用機場增加到300 余個,從事的專業技術人員5,000 余人,通用航空企業281 家,飛行總量達73.2 萬小時,年均增長10%以上。自2005 至2015 年,我國通用航空領域的企業數量、年飛行(作業)小時、通用機場數量、從業人數都逐年增加,通用航空機隊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2010-2020 年中國通用航空器數量及未來增長趨勢變化預測圖如下所示:
即便如此,中國目前與通航產業發達國家仍有巨大差距。根據美國通用飛機制造業協會統計,2015 年,在全球36 萬架通用飛機的保有量中,美國以20.4萬架位居首位,占比56.7%,通用機場超過2,560 個,專業技術人員約38 萬人,年飛行小時2,480 萬飛行小時。而加拿大、法國擁有量均超過3.2 萬架,德國、英國、巴西擁有量則為2 萬架左右。中國當前通用航空器的數量僅約為美國的1%,因此,中國未來通航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3)軍用航空(海、陸、空三軍及武警部隊等)發展情況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提交的預算草案中提出中國2015 年度國防預算總額為8,869 億元(約等于1,458 億美元),較2014 年上升10.1%。國防預算持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速,為我國軍工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動力。
我國國防支出占GDP 比重正逐步回升,但依然處在較低水平,目前我國的國防費用正從過去的補償性增長向協調性增長轉變。按照人員、裝備、作訓各三分之一的比例分割軍費,并且伴隨著裁軍后帶來人員的直接減少,未來我軍在裝備方面的投入將大大增加。隨著我國國防戰略的轉型升級,未來對空中力量倚重將超過歷史任何時期。航空裝備的增加與作訓強度的提升將帶來航空軍品維修與配套保障業務需求的持續提升。我國近年的軍費支出情況如下圖所示。
因此,隨著空防、海防、邊境防衛、地區和平穩定維護等國防建設加強的迫切需求,總體上對各類軍用飛機/直升機的需求較大,所以我國在快速發展民用航空業的同時也在軍用航空領域加大資源投入,包括軍用機隊的增加、陸軍航空兵的發展、航空裝備的升級換代,航母逐漸下海伴隨的艦載機群的配備、軍用機載設施設備的智能化研發、后勤維修能力保障等國防建設的投入增長,為軍用航空器的機載設備、檢測設備、機載設備維修服務等相關產品與服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此外,隨著航空制造業的軍民融合發展,軍機數量的增長也將為機載設備配套及維修保障行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綜上,商業航空、通用航空、軍用航空的不斷發展加大了對飛機的需求,將帶動航空制造業與配套保障業的高速發展。(4)航空制造業發展情況
鑒于上述商業航空、通用航空、軍用航空不斷發展對飛機需求,帶動了航空制造業的高速發展,使得航空制造業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機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