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球及中國油氣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6/12/16 10:2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歷經 2年油價下跌,全球原油供需趨于新平衡2014年,美國頁巖油產業革命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造成了原油的供需缺口放大,國際油價迅速回落,從107美金/桶,歷經20個月的下跌,于2016年2月11日創下26美金的近20年油價最低點。此后一、歷經 2年油價下跌,全球原油供需趨于新平衡
2014年,美國頁巖油產業革命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造成了原油的供需缺口放大,國際油價迅速回落,從107美金/桶,歷經20個月的下跌,于2016年2月11日創下26美金的近20年油價最低點。此后油價緩慢攀升至目前的50美金。
油價下跌也給全球油氣供需帶來新的變化, 低油價開始擠出高成本的油氣產能,據數據,2016年10月,全球鉆機數量僅1,625臺,同比減少466臺,當前鉆機數量還不到2014年最高點鉆機數量的1/2。
國際WTI 油價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鉆機數量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于活躍鉆機數量下降,油氣行業產能回落,原油供需過剩情況也出現轉機:根據近期供需情況提供了2017年1季度的產銷平衡預測值,從其預測值來看目前全球原油供給過剩量仍在100萬桶/天的規模,但較2015年4季度的供給高點下降了約60%。而2016 年第三季的過剩量只有20萬桶/ 天,供需正在趨于新的平衡。
全球原油供需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總體來看,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原油的需求和供給都是在逐年增加的,原油的消費量和固定資產投資也是在不斷增長的。近幾年新能源快速發展的確對傳統油氣能源形成一定壓力,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相對較多。但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的落地仍有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新一屆政府對油氣能源的友好態度也可能影響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比例的預期調整。 未來新能源與油氣能源發展也將大概率呈穩態平衡。
全球原油供需預測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Opec達成減產協議,油價或迎觸底回升
2016年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維也納舉行落實減產協議的會議,會上,OPEC在時隔8年后達成首次限產協議,11個國家將合計減產116.6萬桶/日,減產至3250萬桶/日;減產協議將從1月開始實施。OPEC 表示將在12月9日與非歐佩克國家進行會晤,商討非歐佩克國家的減產計劃,預計總削減量在60萬桶/日,其中俄羅斯承諾減產30萬桶/日。
據明年預測,全球原油供需過剩量在100萬桶/日的規模,則116萬桶/日的減產計劃將足以促進全球原油供需加快走向平衡,受消息影響,30日晚間國際油價上漲超8%,創下9個月最大漲幅。認為, 無論減產協議實施效果如何,減產協議的達成都將提振行業信心,使得未來油價預期好轉,有利于改善行業投資前景。
OPEC 此次原有限產協議(tb/d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OPEC 原油實際產量與本次限產協議限制目標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OPEC歷史來看,OPEC組織通過“限產”和“增產”實現對石油供需的有效調節,從而對于石油價格產生重大影響。近20年以來,OPEC的減產協議均促成了油價的止跌反彈。
OPEC 凍產協議有效促成油價趨勢反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油氣資本開支回補,利好相關油氣設備企業
受益于供需的自我協調和OPEC 的限產協議,未來油價趨勢相對樂觀。但認為,對于油氣設備及服務企業,最關鍵的是石油公司的資本開支。而未來行業行業的需求彈性也更多取決于資本開支的彈性。
從統計數據來看,從2004年至今的資本開支增長了4倍,雖然個別年份呈現跟隨油價的周期性下滑,如99年、02年和09年,但下一個年度往往出現補償性反彈。而此次超長下跌的油價周期中,全球石油資本開支在2015年下滑超過30%的基礎下行,2016年預計下滑幅度超過10%,或達15%左右。從總量上看,全球油氣資本開支已從最高點下折超過40%,說明新增產能建設已經全面放緩,而全球石油需求依然在不斷增長,未來CAPEX回補是概率非常大的事件。
全球石油勘探開發資本開支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產業鏈走向全球化,中國企業迎國際化發展機遇
油氣生產流程具有環節多、技術復雜、個性化需求等特點,在生產的各個階段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市場及細分領域,構成了龐大的石油上游領域。國際上,以ExxonMobil,BP,Shell等為代表的跨國石油公司一般只從事油田勘探投資、油田生產管理、原油集輸、煉化和銷售等,而把與石油開采有關的絕大部分作業外包給油氣設備制造商和服務商,從而形成了以國民油井(NOV)等超大型設備和以斯倫貝謝等為跨國石油技術服務商。我國也從1998年開始推動三大石油集團“主輔分離”,向國際企業運作模式靠攏。
產業鏈分工: 油公司、設備、油服分離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油氣設備領域,國際上已形成以NOV,卡麥隆等為代表的領先企業。隨著行業技術水平提升,設備制造的分工也在不斷細化,大型綜合設備企業逐漸將某些石油鉆采環節的設備或部件交由其它廠商生產,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興的中小型設備企業。而在產業鏈分工上,中國企業正依托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良好的技術水平、配套生產優勢和較高的產品性價比迅速搶占全球市場,目前已成為油氣產業制造大國。
油氣產業鏈的全球分工轉移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