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物流市場規模預測及行業發展趨勢
2016/11/23 17:41: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驅動年輕一代喜歡生鮮超市的模式逐漸超過傳統的菜市場模式,對速凍食品和冷鏈宅配的接受度提升明顯,此外反季節水果蔬菜消費量的提升都對冷鏈物流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鮮電商異軍突起更是近年來的一大景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驅動年輕一代喜歡生鮮超市的模式逐漸超過傳統的菜市場模式,對速凍食品和冷鏈宅配的接受度提升明顯,此外反季節水果蔬菜消費量的提升都對冷鏈物流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鮮電商異軍突起更是近年來的一大景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陣營是以天貓和京東為代表的大電商生鮮平臺,第二陣營是以天天果園、易果生鮮等為代表的B2C 垂直生鮮電商,第三陣營是以永輝超市為代表的傳統超市O2O 生鮮電商。據統計,2015 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42 億元,預計將在2017 年突破1400億元。
2016年中國農產品市場份額
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截止至2015年底,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為162.6億元,較2014年環比增長87%,伴隨著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的快速增長,預測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274.2億元,環比增長68.6%,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的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434.9億元,環比增長58.6%。
2016-2017中國生鮮電商物流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預測
中國的生鮮消費市場仍將以線下為主,占據75%-85%的市場份額,生鮮品類在線上的起步較晚但增長勢頭迅猛。上層中產和富裕消費者、新世代消費者、經驗豐富的網購者為促進生鮮線上業務增長的三大消費力量。根據市場不同的消費動力以及供給面的可能發展,預計線上生鮮消費到2020年將占城鎮生鮮總消費的15%-25%。
品控是生鮮電商的生存根本。產品在上架銷售之前需制定一整套標準流程的審核機制,這些標準早于消費行為建立,存在于消費者不會涉及到的領域,即上游生產端和中游倉儲物流環節。實行標準化是加強生鮮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的根本舉措。通過標準化生產縮小產品的差異性,擴大產品的相似性,打造一定量級的可復制性產品,才能實現電子商務的貨源穩定。通過標準化倉儲和冷鏈運輸減小產品的損耗率。規模化對于生鮮產品的高速流轉、成本均攤意義重大。
品牌化是實現高回購率和高溢價的重要手段。“褚橙”的成功發掘出了“情懷”對于生鮮產品的商業化價值。但是“情懷”捧場可以,長期消費是行不通的。但是品牌和IP的建立意味著品質保證和知名度的建立,是提高客戶消費粘性和高溢價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國內水果叫得響的品牌寥寥無幾,品牌化的發展趨勢是必然也是必要的。專業化則多體現在商業行為,售前溝通、送貨速度、售后及時性等等,提高客戶的消費體驗,專業化是品牌建立最重要的一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