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國天然氣行業對外依存度分析
2016/12/7 10:21: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6月我國天然氣進口量 356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億立方米。2005-2016年我國天然氣進口情況分析(億立方米) 年份 進口量 出口量 2005年 8 30 2006年 10 29 2007年 4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6月我國天然氣進口量 356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億立方米。
2005-2016年我國天然氣進口情況分析(億立方米)
年份進口量出口量2005年8302006年10292007年40262008年46322009年76322010年165402011年312322012年421292013年53635.52014年595262015年621332016年1-6月35636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大氣環境治理日益迫切,天然氣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也在節節攀升。2014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83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32.2%。我國已建、在建和規劃新建中亞天然氣管道A線、中亞天然氣管道B線、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中緬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等7條陸路進口天然氣管道,進口能力達1650億立方米/年。
中亞A線天然氣管道
中亞A線天然氣管道起自土庫曼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邊境格達伊姆,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進入中國境內距國境線4.4公里的霍爾果斯壓氣站,管道長1833公里,管徑1067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設計輸量150億立方米/年。該項目于2008年開工建設,克服過境國家多、建設時間緊、協調難度大、管材運輸困難、標準規范不一致等困難,于2009年12月按計劃建成投產。
該管道是我國第一條進口天然氣管道,采用“分段分國建設和運營”的管理模式,分別與過境國管道運營企業成立合資公司,負責該國管段的建設和運營。
中亞B線天然氣管道
中亞B線天然氣管道起點、終點、長度、管徑、壓力、設計輸量和路由走向與中亞A線均為一致,只是投產時間有所區別:兩條管道于2008年7月同時開工,中亞A線于2009年12月建成投產,中亞B線于2010年10月建成投產。
中亞A線、B線天然氣管道原來是“孿生兄弟”。項目前期,兩條管道本是同一管道,管徑1422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設計輸量300億立方米/年,單管敷設,該方案在技術、經濟方面均可行,并具有一定優勢。隨著項目的深入研究,發現該方案存在諸多實際困難:國內管徑1422毫米大口徑管道生產能力有限,需完全依托國際供管,國內建設施工機具不配套;建設工期異常緊張,從項目啟動到建成投產只有28個月的時間,工期無法保證,政治風險巨大;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執行“照付不議”合同條款,如果不能按時建成投產,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確保項目投產時間,工藝方案將最初的管徑1422毫米、單管方案調整為管徑1067毫米、雙管方案,規避了國內大口徑管道生產經驗不足、生產能力有限的問題,保證了單條管道按時投產,又提高了管道運行的安全性。
中亞A線、B線天然氣管道在我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進入中國,并與國內西氣東輸二線相連接,經4978公里干線管道將進口中亞天然氣輸送至我國廣州、深圳等東南沿海地區。截止2015年6月30日,中亞A線、B線、C線合計累計輸量達1230億立方米。
中亞C線天然氣管道
中亞C線天然氣管道與中亞A線、B線起點、終點相同,并且路由走向主體并行,管道長183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斯卡,設計輸量250億立方米/年,2014年5月31日建成投產。
該管道在新疆霍爾果斯壓氣站與國內西氣東輸三線相連,經5200公里干線管道將進口中亞天然氣輸送至我國福州、廈門、廣州等東南沿海地區。中亞C線和西氣東輸三線形成一個整體管道系統,干線長度超過7000公里,是當今世界上干線最長的天然氣管道。
中亞D線天然氣管道
中亞D線天然氣管道起自土烏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在中吉邊境伊爾克什坦口岸進入中國,并在烏恰壓氣站與國內西氣東輸5線天然氣管道相連,全長約100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斯卡,設計輸量300億方/年。
該管道是繼中亞A線、B線、C線之后又一條引進中亞天然氣的能源大動脈,是我國西北能源戰略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余三條管道相比,氣源點基本相同,但路由走向有較大調整,主要原因如下:近年來,過境國對管道過境要價越來越高,使工程建設和管道安全運行難度日益增大;開辟新的管道路由可從戰略上規避進口中亞天然氣單一通道的風險;與其他管道相比,雖然工程建設難度較大,但境外管道長度縮短約800公里。
中亞D線天然氣管道項目開工儀式已于2014年9月在塔吉克斯坦舉行,中塔兩國領導人共同參加,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建成投產。
中緬天然氣管道
中緬天然氣管道起于緬甸若開邦皎漂,從云南瑞麗58號界碑處進入中國境內,自西向東經過云南、貴州、廣西3省區41個縣市,干線全長2520公里,緬甸境內793公里,中國境內1727公里,管徑1016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設計輸氣能力120億立方米/年,與中緬原油管道主體并行敷設。中緬天然氣管道由中國石油、韓國大宇國際集團等“四國六方”共同出資建設,已于2013年7月28日建成投產。
該管道中國境內段所經過的地區類型復雜多樣,多為云貴高原山區和喀斯特地貌區,沿線共跨越大中型河流70余處,長達20公里,穿越山嶺隧道64處,長約72公里。管道建成之后,在貴陽分輸壓氣站與中貴聯絡線相連,在貴港末站與西氣東輸系統相連,實現國內主要氣源靈活調氣,進一步提高了向下游用戶供應保障能力。截止2015年6月30日,中緬天然氣管道累計向國內輸送天然氣達52億立方米。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
2014年5月2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簽署了為期30年的《中俄東線管道供氣購銷協議》,項目總金額約4000億美元,被稱為“世紀大單”。
該天然氣管的俄羅斯境內段被命名為“西伯利亞力量”,起自俄羅斯境內科維克金氣田和恰楊金氣田,經別洛戈爾斯克,終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全長約4000公里,管徑1420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斯卡,部分管段雙管敷設,總輸氣能力達610億立方米/年,途中在別洛戈爾斯克附近向中國分輸,年量380億立方米。項目開工儀式已于2014年9月1日在俄羅斯“冰城”雅庫茨克舉行;2015年5月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有關協議,批準通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標志著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正式生效。
2014年9月國家發改委下發的相關路條文件《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有關問題的復函》指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起于黑河入境點,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9個省市,止于上海市,將進口天然氣輸往環境治理迫切的京津冀、市場承受能力較高的長三角和管道沿線東北地區。干線管道長約3000公里,管徑1422/1219毫米,設計壓力12/10兆帕斯卡,設計輸量380億立方米/年,計劃于“十三五”末期建成投產。中國境內管道開工儀式于2015年6月29日在中國黑河市舉行。
該管道建成后有望成為國內管徑最粗、輸量最大、壓力最高、管壁最厚、鋼材等級最強、系統最復雜、管理單位最多的天然氣管道。
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
該管道氣源來自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氣田,由新疆喀納斯山口進入中國,與國內西氣東輸管道系統相連,輸往我國東部地區,供氣規模300億立方米/年,合同期限為30年,規劃2020年以后建成投產。
2014年11月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關于沿西線管道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確定俄氣公司每年將通過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向中國提供多至30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氣期限同樣為30年。但在5月,媒體報道中石油與俄羅斯關于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的合作出現危機,雙方再次陷入價格博弈。因此,這條管線還是一條沒有落實的管線,最終結局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