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婦女、兒童醫療保健行業發展前景及市場空間預測
2016/12/7 10:36: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中國經濟水平和醫療技術高速發展,公民的健康意識也顯 著提高,人們對婦兒醫療保健行業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隨著“二胎”政 策的全面推行,婦兒行業更是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婦兒行業覆蓋面極 廣,其中婦產、兒童醫療護理貫近年來,中國經濟水平和醫療技術高速發展,公民的健康意識也顯 著提高,人們對婦兒醫療保健行業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隨著“二胎”政 策的全面推行,婦兒行業更是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婦兒行業覆蓋面極 廣,其中婦產、兒童醫療護理貫穿了整個孕期至產后階段。
婦兒醫療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婦兒醫療主要有婦女、兒童健康保健、醫療服務、婦兒醫療器械、 婦產科與兒童專用藥品等方面。其中,婦兒醫療服務的市場成擴張態勢。 2010 年到 2014 年,婦產專科醫院的收入從 87.4 億增加到 185.6 億人民幣, 復合增長率高達 20.7%。由此推算,2017 年有望達到 326.4 億人民幣。兒 童專科醫院的總收入從 99.9 億增加到 281.6 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高達 30%。按此趨勢繼續增長,測算到 2017 年,僅專科醫院總收入就可超過 600 億人民幣。婦產專科醫院和兒童專科醫院的總收益近千億人民幣。
婦產專科醫院總收入
兒童專科醫院總收入
綜合醫院婦產科與兒科的總收入分別從 2010 年的 530 和 290 億增加 到 2014 年的 990 與 900 億。復合增長率分別高達 16.6%和 16.4%。以此 推算,在 2017 年,綜合醫院婦產科與兒科的總收入分別為 1500 與 1400 億,共為 2900 億人民幣,婦兒醫療服務總市場將近 4000 億人民幣。
綜合醫院婦產科總收入
綜合醫院兒科總收入
我國人口將持續快速增長,該快速增長主要有兩個誘因:我國育齡 婦女人數龐大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推行。 我國育齡婦女生育率的高峰處于 20-34 歲。2014 年,我國 20-34 歲的 育齡婦女共有 1.63 億。雖然從 2010 年到 2014 年,20-34 歲育齡婦女占總 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但其始終維持在 12%左右,且下降速度較慢。五 年間 20-34 歲育齡婦女占總人口的比例下降 1.7%。 20-34 歲育齡婦女的生育率逐年增長,2010 年到 2014 年復合增長率 達 2.9%,2014 年該年齡段婦女生育率達到 7.5%。這意味著 20-34 歲的婦 女每 100 人平均每年產子 7.5 人。預計 2015 年育齡婦女生育率會出現下 降,其主要原因為很多人不愿意在“羊”年產子。由于二胎政策的全面 開放,估算 20-34 歲婦女的生育率會繼續增長,2017 年有望達到 7.9%。
20-34 歲育齡婦女占總人口比例
20-34 歲育齡婦女生育率
從 2010 年,我國新增人口數量持續緩慢增加,復合增長率為 1.7%。 于 2015 年出現下滑。下滑主要由生肖問題引起:人們普遍不愿在“羊”年產 子。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推行,預計其政策可為我國每年貢獻 100-300 萬新出生人口。由此推算 2017 年我國新增加人口數將達 2000 萬。 人口增速的大幅加快可為婦產科,尤其是產科及兒科醫療服務創造巨大 市場。
中國新增人口數量
人均婦兒醫療支出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和醫療保健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的居高不下。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快速增長。2015 年 與 2011 年相比,同比增加 50%,復合增長率達 10.8%。雖然從 2013 年開始增速放緩,但仍處于一個穩步上升的趨勢,這為婦兒醫療支出提供了 保障。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根據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結果,我國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占家庭 消費支出的比重居高不下,高達 11%,超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且該狀 態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我國人均衛生醫療費用呈逐年遞增態勢,從 2010 年的 1490 元增長 到 2014 年的 2582 元。復合增長率高達 14.7%。該部分支出的逐年增加可 反映出政府與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 意愿越來越強。家庭可支配收入逐年遞增,人均醫療費用占比的居高不 下,最終保證了醫療服務市場的持續增長,使得人均衛生醫療費用支出 快速增長。婦兒醫療,作為醫療服務中重要的一環,也將從中受益。
人均衛生醫療費用支出逐年遞增
中國婦兒的健康水平在穩步提高。2008 年到 2013 年間,新生兒死亡 率、嬰兒死亡率、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盡 管如此,上述指標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其中新生兒死亡率和嬰兒 死亡率均比美國同期高出 50%,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更是高出 70%,而孕 產婦死亡率高出 25%。該組數據說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婦兒醫 療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而造成該差距的主要原因為國內婦兒醫 療行業資源不足。
2008-2013 年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及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8 年到 2014 年間,婦產 科門急診人數從 3.03 億人次增加到了 4.77 億人次;兒科從 2.75 億人次增 加到了 4.65 億人次。其復合增長率分別為 7.8%和 9.1%。隨著新增人口數 的快速增加,預計婦產科與兒科的復合增長率亦會增加。全面二胎政策 實施后,保守估計婦產科門急診人數的復合增長率可高達 20.7%,而兒科 的復合增長率為 12.15%。估算 2017 年婦產科門急診人數可高達 6.6 億人 次,兒科高達 6.38 人次。
婦產科門急診人數
兒科門急診人數
婦產科出院人數持續增長,在 2008 年到 2014 年 6 年間從 1830 萬增 加到 2720 萬。復合增長率為 6.8%。考慮二胎政策帶來的婦產科出院人數 增長,估算 2017 年婦產科出院人數將增加到 3900 萬。兒科出院人數亦成增長態勢,6 年間增長 890 萬人次,復合增長率為 9.8%。以此估算 2017 年住院人數將為 2740 萬人次。急診人數以及住院人數的大幅度增長為醫 院帶來了很大壓力,使得醫療資源極度短缺。
婦產科出院人數
兒科出院人數
根據研究表明,北京、深圳、武漢和成都這種大中城市中,平均床 位利用率在 75.6%-85.9%之間,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市級以上機構床位 利用率分別為 95.0%、71.7%和 77.6%。2015 年,北京產床的利用率更是 高達 91.7%。全國大中型城市婦產醫療服務供超負荷現象會隨著就診人數 增加越發嚴重,該部分市場急需補充。
不同地區產床利用率
2015 年,北京平均產床利用率為 91.7%,其中三級醫院的產床利用 率高達 108%,民營醫院平均產床利用率不足 50%,患者對資源的利用嚴重 不均。2013 年,北京、深圳、武漢和成都三級醫院婦產科床位利用率在 92.9%到 102.6%之間;二級醫院在 73.2%到 85.1%之間;而民營醫院僅在 41.6%到 67.3%之間。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不同級別的醫院之間資源利 用不均的問題非常嚴重。
大中城市產床利用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兒科與婦產科情況相似:在東部、中部和西部,市級及以上醫院的 病床利用率為 95.0%-109.3%。而鄉級醫院僅為 75.1%-66.2%。其中大中 型城市分布密集的東部地區差別最大:市級及以上醫院與鄉級醫院的病 床利用率相差 43.1%。而民營兒童醫院的床位利用率一般在 80%以下,較 差的在 50%左右。由此可看出,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利用程度差別很大。 市級以上醫院超負荷運轉,鄉級醫院無人問津,醫療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兒科床位利用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醫師工作負擔的差別亦能體現不同級別醫療機構資源利用的不同。 三級醫院醫師日均負擔診療人次為 8.1 人,而一級醫院僅為 6.1 人。公立 與民營醫院的差別更加明顯:公立醫院為日均 7.6 人,而民營醫院為日均 5.5 人,相差 2 人。三級醫院醫生工作量較重,一級醫院醫生工作量較輕, 不同醫院醫生的工作量分布不均。
不同級別醫院醫師負擔工作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