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PPP行業投融資模式變革分析
2017/6/16 10:38: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新型項目融資與實施模式PPP 是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的縮寫,在我國被譯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這里的社會資本不一定是私營機構,在我國 PPP 模式的合格投資者中,包含國有1、新型項目融資與實施模式
PPP 是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的縮寫,在我國被譯為“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這里的社會資本不一定是私營機構,在我國 PPP 模式的合格投資者中,包含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或者其他投資、經營主體,因此將與政府的合作方翻譯為社會資本。PPP 定義在國內外有很多不同的版本,究其本質在于明確了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伙伴關系,強調全生命周期理念,在長達 20-30 年的合作關系中,政府與社會資本需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PPP模式的特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官方文件中涉及到的PPP運作方式來看,發改委主要推廣的有O&M、BOT、BOOT、BOO 等;而財政部主要推廣的有 O&M、MC、BOT、BOOT、ROT、TOT、BOO 等,財政部出于緩解存量項目資金壓力的目的增加了 ROT 和 TOT 等方式。BOT 模式是我國最常見、最成熟的 PPP 類型。但隨著 BOT 的不斷發展,有演化成傳統的 BOT 模式和基于 PPP 的 BOT 模式。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基于PPP 模式的 BOT 模式強調政府的非營利性資金的主流參與 。
PPP運作模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投融資模式:向 PPP模式轉變
財政收入增速回落, 政府主導的投融資模式將不可持續。改革開放之初,政府自身作為融資主體,國家重點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由各地計委實施。20 世紀 90年代初期,為集中更多財力進行建設投資,國務院進行了分稅制改革,這為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經濟長期的高速增長。近年來,財政收入增速回落,2015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8.4%,增速比2013、2014 年分別回落 0.72 個和 0.16 個百分點。初步測算,我國城鎮化率由 2013 年的 53.7%提高到 2020 年的 60%左右,城鎮化建設投資需求達 42 萬億元左右,僅依靠國家財政投入顯然難以滿足。
全國財政收支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地方財政收支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經濟下行 :PPP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經濟穩中求進,財政積極有效,基建托底不易。人民日報 2016 年上半年連續刊文專訪權威人士,明確表示我國未來經濟呈“L”型走勢,且為一個長期階段。在去年 12 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 17 年央行年會中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增強。今年兩會把“穩中求進”作為工作的總基調,將適度擴大總需求。17 年財政赤字率仍為 3%,中央+地方財政赤字共計 2.38 萬億、新增 2000 億,較 16 年增幅有所下降。減稅和赤字增速收窄使得今年對基建的支撐力度較去年相比將進一步所減少。
GDP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及同比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PPP模式成為2017年穩增長的重要力量。2015 年 5 月,國務院推出《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部署推廣 PPP 模式,對沖經濟下行風險。同年 9 月,財政部推出《財政支持穩增長的政策措施》,認定 PPP 模式是“穩增長”的重要措施。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升溫和治理效果逐漸顯現,房地產投資增速或將回落,穩增長的主要手段恐怕仍將落到基建投資上。增加財政杠桿用于基建投資的方式會增加政府負債率,PPP 模式是推動政府融資市場化、降低政府債務負擔的有效手,預計在 17 年中 PPP 撬動財政將成為帶動基建投資的重要力量。PPP 項目具有周期長、現金流穩定、抗通脹、對沖宏觀經濟下滑等特征,使得 PPP 的項目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PPP模式成為2017年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 、PPP資產證券化:打通投融資鏈條
PPP 模式與資產證券化產品有著天然的結合。PPP 項目存在明顯的投資回收期長、資本流動性不足等問題,由此 PPP 項目與模式與期限分割、信用分層和流動性多樣的可上市交易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有著天然的結合需求。PPP 模式有三個支點:短期依靠政府補貼,長期依靠運營效率提高,資本運作貫穿始終。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來看,資產證券化可以作為實現 PPP 項目建設期首輪融資后再融資和推出的重要金融工具。PPP 項目的資產證券化,未來有望成為基建和公共領域的經典投融資模式。這對于盤活存量 PPP 項目資產,吸引更多、更廣闊的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服務,提升項目可持續性具有較強的意義。
PPP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PPP證券化進入加速通道 。2016 年 12 月末,國家發改委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文,推動 PPP 項目資產證券化,標志著我國 PPP 項目資產證券化大幕拉開。2017年 2 月底,發改委如期收到報送 41 個首批擬進行證券化融資 PPP 項目,其中污水垃圾處理項目 21 單,占比超過一半。證監會系統下綠色通道也于 2017 年 2 月 17日正式落地,滬深交易成立了 PPP 項目資產證券化工作小組,這標志著證監會系統的綠色通道實施方案正式落地。可見國家在推動 PPP 資產證券化進入加速通道。
市場上真正意義上的首單“ PPP+ABS ”正式落地。此前“新水源 PPP 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成功發行,但與發改委 2698 號文中規定的需在滬深交易所開展資產證券化融資要求尚有差距。2017 年 3 月有 4 單“PPP+ABS”在滬深兩個交易所落地,符合國家發改委要求,首批項目的正式落地標志著 PPP 資產證券化項目即將進入集中落地期,示范效應意義重大。與此同時,財政部也與人民銀行正在醞釀 PPP 項目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支持政策并擬在銀行間市場發行,PPP 資產證券化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PPP資產證券化PPP證券化進入加速通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5、未來著力點:財政紅線外移、一帶一路推動
PPP模式有望與“一帶一路”良好融合。“一帶一路”是近年我國頂層國家戰略,中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的開創性轉變,僅用時三年就完成了從概念提出到具體實施舉措的一系列流程。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未來 10 年,僅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就需要 8.22 萬億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巨大。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期“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將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 1000 億元人民幣,通過人民幣海外基金、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渠道提供約 6800 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但僅靠公共資本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利用 PPP 模式彌補融資缺口。發改委近期會同 13 部門建立“一帶一路”PPP 工作機制,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強合作,積極推廣 PPP 模式,鼓勵和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推動相關基礎設施項目盡快落地。
PPP模式未來兩個著力點:財政紅線外移+一帶一路推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