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行業災備建設特點及趨勢分析
2017/1/18 10:38: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政務信息化現狀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階段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聯合國將電子政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萌芽期、增強期、交互期、處理事務期和無縫隙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對國家行政學院部分學員的問卷調查表明,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總體上還處于初級一、政務信息化現狀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聯合國將電子政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萌芽期、增強期、交互期、處理事務期和無縫隙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對國家行政學院部分學員的問卷調查表明,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總體上還處于初級水平,大致相當于聯合國電子政府“五階段”中的第二個階段,即信息單向發布階段。 綜合國內外各方面的調查和評估,可以認為,目前我國電子政務整體尚處在初步發展階段,這是我國電子政務的第一個特點。
我國電子政務的第二個特點是發展的多層次性和不平衡性。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穩,中央部委、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電子政務的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呈現出多層次、不平衡性的特點。像上海的電子政務就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青島的電子政務也有許多創新的做法。然而,從全國來看“縱強橫弱”的現象比較普遍,從中央到地方主要的縱向業務系統,像海關、稅務、審計等經濟監管電子政務系統發展較快,成效顯著,但地方尤其是不發達地區的電子政務水平相對較低。無論是中央部委之間還是地方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的能力還十分有限。另外,近幾年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較快,但網站內容與所能提供的服務卻相對不足。
我國電子政務的第三個特點是,電子政務領域各種“矛盾”突出。比如,部門和地區對電子政務的投資熱情與應用效果之間的反差強烈;電子政務與政府實際業務動作經常還是“兩張皮”;電子政務管理沿用的固定資產投資方式已不能適應電子政務發展的需要,但相關的管理制度改革卻處于相對緩慢的狀態等等。
如果從2002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建立為標志,中國電子政務已經整整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過去的十多年中,中國電子政務發展至少在五個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電子政務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國的網絡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寬帶規模也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我國的電子政務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二是以行業為代表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取得了重要突破,作用日益顯著。一大批帶“金字頭”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如金橋工程、金卡工程、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取得明顯成效。三是政府內部辦公、對外管理和服務整體上對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依賴度提高。這從一個方面顯示了電子政務應用逐步深入后產生的影響。四是政府公務員的理念、管理行為發生重大變化,社會公眾受電子政務發展的影響帶動作用明顯。一個顯著例子是,今天國家公務員對電子政務的認識和依賴,與十年前相比難以同日而語。五是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目前全國的政府門戶網站超過5萬多家,縣以上政府機構普遍都建立起門戶網站。門戶網站在提供信息服務、辦事服務以及政民互動服務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災備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持續較快增長。根據統計,電子政務行業2008 年-2010 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為740億元、861.7 億元、1010.9億元,行業規模的復合增長率達15%,高于同期的GDP 增速。未來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仍將保持較快增長,2015 年的市場規大2245.3 億元。201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2008-2015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行業市場規模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中國電子政務市場結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8-2015年電子政務市場構成表(億元)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硬件361.86410.17473.10517.03566.10645.79710.99791.52網絡設備141.35149.94153.65184.24209.68244.42288.95334.28軟件74.0094.79121.31154.52202.69282.16374.72470.51服務162.80206.81262.84332.81419.33461.84540.34648.99合計740.00861.701010.901188.601397.801634.201915.002245.3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政府行業災備情況
2014年我國政府行業災備市場規模為15.08億元,2015年該領域災備需求規模為18.00億元,規模上年同期增長19.4%。
2010-2015年我國政府行業災備市場規模走勢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市場總量及年增長率
- 下一篇:制造行業災備建設特點及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