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2016/11/30 10:21: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天然氣資源分布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中國天然氣資源量區域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中西盆地。同時,中國還具有主要富集于華北地區非常規的煤層氣遠景資源。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下,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中國天然氣資源分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天然氣資源量區域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中西盆地。同時,中國還具有主要富集于華北地區非常規的煤層氣遠景資源。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下,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根據BP統計數據:2014年底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為3.5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探明儲量的1.8%,靜態可采年限為28年。
中國天然氣探明儲量變動趨勢
資料來源:2015《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2014年全年天然氣進口量達到595億立方米,較2013年增加59億立方米,增長11.0%,增速相比去年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2014年對外依存度為31.8%,相比去年增加0.61個百分點。2014年我國天然氣行業表觀消費量約1870.57億立方米。2015年,天然氣產量1350億立方米;天然氣進口量614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1932億立方米。
2005-2015年我國天然氣供需平衡分析(億立方米)年份產量進口量出口量表觀消費量對外依存度2005年493.2830471.21.70%2006年585.531029566.531.77%2007年692.44026706.45.66%2008年802.994632816.995.63%2009年852.77632896.78.48%2010年957.91165401082.9115.24%2011年1053.37312321333.3723.40%2012年1106.08421291498.0828.10%2013年1208.653626.51709.131.20%2014年1301.57595261870.5731.81%2015年1350.061432193231.78%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海關
天然氣產業鏈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優勢
(1)能源轉化效率高
分布式能源系統的能源利用率遠遠高于多數國家依靠大型主要電站,將電力從發電廠向終端用戶單向傳輸的集中供電系統。從理論上說,“大機組、大電網、特高壓”是高效率的,然而這僅僅是在能量轉換環節和輸送環節。如果從整個能源系統分析,結論并非如此。大火電機組雖然發電效率高,但是由于供熱規模和供熱半徑的局限,發電余熱無法利用,故其能源利用效率無法與分布式能源相比。發電廠最終只能將燃料能源燃燒產生的1/3熱能轉化成電能,而近50%的熱能流失,傳輸環節損耗近10%的熱能。由于分布式能源可用發電后介質的余熱來制熱、制冷,因此能源得以合理的梯級利用,用戶可根據自己所需來向電網輸電和購電,能源的利用效率達到80%以上,一些設計完善的分布式能源可以達到90%,甚至更高。
(2)為偏遠地區供電
由于我國許多邊遠及農村地區遠離大電網,這些區域無法或者很難享受到大電網建設規模擴大所帶來的收益,由于遠距離供電的投資過大,或者一些地區因為自然條件不具備建設集中供電網的條件,所以很多地區尚沒有實現用電便捷化。而且偏遠地區建設電網很難得到有效維護,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運營十分不方便。同時由于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牧地區或者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需要大量投資和長時間的建設周期才能建成與大電網并網的供電運營體系,而分布式發電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給不發達地區的供電帶來了一條新的解決思路。而分布式發電技術則剛好可以彌補集中式發電的這些不足。根據各地不同的資源分布和地理地形特點,充分發展分布式能源已成為快速解決經濟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3)可為電力系統調峰
由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只需要少量投資增加供冷供熱的調峰設備(如燃氣發電機與直燃機對接型三聯供項目,只要在直燃機上增加補燃的燃燒器;如燃氣熱電項目只需加裝調峰用的燃氣鍋爐等)便可成為可中斷、可調節的發電系統,為周邊提供冷熱電的同時還可以為電網調峰。我國將大規模建設風電、太陽能和核電這些不可調節的發電項目,原計劃投入巨額資金建設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和燃氣調峰電廠(事實上,規劃的大型燃機調峰電廠,由于每次啟停使設備折壽達幾十個小時,用于電網的日峰調節是不合適的;抽水蓄能以4度電換3度電,不儀小肖能,而且建設成本很高),最終這些投資也會分攤到銷售電價中。如果配合電網建設規劃有計劃的大規模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完全可以取代大部分大型調峰電廠,節省國家大量投資,有效地降低電網的運行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但由于電源和電網建設相對滯后,全國范圍內電力短缺現象十分嚴重,頻遇“電荒”,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在2020年我國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大目標下,三產和建筑能耗將快速增加,空調制冷和采暖用電負荷也將大幅增長,這使終端能耗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如果僅依靠幾條主要線路傳輸電力,集中供電系統的供電線路擁堵問題將日益凸顯。
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是以“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和優化”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堅強、自愈”主要是從集中式供電系統自身著手,通過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手段的運用來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電力傳輸效率的提升。而“兼容、經濟、集成和優化”則需要將電網從一個有限封閉系統逐漸轉變為一個安全開放系統,允許更多分布式、間歇式電力的接入、實現需求側、供應側數據的互通和反饋,提高全網的經濟、技術、環境效率。隨著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接入管理政策和電網升級改造不斷發力,將給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設備市場帶來發展良機。
(4)提高供電可靠性
目前,國內供電系統是以大機組、大電網、高電壓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單一供電系統,在電網中一點故障所產生的擾動都可能對整個電網造成較大影響,嚴重時可能引起大面積的停電甚至是全網崩潰。而分布式能源系統作為一種區域性能源供給系統,主要建設在配電側,具有因地制宜、就近配套、就近取材、即發即用的特點,避免了遠距離能源運輸導致的諸多負面影響。無論是美國東北部地區及加拿大東部地區2003年大停電,還是我國深圳2012年的大停電,都表明缺少應急式電源—分布式能源建設存在諸多隱患。即便沒有意外發生,每年高峰時節市政電網負擔也會過大,而分布式能源系統的建設具有削峰填谷、緩解電力緊張的優勢。在極端災害或傳統輸配體系事故發生之后,分布式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確保當地基本能源的供給,切實提高了供能可靠性,也提升了整個能源系統的安全性。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現狀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簡要介紹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戶端,主要使用天然氣為燃料,冷熱電聯產、實現能源 梯級利用,是清潔、高效、靈活的能源供應系統,是天然氣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天然 氣分布式能源系統利用發電以后產生的煙氣余熱實現夏季供冷、冬季供熱,且一年四季 供應生活熱水,能節約大量空調用電,所發電力除滿足自身需求外,就近上網,替代部 分煤電。具有能效高(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在 70%以上)、清潔環保、安全性好、削峰填 谷、經濟效益好等優點。 CCHP 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典型形式 冷熱電三聯供系統(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簡稱 CCHP)是天然氣分 布式能源的典型形式,即以小規模、小容量(設計產能吻合區域能量負荷)、模塊化、 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獨立的輸出冷熱、電能的系統。
傳統電廠將燃料轉換為電能后,往往拋棄了大量多余的熱能。分布式發電具有與 負荷相適應的規模與位置,能夠合理經濟地回收這些熱能,用戶需利用自身設備 內或附近的組合式熱電聯產系統就能同時獲得熱能和電能。
冷熱電聯產既能滿足能量供應,還具有低成本、高生產率等優點。其最常見的形 式是燃氣—蒸汽系統,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達80%。
天然氣(或煤層氣等)燃燒產生1100 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氣體,進入燃氣輪機作功 發電。用余熱鍋爐收集從燃氣輪機排出的高溫煙氣的余熱,產生的中壓蒸汽推動 蒸汽輪機發電或在冬季直接供暖。在夏季,采用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技術,充分利 用原用于冬季采暖的蒸汽進行供冷,即構成了熱—電—冷多聯產系統。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典型流程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 燃氣發電成主要方向
氣價下降將對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終端項目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氣改和電改從成本和收入兩方面同時作用于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大大提升其經濟效益,解決了制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應用最為關鍵和最為核心的問題。同時,各地分布式項目一般都通過氣價優惠、電價補貼等方式給予一定支持。目前全球能源價格仍在持續下跌,國內天然氣價格仍存在進一步下調空間,氣價跌破盈利臨界點后,天然氣分布式項目建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規范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自2015年起,建立氣電價格聯動機制。當天然氣價格出現較大變化時,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應及時調整,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采取財政補貼、氣價優惠等措施疏導天然氣發電價格矛盾。卓創資訊了解到,目前浙江省、上海市實行燃氣發電上網電價“兩部制”,緩解了燃氣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2015年國內天然氣價格出現大幅下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發電企業的發電成本。有分析指出,今年冬季低溫天氣覆蓋范圍逐漸向南方擴展,在沒有開展集中供暖的沿江等地,分布式能源由于適合發展需要,符合政策規定得到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由于存在綜合利用效率高,布置靈活的特點,是未來燃氣發電的主要發展方向。
2015年以來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我國已經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且2015年被稱為實質性運營的“元年”。中海油氣電公司、中石油等國內企業巨頭涉足起到了良好的帶動效應,另外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為主的綜合供能體系集中推廣,助推行業的發展可持續性;國家政策方面更是推崇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根據中電聯2015年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燃氣發電量出現大幅增長,2015年燃氣發電量1658.3766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比增長24.4%。根據《“十三五”天然氣發電需求預測》,預計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規模為1億千瓦左右,其中分布式4000萬千瓦。當前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總裝機容量缺口很大,發展空間優越。近兩年燃氣發電規模擴大是預料之中,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燃氣發電在環保、調峰等方面的優勢,都讓燃氣發電有了很大發展空間。基于系統成本最小化目標,我國的電力系統無疑存在著煤電過多、天然氣發電過少的問題,天然氣發電需要快速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電力行業的體制改革,特別是體現時間價值的價格機制的建立仍然是燃氣發電的必要前提。
根據《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我國將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 能源項目,擬建設 10 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到 2020 年,在全 國規模以上城市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裝機規模達到 5000 萬千瓦,初步實現分布式能源裝備產業化。按 4000 元/千瓦的投資計算,需投資2000億元,其中各類燃機約為1500億,余熱鍋爐約為250億。
中國分布式能源裝機容量規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3-2020 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總投資額(預估值)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