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世界能源消費及生產分析及2017年預測
2016/12/4 10:21: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① 整體能源消費及價格變化情況: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保持低速增長: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僅1%,除2009年的衰退外,這是自1998年以來最低的全球增長。2015年,所有化石燃料的價格在所有地區均下跌。按美元計算的原油價格錄得① 整體能源消費及價格變化情況:
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保持低速增長: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僅1%,除2009年的衰退外,這是自1998年以來最低的全球增長。
2015年,所有化石燃料的價格在所有地區均下跌。按美元計算的原油價格錄得自1986年以來最大跌幅;所有地區天然氣價格均下跌,其中北美地區跌幅最大;全球煤炭價格已連續四年下跌。
�、� 石油:
石油仍是全球的主要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費的32.9%,其市場份額出現了1999年以來的首次增長。
2015年即期布倫特原油均價為52.39美元/桶:比2014年水平低了46.56美元/桶,也是2004年以來最低年均價。
全球石油產量增速連續兩年超過全球石油消費增速,達280萬桶/日,上升3.2%,是自2004年以來最快增速。
2015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貿易增長了300萬桶/日(+5.2%),錄得1993年以來最大增幅。
�、� 天然氣:
2015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增加了1.7%:相比于2014年有顯著提高,但仍低于十年平均值2.3%;俄羅斯的天然氣消費增量為-5%,成全球最大消費量降幅;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市場份額為23.8%。
2015年全球天然氣生產增長2.2%:快于消費增速但低于其十年平均值2.4%;美國天然氣產量增長率達5.4%,是世界最大增幅;歐盟再次大幅減產,荷蘭錄得全球最大降幅(-22.8%)。
全球天然氣貿易在2015年開始反彈,增長3.3%;管道運輸量增長4%,主要原因是俄羅斯(+7.7%) 和挪威(+7%)的管道天然氣凈出口增長。
④ 煤炭:
2015年煤炭消費的增長率創歷史新低:全球煤炭消費降低1.8%,遠低于其2.1%的十年平均增長率。
2015年全球煤炭產量降低4%,其中美國(-10.4%)、印度尼西亞(-14.4%)和中國(-2%)大幅減產。
2015年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降至29.2%,刷新自2005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就市場份額而言,煤炭(29.2%)保持第二大燃料的位置,卻是2015年唯一丟失全球市場份額的燃料。
�、� 可再生能源:
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增量創歷史新高: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了15.2%,稍低于其十年平均水平15.9%,但增量(+213太瓦時)創歷史新高, 這幾乎是全球發電量的全部增量。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中占比達6.7%。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0.9%)和德國 (+23.5%)錄得可再生能源發電最大增量。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2.8%,高于十年前的0.8%。
風能仍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最大來源(占比52.2%),德國錄得最大增量(+53.4%)。
太陽能發電增長32.6%,其中中國(+69.7%)、美國(+41.8%)和日本(+58.6%)的增幅最大。中國超越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太陽能發電國。
全球生物燃料產量僅增長 0.9%,遠低于其十年均值 14.3%。
�、� 核能和水電
• 全球核能發電量增長1.3%,幾乎所有增長都來自中國(+28.9%)。中國已超越韓國成為第四大核能發電國;歐盟的核能發電量(-2.2%) 跌至1992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核能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為4.4%。
• 全球水力發電量增長1%,低于其十年均值3%。中國 (+5%)仍是世界最大水力發電國;同核能一樣,全球水電凈增長全部來自中國,盡管其增速不到歷史 平均值的一半。水力發電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的6.8%。
�、� 二氧化碳排放
• 2015年來自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僅增長了 0.1%,除2009年經濟衰退時期外,這是其1992年以來最低增速。該結果令人振奮,主要得益于能源消費增長放緩和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全球煤炭消費放緩被天然氣和非化石燃料增長部分抵消)。
• 美國(-2.6%)和俄羅斯(- 4.2%)排放量降低的絕對值最大,但印度(+5.3%)排放增幅最大。中國自1998年 以來首次出現排放量下降 。
最值得關注的5大中國要點
盡管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且正經歷結構轉型,但是中國仍保持其作為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費國,生產國和凈進口國的角色。
�、�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
• 中國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增長1.5%,增速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低值。
• 在化石能源中,中國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是石油(+6.3%),其次是天然氣(+4.7%)和煤炭(-1.5%)。除石油的增長率稍高于其十年平均水平外,天然氣和煤炭的增長率都遠低于其各自十年平均水平。
�、� 中國的能源結構持續改進:
• 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為64%,是歷史最低值,但仍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導燃料。
• 煤炭產量下降了2.0%,這是1998年以來中國煤炭產量第二次下降。
• 其他所有化石燃料產量均有上升:天然氣增長4.8%,石油增長1.5%。
�、� 中國超越德國與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
• 非化石能源中,太陽能增長最快(+69.7%),其次是核能(+28.9%)和風能(+15.8%)。水電在過去一年增長了5.0%,是自2012年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
• 可再生能源全年增長20.9%。僅十年間,中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總量中的份額便從2%提升到了現在的17%。
• 核能增長28.9%,高于過去十年平均12.4%的兩倍。
�、� 中國石油凈進口增長9.6%至737萬桶/日,創歷史最高水平。
�、� 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0.1%,是自1998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以下為具體行業數據圖表一覽
石油
1價格
◆2015年,即期布倫特平均價格為每桶52.39美元,與2014年相比每桶下降了46.56美元,是2004年以來的最低年平均價格。
◆隨著全球消費的反彈和美國的產量開始逐月走低,原油價格在2015年年初發生上漲。2015年后期,歐佩克產量出現強勁增長——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表現得尤為突出——從而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下跌。
◆美油和布油平均價差連續第三年收窄,至每桶3.68美元。
2015年,全球探明石油儲量減少了24億桶(-0.1%)至1.6976萬億桶,這是我們數據庫中僅有的兩次全球探明儲量年度減少之一(另一次是1998年)。盡管如此,全球探明儲量在過去十年仍增長了24%,即3200億桶;足以滿足50.7年的全球生產需要。
儲量下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儲量下降了32億桶,而挪威儲量增加了15億桶。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繼續保持其龍頭地位,占世界石油儲量的71.4%。分區域而言,中南美洲儲產比為世界最高,達117年。官方數據的延遲發布導致很多國家的2015年數據目前仍不可得。
2消費和生產
◆全球石油消費增長至190萬桶/日,增幅1.9%,與近期歷史平均值(+1%)相比增長近一倍;與2014年110萬桶/日的增長相比,表現尤為強勁。
◆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較為強勢,增長值為51萬桶/日(+1.1%),而過去10年期間的平均降幅為1.1%。
◆美國(+1.6%,即29萬桶/日)和歐盟(+1.5%,即20萬桶/日)的增長遠高于最近的歷史平均水平,而日本的石油消費(-3.9%,即-16萬桶/日)則錄得了最大跌幅。
◆在經合組織國家之外,凈石油進口國亦錄得顯著增長:中國(+6.3%,即77萬桶/日)的需求再次錄得最大漲幅,而印度(+8.1%,即31萬桶/日)超過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但是,這種增幅卻被石油生產國疲軟的增長所抵消,因此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整體石油需求(+2.6%,即140萬桶/日)低于其近期的歷史平均水平。
◆全球石油產量增速連續第二年超過消費,漲幅3.2%,即280萬桶/日。這是2004年以來的最強勁增長。
◆伊拉克(+75萬桶/日)和沙特阿拉伯(+51萬桶/日)的產量漲至歷史高位,推動歐佩克產量提高160萬桶/日,達3820萬桶/日,超過了2012年的歷史紀錄。
◆歐佩克之外的產量與上一年的創記錄增長相比略有放緩,但仍增長了130萬桶/日。美國(+100萬桶/日)錄得了全球最大的年度增量,也保持著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地位。在其他地區,巴西(+18萬桶/日)、俄羅斯(+14萬桶/日)、英國和加拿大(各+11萬桶/日)的產量增長部分被墨西哥(-20萬桶/日)、也門(-10萬桶/日)和其他地區的產量下滑所抵消。
1995年、2005年和2015年探明儲量的分布
2015年世界石油產量增速連續第二年遠超消費量增速。產量增長了280萬桶/日,主要來自中東(+150萬桶/日)和北美洲(+90萬桶/日)。全球石油消費量增長了190萬桶/日,接近過去10年平均增速的一倍,主要由經合組織國家的高增長驅動。亞太地區占全球增長的74%,中國再次成為對全球石油消費量增長貢獻最大的國家(+77萬桶/日)。
3煉油和貿易
◆2015年,盡管中南美洲、非洲和俄羅斯的原油加工量下滑,但全球原油加工量每日增長180萬桶(+2.3%),達10年期平均增幅的三倍以上。
◆受更高煉油利潤的驅動,經合組織國家的原油加工量增長了100萬桶/日,而歐洲(+74萬桶/日)收獲了自1986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全球煉油能力僅增長45萬桶/日,為23年來的最小增幅。中國境內擴建項目的延期,加上臺灣和澳大利亞煉油廠的關閉,導致亞洲的煉油產能出現了1988年以來的首次下滑。
◆全球煉油廠利用率上升1個百分點,至82.1%,為5年來的最快增速。
◆2015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貿易增加300萬桶/日(+5.2%),是1993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中東出口增長(+55萬桶/日)提高了原油貿易量,同時歐洲和中國的進口增幅最大(分別為+77萬桶/日和+53萬桶/日)。
◆美國再次成為成品油出口增長的領頭羊(+47萬桶/日),其石油凈進口已降至480萬桶/日,為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天然氣
1生產和消費
◆世界天然氣消費增長1.7%,與2014年的微弱增長(+0.6%)相比增速提升明顯,但仍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2.3%)。經合組織國家以外地區(+1.9%,占全球消費的53.5%)的增速低于平均水平,但高于經合組織國家(+1.5%)的平均水平。
◆就新興經濟體而言,伊朗(+6.2%)和中國(+4.7%)錄得了最大的消費增幅,不過中國的增長與其10年期平均增速(15.1%)相比仍顯疲弱。俄羅斯(-5%)的跌幅最大,其次是烏克蘭(-21.8%)。
◆經合組織國家中,美國(+3%)的增長量最大,而歐盟消費(+4.6%)在2014年的大衰退之后出現反彈。
◆全球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23.8%。
◆全球天然氣產量增長2.2%,超過消費量的增長,但低于2.4%的10年期平均水平。北美、非洲和亞太地區的增長均高于平均水平。美國(+5.4%)錄得了最大增量,伊朗(+5.7%)和挪威(+7.7%)的增長也相當可觀。歐盟產量(-8%)急劇下跌,全球最大跌幅出現在荷蘭 (-22.8%)。俄羅斯(-1.5%)和也門(-71.5%)也發生了大幅下降。
與石油情況類似,2015年,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略降(-1000億立方米,-0.1%)至186.9萬億立方米,足以滿足52.8年的當前產量。原因在于俄羅斯和挪威探明儲量的輕微下降。過去十年,全球儲量增長了29.6萬億立方米。中東地區擁有最大探明儲量(80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量42.8%)以及最高地區儲產比(129.5年)。官方數據報告的延遲發布導致很多國家的2015年數據仍不可得。
1995年、2005年和2015年探明儲量的分布圖
2015年,世界天然氣產量增速降至2.2%,略低于2.4%的十年平均增速。北美洲(+3.9%)創下歷史最大年增幅,主要因為美國持續高增長的產出;
而歐洲及歐亞大陸產量下降了0.7%,其中荷蘭和俄羅斯降幅最大。消費走出了2014年的低迷狀態,增速加快(+1.7%)),但仍低于2.3%的十年平均增速。中東增幅最大(+6.2%),而歐洲及歐亞大陸消費量下降了0.3%,其中俄羅斯的下降抵消了歐盟的增長。
2貿易
◆2015年,全球天然氣貿易出現反彈,上漲3.3%。
◆受俄羅斯(+7.7%)和挪威(+7%)凈管道出口量增長的推動,管道運輸量增長了4%。凈管道進口的最大增長發生在墨西哥(+44.9%)和法國(+28.8%)。
◆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增長1.8%。澳大利亞(+25.3%)和巴布亞新幾內亞(+104.8%)成為出口增長的領頭羊,抵消了來自也門(-77.2%)的出口下降。歐洲(+15.9%)的凈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有所增加,中東進口量(+93.8%)不斷上升,但部分被韓國(-10.4%)和日本 (-4%)的純進口下降所抵消。
◆國際天然氣貿易量占全球消費量的30.1%;全球天然氣貿易的管道氣份額已升至67.5%。
煤炭
◆2015年,全球煤炭消費下降1.8%,遠低于2.1%的10年期平均增幅,從百分比(和體積)上來看,是數據集中降幅最大的。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的比重已降至29.2%,這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份額。
◆煤炭消費的凈下降完全來自于美國(-12.7%,即全球最大的體積跌幅)和中國(-1.5%),而印度(+4.8%)和印度尼西亞(+15%)取得了一定增長。
◆全球煤炭產量下降4%,跌幅最大的包括美國(-10.4%)、印度尼西亞(-14.4%)和中國 (-2%)。
2015年,世界煤炭探明儲量足以滿足114年的全球生產需要,為目前化石燃料中最高儲產比。
分區域來看,歐洲及歐亞大陸探明儲量最大,而北美洲儲產比最高——276年。亞太地區探明儲量排名第二,但生產量較高——占世界產量的70.6%——因而分區域儲產比最低(53年)。
1995年、2005年和2015年探明儲量的分布
其他燃料
1核電和水電
◆全球核能發電量增長1.3%,所有凈增長均來自于中國(+28.9%)的貢獻。中國超越韓國成為核電第四大生產國,而歐盟發電量(-2.2%)則跌至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核電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的4.4%。
◆全球水電增長低于1%的平均水平。水電發電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的6.8%。
◆中國水電發電量(+5%)錄得了最大增量,仍是全球最大的水電生產國。
2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燃料)
◆201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持續增加,達到全球能源消耗的2.8%,而10年前僅為0.8%。
◆用于發電的可再生能源增長15.2%(或213太瓦時),幾乎等同于全球發電的總增量�?稍偕茉凑既虬l電量的6.7%,而在10年前其比重為2.0%。
◆中國(+20.9%)和德國(+23.5%)錄得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最大增量。
◆全球范圍內,風能(+17.4%)仍是最大的可再生電力來源(占可再生能源發電的52.2%),而德國(+53.4%)收獲了最大的增長量。
◆太陽能發電量增長32.6%,中國已超過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
◆全球生物燃料發電量增長0.9%,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14.3%)。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了15.2%,略低于十年平均增速,但是,這是有史以來最大增量(+4800萬噸油當量)。全球而言,風能提供了最大增量(+2800噸油當量),但是太陽能增速最高(+32.6%)。分區域而言,歐洲及歐亞大陸和亞太地區提供了最大增量(分別為+1880和1750萬噸油當量)。
2015年,除水電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發電量的6.7%,而十年前該數字僅為2%。歐洲及歐亞大陸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份額最高,達11.9%(歐盟將近18.6%)。
2015年,世界生物燃料產量增長了0.9%,是自2000年產出下降后增長最慢的一年。全球乙醇產量增長了4.1%,實現三年連續增長。本次增長由亞太區、中南美洲和北美洲主導。2015年,生物柴油產量下降了4.9%,主要產區的產出均下降。
3碳排放
◆2015年,全球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增加了0.1%。除發生經濟衰退的2009年外,這是1992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碳排放量下降的原因包括能源消費增長放緩,以及燃料結構的轉變。
◆從地區來看,除歐洲和歐亞大陸以外,各地區的排放量增長均低于平均水平。
◆中國在2015年因為能源使用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0.1%。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排放減少。它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4.2%),也低于2015年全球0.1%的增長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