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PVC行業發展趨勢及價格走勢預測
2016/12/16 10:23: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PVC(聚氯乙烯)為氯乙烯單體(VCM)的聚合物,是煤化工或者石油化工的下游產品。燒堿是鹽化工下游的重要產品。PVC生產時需要氯產品,而電解鹽水制燒堿時副產的液氯需要被消耗,所以PVC和燒堿在國內很多大型氯堿企業中就成了配套的聯產產品。從國PVC(聚氯乙烯)為氯乙烯單體(VCM)的聚合物,是煤化工或者石油化工的下游產品。燒堿是鹽化工下游的重要產品。PVC生產時需要氯產品,而電解鹽水制燒堿時副產的液氯需要被消耗,所以PVC和燒堿在國內很多大型氯堿企業中就成了配套的聯產產品。從國內和國際的氯堿市場來看,PVC和燒堿不僅在量上還是在價上,都是相互影響甚至相互制約的。
PVC和燒堿的上下游產業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從產品分類看,PVC屬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中的合成樹脂類,合成樹脂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ABS樹脂五大類。在世界范圍內,PVC消費量次于聚乙烯排在五大通用樹脂中第二位,但在中國,PVC的消費量則位居五大通用樹脂之首。
燒堿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造紙、紡織、人造纖維、肥皂與洗滌劑、煉鋁、玻璃、橡膠、塑料、農藥、醫藥和石油煉制等領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PVC和燒堿2002-2016年前三季度的產量(單位:萬噸)和增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我國PVC行業的發展歷程
發展階段具體事件1953-1957年開始了對PVC的實驗室研究和中試生產。1958-1979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全國擁有了幾家千噸規模級的PVC企業。1977年,北京化工二廠投產了8萬噸PVC,為國內采用乙烯法工藝首例。1980年-21世紀初不斷從國外引進生產裝置和技術,國內總產能和產量達到百萬噸。21世紀初至今2004年以后擺脫了進口依賴,在國外以乙烯法為主的環境下,結合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源頭的電石法成為主流,產能和產量達到千萬噸級別,特種PVC產能和產量達到百萬噸級別。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中國PVC工業的大力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才真正開始,在2003年以前,我國PVC消費的對外依賴度都比較高。國外的PVC產品因為工業化時間早,對國內PVC企業造成較大沖擊。2003年9月29日開始,我國商務部對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PVC實施反傾銷措施,進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五年,至今已進入了第三個周期。隨著對國外進口產品的抑制,國內PVC行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難得的市場機遇,產能和產量快速增加,PVC產品的進口量也隨之減少。
我國商務部對進口PVC實施的反傾銷措施
時間具備內容2003年9月29日商務部發布第48號和第53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實施為期5年的反傾銷措施。2009年9月29日商務部發布第69號公告,決定延長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的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5年。2015年9月28日商務部發布第36號公告,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繼續延長反傾銷措施,實施期限3年,對原產于俄羅斯的進口聚氯乙烯的反傾銷措施自2015年9月28日起終止實施。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出口方面,我國的PVC產品從21世紀初開始實現了出口的從無到有,2005年和2006年是出口增長最快的兩年,同比增長分別達到了245.05%和233.82%。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PVC出口數量明顯減少。2014年開始,我國PVC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額開始分別超過了進口量和進口金額。但目前來看,我國PVC產量主要還是在國內進行銷售,以2015年為例,我國PVC的出口量占產量的比例只有將近5%。
2002-2016年我國PVC產品的進口依賴度(單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995年至2016年前十月我國PVC的進出口數量與同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1995年至2016年前十月我國PVC的進出口金額與同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2008-2016年前十月我國PVC粉的進出口量和進出口金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對于電石法路線來說,會影響PVC價格的原材料有:煤炭、焦炭或蘭炭、電、原鹽。原鹽主要是電解后產生的液氯和氫氣用于生產PVC,在PVC的生產成本中占比很小。焦炭或蘭炭主要來源于煤炭,而PVC產地的工業用電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所以煤炭、焦炭或蘭炭、電三者的價格關聯性很強。
2013-2016年大商所焦煤活躍合約結算價(單位: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對于乙烯法制PVC來說,在國際上是主流,隨著原油價格的回落,進口PVC對國內市場會產生一定沖擊。另外,雖然我國對進口PVC實施反傾銷,但對VCM(氯乙烯)和EDC(二氯乙烷)并未實施保護政策,國內沿海的幾個PVC廠家有從國外采購VCM或EDC直接聚合成PVC,所以原油價格的高低,對國內PVC的價格依然有著直接影響。
布倫特原油連續合約結算價(單位:美元/桶)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生產PVC的原料除了電石和石油乙烯外,2015年9月,陽煤恒通投產的30萬噸PVC產能,是利用MTO制乙烯來生產PVC,此工藝能夠解決汞污染對PVC行業發展的困擾,其能否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對國內PVC未來的格局也許會帶來重大影響。
PVC下游產品
下游需求具體產品軟制品電線電纜、膜、鋪地材料、織物涂層、人造革、軟管、手套、玩具、塑料鞋、專用涂料、密封劑等硬制品門窗、型材、管材、硬片、瓶等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2015年我國PVC下游主要消費領域及所占比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目前,PVC已進入成熟期,下游需求對產品價格的影響非常重要。PVC下游的消費品分為軟制品和硬制品兩大部分,硬制品占總消費量的比例超過了60%,其中,管材管件和型材門窗是消費量最大的兩個領域。所以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對PVC的需求起重要作用,另外我國處在城市化進程之中,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對PVC的消費有著一定的拉動作用。乙烯法PVC的下游則應用于高端片材,像醫用卡、輸液管、高檔電線電纜料、人造革等。總體來看,在目前以塑代木、以塑代鋼的市場推動下,PVC的下游還是會有增量需求出現,總需求量將保持正的增長。
國家政策對PVC價格的影響不可忽視,比如反傾銷政策、出口退稅政策、節能減排政策等,都對PVC行業的發展帶來過重大影響。而工信部發布的《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指出,要嚴格控制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等行業新增產能,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應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對氯堿行業,要“全面淘汰高汞觸媒乙炔法聚氯乙烯生產裝置,適度開展乙炔—二氯乙烷合成氯乙烯技術推廣應用,加快研發無汞觸媒,減少汞污染物排放。推廣零極距、氧陰極等節能新技術應用,降低行業能耗。鼓勵發展高端精細氯產品,提高耗氯產品的副產氯化氫綜合利用水平”。
PVC的龍頭企業主要位于西北地區,而主要消費地都在華南或者華東,從產地到消費地的距離很長,運費的變化也會對市場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2003年9月29日開始,隨著進口PVC受到制約,國內PVC產能迅速增加以填補進口受限留下來的空缺,在2003年至2007年之間,國家GDP增速逐年增加,對PVC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所以新增的產能和產量能夠被消化,07年之后,GDP的增速放緩,但PVC的產能一直在增加。PVC產量雖然在08年有所回落,但隨著對進口PVC的繼續限制,產量隨后也迅速增加,然而,下游需求的增長并沒有跟上,而且PVC又不斷受到PE、PP等替代產品的沖擊,所以產能逐步過剩,開工率迅速下降,價格也不斷回落。從2010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PVC經歷了一段長達五年的下行周期,在最低的時候,現貨價格低到了4600多,期貨價格最低已接近4400。價格在5000元/噸以下,國內PVC肯定是全行業虧損。所以PVC的產能,在2014年和2015年都連續出現了減少。
2002-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PVC產量及同期國內GDP增速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2002-2015年我國PVC的產能、產量及開工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我國目前PVC產能的減少比例不是很多,但實際有效產能的縮減是比較快的,同時PVC下游的需求也還在增加,所以價格在最底部并沒有停留太久,從2016年1月下旬開始,PVC價格就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反彈,只是相對于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普遍紅火的行情,PVC表現得還比較溫和。但進入八九月份之后,PVC突然勢不可擋,一躍成為最強勢的化工期貨品種。回顧PVC過去十年多的歷史,此次價格上行所耗時間最短,漲幅也最大。分析此輪PVC的價格爆發,大概有四方面原因:1、環保核查使很多電石廠和PVC廠真正被關停;2、PVC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對PVC產品進行投資的資金突然增加,部分PVC期貨交易商需要儲備一定量貨物,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對PVC的需求;3、煤炭漲價使PVC廠家有理由大幅提高PVC產品的價格;4、從主產地西北地區運送到華東華南兩個主消費地的運費增加。
華南地區電石法PVC中間價(單位: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華東地區電石法PVC中間價(單位: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2016年隨著PVC行情的回暖,國內PVC企業的開工率明顯高于往年,2016年10月,國內PVC的單月產量146.5萬噸,過去PVC單月產量比這更高的只有2013年12月的150.13萬噸。2016年1-10月國內PVC累計產量1385.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1%。開工率和產量的增加,也驗證了目前PVC行業的高景氣度。
2011-2016年每月國內PVC行業的開工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今年PVC的市場價格最高時在8450元/噸左右,在這個價位下,全國所有產能預計都能實現盈利,目前每年1600多噸的產量對應需求應該沒有過剩,但2300多噸的產能對應下游需求量就過剩較多了,所以八千多每噸的價格確實是超出了合理價位。而且過高的價格會受到下游客戶抵制,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此外,煤炭的價格在17年預計會受到控制,所以PVC價格在未來會有所回落。
從目前各地區PVC的成本來看,西北地區的企業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目前西北六省PVC總產能為1000-1100萬噸之間,相對PVC總的需求來看,這1100萬噸左右產能肯定是供不應求的,西北的幾個大企業也會對未來PVC的價格起到關鍵作用。未來我國PVC的產業分布應該是西北的電石法加上華東沿海地區的乙烯法,而內陸地區成本較高又時常受到環保監管的產能很可能會成為被淘汰的對象。對于電石法而言,未來合理的價格可以認為是在西北企業的盈虧點之上以及在內陸企業的盈虧點之下,這個價格區間大概是6200-7000元/噸。而如果能夠維持在這個區間之內,西北的幾個龍頭企業盈利水平將會非常可觀。
2015年全國各地PVC產能分布(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雖然普通PVC目前還有落后產能等待被淘汰,但國內對特種PVC的需求還是非常強勁的,隨著人們對建筑材料、電子電氣、汽車等產品的規格要求越來越高,特種PVC還有更高潛在需求量等待被挖掘。一年前,在普通PVC處于全行業虧損的時候,特種PVC依然有較好的盈利。目前,國內的特種樹脂產品中,最主要的是糊樹脂,其次是氯醋樹脂和氯化PVC。實際上,對于PVC企業來說,對整個行業不斷整合的過程中,將普通PVC升級為特種PVC,也是保持或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華東和華南地區糊樹脂的市場中間價(單位:元/噸)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