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原油行業供給需求狀況分析
2018/3/26 12:46: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7年初以來,OPEC 減產執行情況,以及全球原油去庫存情況,是主導行情的邏輯。截至 2017 年 8 月,全球原油庫存下降至 3015 百萬桶,已經回落到 5 年區間內。OPEC 減產帶動原油去庫存邏輯得到驗證。進入 2018 年,預2017年初以來,OPEC 減產執行情況,以及全球原油去庫存情況,是主導行情的邏輯。截至 2017 年 8 月,全球原油庫存下降至 3015 百萬桶,已經回落到 5 年區間內。OPEC 減產帶動原油去庫存邏輯得到驗證。
進入 2018 年,預計全球原油供需基本平衡,庫存平穩或繼續小幅回落。國際油價主導邏輯可能由“去庫存”轉為對“美國頁巖油成本變化、產量增長速度”的討論。
1、供給:OPEC 減產有望延續,美國仍有增產空間
2017年初至今,OPEC 減產執行率達到 86%�;仡櫛据哋PEC/非 OPEC 聯合減產的效果,主要減產參與方是受益的。以石油收入指標衡量,伊朗、伊拉克、俄羅斯執行減產后的石油收入都有所增加,沙特因承擔減產幅度最大,石油收入略有下降。2017年10月,沙特國王訪問俄羅斯之后,雙方繼續聯合減產的意愿增強了。
沙特阿美計劃 2018 年下半年上市。沙特阿美上市計劃是“沙特愿景 2030”中沙特經濟多元化改造的主要支撐點。結合 2017 年減產初見成效,預計沙特、俄羅斯牽頭的 OPEC/非 OPEC 聯合減產,在 2018 年全年有望延續。
OPEC 原油產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減產后 OPEC 國家石油收入變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OPEC 原油產量及目標完成情況(百萬桶/天)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非OPEC產量關注重點仍在美國。根據預測,非OPEC 產量2017年將增加 70 萬桶/天,2018 年將增加 150 萬桶/天。17/18 年非 OPEC 增量中,67%/73%來自美國。
盡管近2個月以來,美國石油鉆機數量回落,但完井數量持續回升,產量得以延續了增長態勢。美國原油產量在 2016 年 9 月達到最低點 860 萬桶/天,2017 年 7 月產量已經累計增加了 68 萬桶/天,達到 928 萬桶/天。天然氣凝析液(NGL)產量增長了 15 萬桶/天。根據預測,美國石油產量 2017 年平均值將比 2016 年增加 47 萬桶/天,2018 年將在此基礎上再增加 110 萬桶/天,達到 1410 萬桶/天。2018 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預測在 118 萬桶/天,其中,原油增長 68 百萬桶/天,NGL增長 50 萬桶/天。
美國原油產量預測(百萬桶/天)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中國也是不確定因素之一。盡管預測2018 年中國原油產量繼續小幅下滑,但仍需關注 18 三大油公司披露的資本開支計劃。
中國2017年 1~9 月,原油產量同比減少4.3%,減少13萬桶/天。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分別同比-5.2%、-4.0%。油公司資本開支增加,主要用于天然氣增產,對于原油的勘探開發投入仍然不足。根據預測,中國2018 年石油產量仍將延續約 10 萬桶/天的下降。
2、需求:增速小幅放緩,依然健康
低油價對需求的拉動效應削弱。2017年全球原油消費預測為增加 160 萬桶/天,增速+1.6%。2018 年,增量預測為 140 萬桶/天,增速+1.4%。
在 2015~2016 年的低油價時期,歐洲、美國原油需求重拾增長,因發達國家原油需求對油價有一定彈性。低油價時期,中國、印度、美國、歐洲四大引擎共同拉動需求增長。隨著油價持續反彈,歐洲和美國的需求價格彈性可能趨弱,原油需求增長將主要取決于其自身宏觀經濟情況。
根據宏觀觀點,印度貨幣改革完成后,2018年GDP增速將明顯恢復,有望成為明年需求的亮點;美國 2018 年有望受投資拉動,石油需求增長維持高位;中國經濟增速略放緩,同時受電動車影響,對全球拉動弱化;歐洲預計 2018 年宏觀經濟平穩,但受需求價格彈性削弱影響,對石油的需求增長放緩。
國際油價與原油消費增速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原油消費增長拆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